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花文人画的审美及品味

2012-02-16张雪松张进保

陶瓷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文人画青花景德镇

张雪松 张进保

(江西省陶瓷研究所 景德镇市 333000)

中国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景德镇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浓郁的东方艺术魅力,把釉下彩艺术推向了一个崭新发展阶段,自元以来,历久不衰,成为陶瓷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青花陶瓷装饰艺术,是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现。与中国水墨画的“焦浓重淡清”五色类似,青花装饰也讲究“料分五色”,即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它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发挥陶瓷材质、工艺特点基础上,融汇了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中国民族图案的艺术特点,布局生动、想象纯真、夸张概括,美仑绝奐、其特有的艺术语言与中国水墨画异曲同工,其中不少艺术作品诗、书、画相辅相成,有着中国文人画的审美趣味。

所谓文人画,是指那些以“以形写神”而注重“神似”美学思想为创作原则,强调表现作者主观精神及文学意味,并且以文人士大夫画家为主要创作者的中国画。“以形写神”注重“神似”;讲求“笔墨”及其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综合艺术是文人画的三个主要美学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具有东方文化特征的审美形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大大提升了作品中的审美内涵,发挥着特殊的审美作用。

文人画的美学理念,对陶瓷工艺美术创作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晚清景德镇瓷业不景气之时,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的皖南新安派文人画家介入景德镇瓷艺界,给景德镇瓷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这之后“珠山八友” 全面地继承了浅绛彩文人瓷艺家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旨趣,以瓷当纸,自觉地参与陶瓷艺术创作,并通过粉彩这一艺术形式加以弘扬和发展。他们借鉴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诗书结合,形成一种特有的诗书画结合的综合艺术,不仅促进了陶瓷工艺美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而且提高了陶瓷艺术的文化品位,也对其时景德镇的瓷艺界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冲击。

而将文人画技法融汇到景德镇现代青花艺术创作的佼佼者,当首推“青花大王”王步先生。王步循“八大山人”、黄慎等画家的殊途,参合文人画的笔墨意趣,以豪迈沉郁的气格,简朴雄浑的笔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将中国画中的水墨写意技法与青花技法相结合,画工浑厚、晕润、清新、精湛,独树一帜,使现代青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岀现了新的突破。

融诗书画印为一炉是中国文人画千百年来所奉行的独特审美法则,“以形写神”注重“神似”的创作理论,也是中国文人画传统中最主要和最可贵的。王步的陶瓷青花文人画艺术作品,不仅注重“神似”,而且移入了个人的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不是纯客观的、直观反映物象形体感觉,而是经过审美认识和艺术改造之后尽可能地注入了文学意味。在继承景德镇传统青花艺术技法上,又撷取了各种流派的艺术成果加以提炼,铸造,创新,赋予丰富的审美情趣,质朴醇厚,富有田园乡土气息,形成了鲜明的青花文人画艺术特色。

首先是他的题画诗,语言朴素,韵律流畅,且往往是在“高情逸思,画之不足”时“题以发之”。如题诗:“田园风景绿茵浓,铺叠窗前一望中,如此青春如此日,好将生意比东风。”貌似描绘《蔬菜萝卜》,实将文人士大夫不求高官厚禄,只求粗茶淡饭的田园生活心态展示无遗,体现了他独到审美意味;又如:“满眼春光如锦绵,枝头好鸟亦高歌” 题诗。诗中有画,藤活鸟俏, 诗与画情景交融,相得益彰,不仅将《紫藤八哥》俏丽姿态展示在锦绵春光中,而且也传送着作者寄情于大自然,消弥尘世烦恼的豁达情怀;再如《欲翔》诗云:“卓立高峰观宇宙,鹏程万里欲飞时”。比兴自然,感情真挚,寄托了王步先生重操青花料笔,创作力旺盛时勃发的豪情壮志。最绝的是菱形笔筒上《砚》的题诗:“追琢他山石,方园一勺深。抱才惟守墨,求用每虚心。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值千金。”可谓、诗、书、画与器型结合巧妙得典型作品。砚本是文房四宝之一,是文人作画的工具,在这里被王步先生巧妙地以浓淡料墨,三笔两点构画成赞美对象,不仅突出了王步先生绘画注重“神似”的的主观创造作用和创作过程中的直观性,题画诗更增添了他对于美的事物的理解力和感受力。

其次是书,他的书法如同他画枝干藤条,柔中见刚,用的是草书《十七帖》中的结体,特别是他熟练地掌握了料水在坯体上的性能,运笔多藏锋、中锋,寓拙于巧,圆中求方。其“分水”之法运笔,既可控制不书滑,也不停滞潴积。料色浓淡均匀,笔划清晰,有的疏朗,有的顿挫,沉着老练,毫无浮滑的气习,也不故作顿挫产生棱角,以显示所谓的“笔力”,是传统书法艺术与青花技法的结合。

第三是画即构图,王步青花文人画艺术作品构思含蓄,意境深邃,取材选题淳朴,表现形式简洁,如白菜,萝卜、芋头、鲇鱼、八哥等都是他的表现对象。他创作时往往把真淳的思想感情倾注到笔端,赋形而为画,寄言而为诗,从不追慕画面的热闹、华丽和浓艳。如萝卜瓶《寿桃》、圆盘《杂果图》、瓷板《杨柳飞燕图》、《梅雪迎春图》等,于空灵处见苍润,在疏略中显精致。就是表现高贵华艳的爆竹瓶《牡丹》,他也是将内心淳朴之情寓托于画中,着力于表现雍容尔雅的体态而绝无妖冶的媚姿。他常常从美的角度取景,描绘自然景物中精萃之处,以减削迹象来增加意境,以最省略的用笔获取最深远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情景交融的尚雅境界。如《鸡鸣图》、《荷花翠鸟》、《池塘小景》、《荷塘幽趣图》、《农家清品》等作品。尤其是《农家清品》中菜叶勾勒的线条貌似笨拙、草率,但“分水”圆浑饱满,以“熟”反“生”,以萧散、自然生拙,突破完美、工细的笔法,稚气中求古拙,从而烘托整幅画面的“雅”意。

第四是印章,陶瓷与宣纸因材质不同不宜在坯体上钤盖,王步用料色书写或刀刻而别开生面,尤其是用压角印,有独到之处。王步的青花艺术作品有的题款,有的则用印章来平衡画面,如《竹石图》没有题款,在空虚处书有“长湖"二字的不规则印,与有景之处相映照,起到构图上均衡的作用。另一幅《鸡鸣图》也没有落款,而在石块的下端饰以“竹溪”印章,加重了画面的稳定。可以起到使画面料色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定、平衡作用,还能使画面格调一致,和谐相融,更具有独特的形式美。

清代郑燮有两句诗说:“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在形与神的相互关系上,文人画的发展总的趋向是愈加强调“神似”。这一方面是使笔墨加强了相对脱离写生物象的某种抽象意义和与主观表现的联系,是文人画对于中国的、民族的造型艺术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笔墨本身纯系工具和技巧,只是由于人的运用,这才赋于了他们以情感和意识,而这些意识和情感必须通过人对它们的感觉和理解来体现

王步把文人画的笔墨和形式风格诗书画印结合经过陶熔运用到有许多限制的坯体而不是纸上,通过借取墨色的对比,在不同的器型上变化章法,形成了典型化的,美妙绝伦、令人陶醉的艺术形象和美的境界。他从抓特征神态着手,由繁到简,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正是吸收了中国文人画艺术表现技法,其审美意识是不言而喻的。

猜你喜欢

文人画青花景德镇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青花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