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在方韩大战中获胜
2012-02-22
张 放
韩方之战仍未落幕。这场争论到现在为止,对围观者来说,其实已经没有太多悬念。各种证据正在一波又一波地以“方舟子文本分析方式”涌现在网络几大主要论坛与微博平台上,用“目不暇接”来形容也不为过。大家把理性分析成果作为证据,质疑韩寒确有代笔的可能,赢得越来越多的支持者。
其实,推倒一个“人造偶像”的最后力量,真的一点都不精彩。一个不经意间,人们突然看到有网民挖掘出韩寒几分钟的视频和一段他写的微博私信,之前的一切证据也被逻辑与理性串联起来。人们得到一个立体的有形的思维图像,这个图像变为不太可能扳倒的证明。这个证明正成为更多人,包括部分当初“挺韩派”逻辑意义上的心证。
这场历时近一个月却仍未结束的争辩,其价值远远超于一位青年作家是否存在代笔本身。中国文化界的人们,包括关注文化界的人们,都感觉到经历了一场伟大的公开辩论的洗礼。这让更多互联网之外的人们感到好奇,也吸引了更多各界人士,关注这场对于文化文学界乃至全社会,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话语运动。这场大辩论(尽管还在进行中)已经结出巨大而丰硕的成果:善良的人们其实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真切地渴望一个有文化但不虚假的社会早日到来。
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最近十多年,良知一次次被重刑拷问,道德底线一次次受到冲击,诚信一次次向钞票下跪。在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度,良知与道德俨然成了稀有物种。
因此我能理解,当“皇帝没穿衣服”由方舟子们剑指当年因说此话变为“偶像”的韩寒时,膜拜此偶像的人们内心一下子会产生多大愤怒,天平被突然打破,在内心会造成多大落差。而且当这些人从少年走向成年,一路面临买房买车最严酷现实挑战,正与50后和60后父母们一起咬紧牙关,走向最难以忍受的人生阶段时,他们的内心深处的确不希望看到,曾热烈崇拜过的精神偶像,不仅同样没穿衣服,还要面对顷刻间坍塌的危险,他们的忧心忡忡是可以理解的。
之所以能理解这种痛楚感和失落感,因为60后的我们也曾经历过从“文革”偶像崇拜中被拉扯着走出来并长大成人的痛苦时期。我很能理解这种与偶像间的亲近感。因为我们60后也曾视偶像为最亲的爹娘,但最终也必须告别“爹娘”,与理性和批判遭逢,然后扛起理性与批判大旗,在世间冷峻地生存下去。
现在,我们正静静等待着那位经过13年炒作出来的“人造偶像”,能勇敢地站出来,向全社会做真诚的公开道歉。当然这可能很痛苦,但毕竟任何人的价值都不会永远保值。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价值应该在一种诚信体系中加以维系,而不是使用一次又一次差强人意的表演与露怯来修修补补。林肯曾说:“没有人能有足够好的记忆力,使自己成为永远不露怯的撒谎者。”此句对于今天这个缺乏诚信与良知的社会同样有用,它对人造偶像也应有醍醐灌顶的作用。毕竟,人们在这将近一个月时间之内,看到有人在“身体力行”地应证着这句名言。▲(作者是辽宁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