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不缺资金,缺投融资环境

2012-02-20

环球时报 2012-02-20
关键词:纳斯达克原创创业板

瞬 雨

Facebook(脸谱网)日前启动IPO(首次公开募股),是迄今最大的一次互联网融资,成功引爆纳斯达克指数的暴涨,业界称之为“互联网第三次浪潮”。于是,国内基金也忙着在号称“中国版纳斯达克”的创业板上寻找被埋没的中国Facebook,媒体也盛传“创业板暖风频吹”。在笔者看来,在创业板中寻找Facebook一类的潜藏契机,无疑缘木求鱼,因为中国创业板还远远不具备纳斯达克的气质和禀赋。

业界认为,分别于1996年、2004年和当下进行的雅虎IPO、谷歌IPO和Facebook的IPO,标志着互联网的三次浪潮。这三次浪潮的共同点在于,这些企业无一不是来自于原创的全新模式。而我们的创业板显然缺乏原创的技术、产品和模式。中国的这些创业板企业之所以能够盈利、能够上市,大部分是占了中国低廉人力成本的便宜,剩下的要么是靠政府扶持,要么是靠国家垄断大客户作傍大款式的生存。无论哪一种,其成长空间都极为有限。

中国不缺资金,左突右冲的民间资本始终在寻找一个有价值的投资市场,而80万亿的人民币存款也在等待真正的机会。中国缺乏的是投资者的信心,而这却必须来源于上市企业和资本市场履行承诺的信用。不少人都说,中国出不了乔布斯和Facebook是土壤问题。这个土壤,有人说是体制环境、民族个性……其实没那么宏大和复杂,在笔者看来,我们缺乏的是投融资环境。再说窄一些,就是创业企业滋生和发展的空间,是创业板和风险投资搭建起来的创投框架。

有观点认为创业板羽翼未丰,吸引不到中国的Facebook很正常。然而,并不是先有Facebook这样的企业,然后创业板再去吸引它们;而是恰恰相反,创业板需要先打好一个良好的融资基础,创造营养充足、风调雨顺的土壤,才可能在中国滋生出Facebook这样的企业。否则只能像百度那样,美资滋生、美国上市,仅仅将市场和主要的经营活动放在中国而已;或者像人人网那样,做彻头彻尾的抄袭者,到头来依然是海外上市,让海外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

中国并不是没有Facebook这类企业的生存空间,中国的人口红利在互联网时代完全有理由发挥优势。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拿给谁都是不得了的用户群。中国也并不缺乏原创力。事实上,我认识好些年轻人都在满腔激情追求原创,但这些梦想最终多半都枯萎了。风投只锦上添花、绝不雪中送炭的作风不仅是因为自身的利益诉求,也来源于资本市场的土壤。当整个创业板都只为短期利益和内幕交易服务时,风投抛弃中国一个个潜在的杨致远、放弃自己成为孙正义的可能性,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沙漠长不出参天大树。与投资抄袭者、傍大款者等可以迅速上市并转手获益的企业不同,投资原创者需要更多的等待与担当。但是,只有Facebook、谷歌、雅虎这样的原创者才有可能为投资者开辟更大的价值空间。除了用户红利之外,每个存活并且得到发展的原创者都充分享受到自己发现的蓝海,并让投资人受益匪浅,这也正是纳斯达克备受投资者青睐的原因。

郭树清履新证监会之后已经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最近提出的“IPO不审行不行”更是一个大胆的思路。中国股市一直以来的IPO审批制,其基础实际是政府的背书。但就目前中国股市的长期低迷、“熊冠全球”而言,使用这种信用的结果是收益归己、而成本转嫁他人,因此导致内幕交易盛行而证监会有心无力,政府的隐性担保已经被挥霍殆尽。所以,将来只能寄希望于市场的自然选择。因为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必然导致信用成本自担。像纳斯达克那样,备案而不背书,监管而不担保,让投资者充分进行自主选择,市场自然会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企业是值得推崇和追捧的,什么样的企业是注定被抛弃的。主板市场也许还不敢如此大刀阔斧,创业板刚好用来作为改革的先锋。由此可能带来良性循环,中国才有可能诞生自己的Facebook、苹果和谷歌,自己的盖茨和乔布斯。▲(作者是体验城市公司技术总裁)

猜你喜欢

纳斯达克原创创业板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微软就区块链服务与纳斯达克达成合作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创业板2013年涨(跌)幅前50名
原创地带
美、德创业板市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