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平市象湖镇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策略探讨

2012-02-16吴强辉黄跃东

台湾农业探索 2012年1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发展

吴强辉,黄跃东

(1.漳平市象湖镇人民政府,福建 漳平 364409;2.福建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随着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人健康意识、生态意识和文化意识不断增强,休闲旅游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正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也是ECFA背景下深化两岸交流合作重要议题之一[1-6]。201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做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决定。各地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加快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本文拟结合漳平市象湖镇“奇和洞”考古重大发现对当地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进行分析,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快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进行较全面研究设计,起抛砖引玉作用。

1 象湖镇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1.1 “奇和洞”考古重大发现

“奇和洞”,又称“蝙蝠洞”,坐落于福建省漳平市象湖镇灶头村。对该洞的考古发掘,缘于2007年4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2008年8月进行第一次全方位调查;2009年1月龙岩市文化与出版局会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进行了抢救性试探发掘,发现了数百件哺乳动物的牙齿化石,尤其是灵长类动物化石的数量超过了福建省其他地方已发现文物数量的总和。2010年12月,考古队再次对该洞进行了考古发掘。2011年1月,考古队在清理T2西部探方时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成年人颅骨。初步鉴定结果,该头骨与北京山顶洞人同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距今已有一万多年。2012年2月,据专家论证,奇和洞遗址出土材料十分丰富,特点非常突出,尤其是地层连续、清楚,遗存丰富、多样,纵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以至历史时代,其学术价值重大,社会意义深远,研究潜力巨大,是一处珍贵的远古文化遗产地。与此同时,奇和洞遗址也是福建省境内与台湾地区早期史前遗址在文化面貌等方面特征最为相似的一处,从而为闽台早期文化关系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也为探讨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1.2 区位与资源优势

象湖镇地处漳平市东部,与永春县一都镇、安溪县桃舟乡、大田县谢洋乡交界,属龙岩、漳州、泉州三市四县结合部,距市区41km、省道203线贯穿全境,区位、人文和资源优势明显。特别是“双永高速”通车后上坂高速互通口离象湖集镇仅13.6km;省道203线水泥路面改造完成,即将升级为国道;高铁杭州-广州之“南三龙”路过漳平,对外联络更加便利。近年来,象湖镇紧紧围绕“解放思想争上游,狠抓项目促跨越”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注重民生与生态环境改善,着力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社会和谐,取得了较好成效。据统计,全镇农特产品众多,拥有各类食用笋、竹(2800hm2),食用菌(包括红菇、香菇、竹荪等),茶叶(466.7hm2),桔子、柿子、桃子、梨子、板票、猕猴桃、油茶等果树成林,金银花、黄枝子、黄姜、鱼腥草、薄荷、灵芝、仙草、白茅根等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质量优秀,苦菜、山药、淮山、皇帝豆、香葱、萝卜、甘薯等特色蔬菜,品种多样,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奇和洞考古的重大发现,则使古老的小镇迅速成为国内外史前文化研究共同关注的焦点地区,也使之成为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金名片”。

此外,漳平市作为特色农产业与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县级市,其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基础及其对台交流合作的特色与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特别是作为“原中央苏区县”,漳平市拥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花乡”和“农民画乡”等荣誉称号,并拥有产业特色显著(以规模化生产台湾高山软枝乌龙茶为主)、发展前景看好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3,5],同时也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

2 象湖镇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思路与实现路径

2.1 开发总体思路

象湖镇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奇和洞”考古重大发现及其开发建设为契机,立足海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大局,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与培育为抓手,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创新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为亮点,紧紧围绕“文化、生态、健康”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目标,努力开创感化溪流域乃至全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新局面。亦即,要把握当前“奇和洞”考古重大发现及其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两岸关系”发展和大陆“三农”问题与水利建设的难得契机,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带动与市场拉动”紧密结合的运作模式,进一步加快中药材、油茶、珍稀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与培育,实现农特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着力打造以“看文物、游山水、观民俗、赏奇石、泡温泉、尝山珍”为主题的、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化、生态、健康”旅游产品,以及区域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商务会议中心、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达到“产品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农村发展”的紧密结合与“三化同步”,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流域开发的示范、带动与引领作用。

2.2 实现路径与相关措施

象湖镇要加快当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文化建设,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一、二、三、多”等方面工作。

2.2.1 四个“一” “一溪”:感化溪。主要是指感化溪流域旅游资源和休闲农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与保护,既包括两岸水利建设和人工湖建设,也包括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升级,沿岸环境整治与绿化美化,充分发挥流域综合开发的示范、带动与引领作用,开创全市乡村游以及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对台合作的新局面。

“一洞”:奇和洞。主要是指要把握好当前奇和洞考古重大发现及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难得历史机遇,以此推进当地各项工作新局面,包括申遗,加强两岸文化渊源的探寻与交流等;特别是要加快杨美至奇和道路升级改造、沿途河岸水利建设与绿化美化工程,积极申报福建省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高标准规划筹建龙岩市首个“遗址博物馆”,并充分利用奇和洞古文化遗址资源,筹建一个以古遗址文化为中心、遗址博物馆为依托、内容丰富的“遗址公园”。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打造奇和文明和古文化旅游经济。

“一泉”:温泉。主要是指如何在此间更好开发利用好不可多得的优质温泉资源,除了“温泉宾馆”等高档场所建设,还应该规划建设“温泉公园”和与之相配套的“乡村健康教育与培训中心”,并以此丰富感化溪流域“健康”旅游的内容与内涵,进一步增强流域“文化、生态、健康”乡村旅游的主要特色与知名度,通过品牌打造不断增强产品的吸引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

“一石”:梅花石。既可以实地探寻梅花奇石,也可以借鉴寿山石开发利用经验,特别是要通过建设“梅花奇石馆”,系统宣传、培育与普及奇石文化和雕刻、打磨艺术,增强游客艺术水平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2.2.2 四个“二” “两岸”:海峡两岸,也可泛指感化溪两岸的开发与建设。既要立足海西现代农业和乡村文化建设大局,以及漳平市“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如火如荼的现实,更要借助海峡两岸“大三通”、MOU与ECFA等系列协议顺利商签与实施的东风,努力践行“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先行先试”战略,在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上研究、探索两岸经贸合作,包括台湾优良品种与加工技术引进、休闲农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借鉴与改进,特别是两岸合作共建“闽西大药谷”、携手推进中华文化传承与中医药国际化,等等;还要充分利用当前国家水利建设优惠政策,抓紧抓好感化溪两岸水利工程与省道升级和绿化带建设,特别是桃子、李子、金桔、樱桃、杨梅等观赏性水果和菊花、桂花、佛手等观赏性药用植物的合理配置。既确保旅途身心愉悦(赏花、认养等),又部分增加农户收入与游客收获(采摘、尝果等),更突显流域“文化、生态、健康”乡村旅游的特色与吸引力。

“两馆”:当地民俗馆与梅花奇石馆。当地是龙岩、漳州、泉州三市四县结合部,其民风民俗具有高度一致性与特殊差异性,加强当地民俗研究与展示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与现实意义。但“民俗馆”宜分区分类建设,既包含农业种植、养殖与加工,如:碾米、水车、耕梨、土法造纸,以及采茶灯、穿竹马、舞龙舞狮等方面技术与习俗,也包括生活起居、饮食(萝卜糕、米圆子、团圆糊、芋子角、千层饼等)、节庆、出生与婚丧等方面习俗,甚至随着两岸合作共建“闽西大药谷”和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推进,还包括设置专门的“中医药馆”,等等。

“两房”:红军留款信(题壁)旧址和代表性祖祠。主要包括杨美村红军题壁旧址“荣福堂”的加固、整修与对外开放,以及拥有和珅亲笔题词牌匾的下德安祖祠的加固、整修和对外开放,努力增强流域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与吸引力;同时,“两房”还泛指景区周边房屋、环境的整治,也包括星级“温泉宾馆”等高级别宾馆的建设以及传统民居的修建与改造,以此展示山区民居风貌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进而推进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

“两园”:狩猎园与种植园。狩猎园既包括野生动物(石冻、娃娃鱼等)和外来珍稀动物(藏香猪等)的引进、驯化与管理,也包括规划建设狩猎园;种植园主要是引进和示范种植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珍稀品种,既包括极富科普价值的百竹园、百果园、百花园、百茶园等,也包括极具经济与示范价值的绿色(或有机)高山蔬菜的种植与示范推广基地,更包括佛手、金线莲等特色中药材品种的引进、改良与规模化种植和加工升值。同时,“两园”还泛指房前屋后的空地如何更合理地开发利用问题,包括绿化美化等,是所谓“庭院经济”与“立体种植”。

2.2.3 四个“三” “三镇”:感化溪流域吾祠、象湖、溪南三个乡镇。三个乡镇统一开发将具有更大经济规模与较强综合竞争力,特别是作为感化溪源头的吾祠乡,其毛竹林的规模和竹径大小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可参照浙江省安吉县“大竹海”及系列竹制品开发经验),同时也增加了“文化、生态、健康”旅游之“喝水追源”的文化理念与内涵。但如何加强和协调整个流域的资源开发、综合治理与环境保护,确保稀缺资源之可持续利用,值得进一步努力。

“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既要努力追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还要确保生态良好、永继发展,这也是我们新形势下进行此项研究与开发,必须努力遵守和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产”: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即:第一、二、三产业,但三产的结构及其具体内容和布局优化等问题,则要具体分析与把握,特别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药材和珍稀动物等特色优势产业的选择与培育等,更需具体分析研究。

“三化”: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同步”)。除了上坂5200亩闽商投资区建设、年产200万吨华润象湖水泥项目以及象湖、吾祠丰富的矿产资源之合理开发利用等外,此间“工业化”将重点关注“特色农副产品之加工升值”,包括“奇和洞”牌系列天然果蔬和经深加工后之保健食品,以及酌情加入地产中药材之后的“四季养生茶”等保健饮料和化妆品的开发;由于“台湾农民创业园”,是海峡两岸现代农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成果与发展创新之一,也是党和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三化同步”战略的重大举措,值得进一步发展壮大、先行先试。为此,既要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加快中药材、油茶、特种珍稀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与培育,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还要通过上述系列项目与配套设施的建设或升级改造,加快现代村镇建设和流域“文化、生态、健康”乡村旅游的发展,真正实现当地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打造“三化同步”试验、示范基地。

2.2.4 四个“多” “多策”:政府、企业、社会及当地百姓等群策群力。特别是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带动与市场拉动”紧密结合的运作模式,加快竹产业及柿子、猕猴桃等水果,佛手、金线莲等特色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与培育,实现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充分发挥流域开发的示范、带动与引领作用。

“多果”:各种各样的水果及经过努力获得的多方面成果。既包括上述极富科普价值的百果园建设与对外开放,包括桔子、柿子、桃子、梨子、板票、猕猴桃等果树,还包括全流域“一村一品”的规划建设与技术推广、市场开拓;同时,建议加强台湾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本土化改造,加强两地更高水平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研发,进一步丰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内容与形式,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建设进程。

“多赢”: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统一”。特别是通过努力,达到“产品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农村发展”的紧密结合与“三化同步”,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多好”:发展潜力大、前景看好。特别是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带动与市场拉动”运作模式,全力打造以“看文物、游山水、观民俗、赏奇石、泡温泉、尝山珍”为主题的、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化、生态、健康”旅游产品,以及区域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商务会议与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三化同步”,充分发挥流域开发的示范、带动与引领作用,确保生境良好,原汁、原味、原生态,好花、好果、好地方,绿色好心情。

3 结语

象湖镇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尤其“奇和洞”考古重大发现不仅是漳平考古的重大发现,也将填补闽西乃至福建省的空白,对于提升当地知名度、扩大文化影响力、打造文化品牌与区域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共中央2011年10月《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近年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等重要决定;特别是福建省“生态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先行先试”战略的提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方兴未艾等,无不为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与两岸合作注入了强大生机与政策保障。而海峡两岸“大三通”、MOU与ECFA系列协议的顺利商签与逐步实施,特别是《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和《海峡两岸中药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则为两岸中药产业合作和当地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创新及携手建设“闽西大药谷”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致谢:本文撰写过程中,宁波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邓启明博士提出了宝贵修改意见,特此致谢!

[1]单玉丽 .台湾农民创业园现状、问题与对策 [J].发展研究,2008(6):36-38.

[2]蔡嘉源,陈蘋 .台湾同胞寻根问祖之钥——论闽台宗亲文化交流 [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98-101.

[3]吴凤娇 .福建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SWOT分析 [J].台湾农业探索,2010(1):8-14.

[4]陈建诚 .探析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在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J].台湾农业探索,2010(2):32-34.

[5]邓启明,周继慧,黄跃东,等.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条件、建设进展及推进策略选择——基于浙、闽两省的调查分析 [J].亚太经济,2011(6):172-176

[6]林国华,曾玉荣,陈志峰,等 .实现海西休闲旅游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J].农业经济问题,2011,(1):45-48.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