APP下载

耕地空间资源动态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2012-02-23杨海娟

地下水 2012年2期
关键词:宜君县耕地面积驱动力

李 雪,杨海娟

(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710127)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保护和珍惜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本文根据宜君县1999年到2007年近8年间耕地现状分布及数量结构,进行耕地质量及利用程度、效益等综合评定,总结耕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同时根据历年耕地的变化趋势,分析耕地增减变化,并对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于耕地保护提出相应的措施。

1 研究区概况

宜君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南缘,紧依关中盆地,位于东经 108°55'10″~ 109°29'24″,北纬 35°07'04″~ 35°35'02″之间。东与洛川县隔河相望,东南以雁门山为界河白水县毗邻,西南部连接铜川市郊区,西北部同黄陵县大面积接壤,东西长 52 km,南北宽 51.5 km,总土地面积 1 508.73 km2。

全县地貌是以梁为主体,山、梁、原、川、峁、沟谷并存。海拔最高1 734.2 m,最低622.6 m宜君属于大陆性温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

全县共辖5镇、5乡,2005年土地总面积1 531 km2,全县总人口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万人。城镇化率18.9%。

根据2005年宜君县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59 217 hm2,耕地面积23 584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15.7%,园地面积 5 480.66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6% ,林地面积 87 096.55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57.8% ,牧草地25 197.8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6.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4 31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2.9%,交通用地 590.2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0.4%,水域面积 670.18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4%,全县土地利用率为97.5%。其中,宜君县灌溉水田82 hm2,占耕地面积的0.35%,其余是旱地,占耕地面积的99.65%。

2 研究区耕地动态变化分析

2.1 耕地资源总量的变化

通过宜君县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全县耕地数量随时间变化呈现以下特征:耕地数量逐年减少。从1999年29 729 hm2减少到2007年24 000 hm2。8年间耕地共减少5 729 hm2,年均减少耕地面积716 hm2,见图1。

导致宜君县耕地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生态退耕,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二是自然灾毁,也是导致耕地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三是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数量减少[1]。

2.2 耕地质量变化因素分析

引起耕地质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使中低产田得到改造,耕地质量部分得到提高;二是城镇村等各项建设占优补劣现象的存在对耕地整体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壤污染,导致耕地质量下降[2]。

3 研究区耕地驱动力分析

3.1 影响耕地变化的因素选择

一般来说,土地利用数量是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产生影响的直接结果。已有研究表明,在自然系统中,气候、土壤、水文等被认为是主要的驱动力类型,而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工业化、农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投资、农副产品价格以及耕地保护政策则从不同的作用方向对耕地数量变化产生影响。自然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往往是累积性的、长期性的。因此,在短期内,自然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是不易觉察且不确定的,由此产生的土地利用变化也是难以显现的。而社会经济因素往往对土地利用尤其是耕地利用产生明显的影响[3]。因此,考虑到上述原因,我们将从社会经济因素的角度重点分析宜君县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

图1 耕地数量变化图

3.2 耕地数量变化的定量分析

通过耕地变化驱动力的理论分析,结合宜君县实际情况,认为人口变化,经济发展、政策和科技进步等社会因素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4]。自然因素的驱动力作用较为缓慢,是非主导驱动力。

表1 1999~2007年宜君县相关指标数据统计 单位:hm2,万人,万元

运用Excel软件对以上数据(表1)进行相关分析,可以得出耕地与各个驱动力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均较高,且呈现明显负相关性。见表2。

具体分析如下:

3.2.1 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变化

人口的不断增长是影响耕地数量的驱动力之一。耕地数量的变化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现负相关现象。即:耕地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地减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必然会在吃、住等方面产生更多更高的需求,从而对土地尤其是耕地产生巨大的压力。

表2 耕地与各个驱动力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表

宜君县1999年人口为92 133人,2007年增加到94 731人,总共增加人口2 598人,年均增加人口324.75人。耕地面积从1999年的29 728.89 hm2降到2007年的24 000.00 hm2,共减少 5 728.89hm2,年均减少 716.12hm2。根据 1999年-2007年以来宜君县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变化情况,运用EXCEL相关软件分析宜君县总人口与耕地变化显著相关,见图2。

图2 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变化图

可见,随着宜君县人口的增加,一方面需要更多耕地来提供粮食;另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势必要求居住用地,生产生活设施等建设用地增加,这就形成人口增加对耕地保护的双重压力[5]。

3.2.2 经济社会发展与耕地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用地结构开始加速调整,加之宜君县的气候特征和地形地貌的特点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出现了近些年宜君县园地数量不断增加,耕地数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耕地与国民生产总值和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变化,见图3。

图3 耕地与国民生产总值和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变化图

从图3可以看出,自1999年以来,宜君县的经济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势头,GDP有原来的15 774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60 127万元,九年间GDP增加了44 353万元,平均每年增长5 544.125万元。1999年宜君县的二三产业增加值是5 822万元,增加到 2007年的 39 080万元,年均增长4 157.25万元。不难看出,GDP与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与耕地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这是因为近些年来宜君县政府重视二三产业的发展,并且着重打造当地的优势产业,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耕地的数量[6],因此,在二三产业和地方优势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其数量是社会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耕地变化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时经济因素中引起宜君县耕地面积变化的重要因子。2007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 848万元,比1999年增加21 206万元,年平均增长2 650.75万元。根据宜君县耕地变化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数据,通过相关软件分析得出二者存在明显相关性,见图4。

图4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耕地变化图

图4说明宜君县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促使相关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耕地的数量,使耕地数量逐年减少[7]。

4 耕地面积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解释土地覆被变化常用的一种系统分析模型。该模型要求在某一地区、某一时段内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因变量)与其驱动因子(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是通过对可能引起土地覆被变化的各种驱动因子进行多变量分析而建立的一种数学模型,以便确定土地覆被变化的原因。通过多元分析,并经过统计软件EXCEL分析处理,建立多元线性模型

Y=220834 -7.59X1 -22460.1X2+0.44X3 -1104.48X4

式中:Y表示预测的耕地面积,X1表示人均纯收入,X2总人口,X3表示粮食总产量,X4表示GDP。根据以上模型可以看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千阳县的耕地面积仍会持续减少。得出预测结果是:

Y2010=21 197.84 hm2。其中:

X1=2 398.6,X2=9.511,X3=90 350,X4=6.851;

Y2015=17 422.16 hm2。其中:

X1=3 066.1 X2=9.646,X3=107 140,X4=9.626。

5 研究区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5.1 研究区耕地保护存在问题

5.1.1 土地资源丰富,但总体质量较差,生产水平低下

宜君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1.6%,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8.7%。人均拥有土地面积1.6 hm,耕地面积0.3 hm,土地资源比较丰富。耕地总体质量与全省比较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耕评结果显示以六、七两个等级居多,占92.6%;全县耕地平均单产水平(小麦)为136~160.9公斤/亩。

5.1.2 苹果生产大量占用优质农田

苹果生产今年发展较快,成为我显得一项重要产业。园地面积从1999年3 923 hm增加到2007年6 266 hm,共增加了2 343 hm。这些园地基本是占用交通便利,水肥条件好的川塬,台优质农田。

5.1.3 建设项目占用与耕地保护的空间竞争矛盾难以协调

随着宜君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心城区规模及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不可避免要占用基本农田。发展离不开项目,建设项目不可避免要占用耕地,占用耕地又不能违背国家关于切实保护、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土地资源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建设和耕地保护进入“两难”境地,协调发展用地与耕地保护矛盾突出,任务艰巨[8]。

5.2 耕地保护的对策及措施

5.2.1 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一是要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对耕地保有量和建设用地规模进行总量控制。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通过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各项建设占用耕地,实施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农用地用途的管制,合理进行农用地结构调整。

5.2.2 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把耕地保护实施管理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领导责任目标考核主要内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考核标准,定期检查落实,定期进行综合考核,实施耕地保护奖罚制度。

5.2.3 重视提高耕地质量的技术措施

加强测试手段、监测网络等服务体系建设,实行技术物资相结合大力推广高效施肥技术,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复混肥生产企业,自足当地农业生产,创办农村经济服务实体,实现生产、加工、经营、推广一体化,逐步实现技术服务产业化,促进科技兴农。

[1]黄大全,郑伟元.海外城市化与耕地保护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3):38 -43.

[2]陈百明.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态势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5):1 -4.

[3]HnogYang,XiubinLi Cutlivaetd land and food supply in China[J].Land use Policy.2000,17(2):73 - 88.

[4]陈永胜,宋立新.多元线性回归建模以及SPSS软件求解[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2):8 -12.

[5]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调研组.生态保护与耕地保护.中国土地科学.2001,15(3):1 -4.

[6]李品,苏丹.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 -8.

[7]孔凡文,王兴利.小城镇建设中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J].农业经济.2002,12:30 -31.

[8]蔡俊,项锦雯,杨奕.耕地保护专项规划目标及措施的实证分析——以舒城县为例[J].乡镇经济,2005,3:22 -23.

猜你喜欢

宜君县耕地面积驱动力
2022年中国耕地面积逾19亿亩 连续第二年止减回增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发布耕地面积超过19亿亩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
突出文化产业核心驱动力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探讨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宜君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促进林业跨跃式发展
浅谈宜君县国有苗圃改革及发展思路
宜君县擅自开垦林地现状分析与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