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装饰中莲花纹的发展与运用

2012-02-16冯俊晖

陶瓷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纹饰莲花佛教

冯俊晖

(江西省陶瓷研究所 景德镇市 333001)

莲花,亦称荷花,古称为芙蕖或芙蓉,莲花自古就给人一种美好、善良、圣洁、雍容华贵、宽容大度的象征,在中国的文学与绘画史上出现了《爱莲说》(周敦颐·宋)、《出水芙蓉图》(吴炳作·南宋)等经典名作。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自此,莲花被后人推崇为君子的象征。

莲花纹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综观中国陶瓷艺术史,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文化中莲花被民俗、宗教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可以说莲花对陶瓷绘画题材及陶瓷艺术设计的影响历史久远。

一、莲花在民俗中的发展

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莲花就从湖畔沼泽的野生状态走进了人们的田间池塘。到了汉朝,中国农业空前发展,同时官私营商业的迅速发展,也对莲花的传播分布有着重要意义。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的接触,使人民更进一步认识莲花,了解莲花。

伴随历史的进程,莲花就这样逐步的渗入了人们的生活,在传统民俗中,也因此产生了许多与莲有关的话语。莲有一蒂二花者称并蒂莲,象征男女好合,夫妻恩爱。又如藕断丝连,用于指男女虽然分手,但情意未绝。另莲有谐音“廉”、“连”、“联”,荷又有谐音“和”、“合”,民俗有“一品清廉”、“连生贵子”“和为贵”、“百年好合”等谐音取意。

莲花备受人们的喜爱,使得历代关于莲花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莲花在中国有着深邃的文化渊薮。人们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莲花还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民间历来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莲花又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对象和花鸟画的题材;亦是最优美多姿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图案纹饰和造型。如隋唐时期的瓷器、铜镜等的装饰多采用莲花花纹;金银器上,尤其是盘边缘,多饰以富丽的莲瓣纹,整个风格华丽而真实。而明清的陶瓷制品也常见“连(莲)生贵子”、“连(莲)年有余(鱼)”等莲花吉祥图案,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愿望。

二、莲花在宗教中的地位

中国自古是个文化大国,它深受佛、道、儒文化的影响,都是要人相信有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要求人修身养性,追求至善至美,然后达到幸福的永恒。莲花陶瓷纹饰艺术,处于中华民族特定的文化氛围中,不可避免地成为观念意识对象化的产物,从而浸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艺术是心理及思维的形态投影,中国人追求真、善、美,自古就有“君子爱莲”之说,并将之奉为毕生的追求,这为莲花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莲花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饱酿着中国的文化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审美的理想标准之一,也常常是人格风范的象征,故一直以来为人们所推崇和追慕,成为文学与艺术的永恒题材之一。同时莲花是幸运的,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它是真、善、美统一的化身;莲花绘画题材所展现的苍翠幽雅、富于冷静,给人带来幽玄情趣的色泽正与道家所追慕“虚、空、静”、“以素洁为美”的境界相吻合;同时莲又是佛的象征,象征着精神的升华和理想完善的境界,由于莲花的品性以及佛教传入中国前在印度受到的影响,莲花便也与佛教发生了联系,莲花的高洁似乎寓示了佛教的教义精神,即真善美的集合。当儒家文化和佛、道教结合后,莲在中国人的心中就完美了,它包含着中国人心中所有美好的愿望和祝福。并使中国人对莲花纹饰的喜爱从一种集体的无意识的形式美和情感因素上升到哲理的高度。

莲花与佛教所主张的出世人格,有着天衣无缝般的契合。在圣严法师的著作《学佛群疑》就谈到莲花表示清净的功德和清凉的智慧。对于圣人而言,是无形的,显现于凡夫之前,便以人间所熟悉的形象来表现。所以,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中的圣贤,都是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台之上,是代表着他们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故净土的圣人,则是以莲花而化身。

当今,莲花在佛教被尊为“圣物”。佛教的莲花象征完全符合东方文化的风尚,宁静、愉悦、超脱和微笑。无量佛如莲,无边佛如莲,人生亦应如莲,安祥则步步生莲。因此,莲花所蕴含清净的功德与清凉的智慧,永远为佛门弟子所崇仰,为世间善众所喜爱。佛教与莲花的关系如此密切,这是一种“缘分”。佛教不离文化,佛教不离艺术,佛教不离哲学,佛教更不离莲。

三、莲花纹在陶瓷装饰中的发展与运用

1、陶瓷莲花纹的发展历程

据相关史书记载,在我国以莲花作为装饰题材大约始于周代,这时的莲花纹缺乏写实感,直到春秋中晚期的青铜器上莲花纹才开始趋向写实。而莲花纹饰出现在我国陶瓷制品上,则首见于北朝,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青釉莲花尊(图1)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件北朝青釉莲花尊周身遍布纹饰,以莲花为主题,使用了飞天、宝相花、菩提叶、莲花等佛教装饰题材,反映了佛教文化对当时陶瓷艺术的影响。

随着陶瓷艺术的发展以及佛教艺术的影响,莲花在陶瓷作品中的运用从东晋的初露端倪到南北朝的鼎盛时期,莲化纹都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此时期的莲花纹饰主要用于罐、尊、盏、钵、碗等器物上,在技法上,多为划花、刻花、堆塑、模印等莲花纹装饰技法。及至隋唐时期,中华民族巨大的同化力和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宏大气魄极大地推动陶瓷产业的发展,带有宗教色彩的莲花纹此时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逐渐成为现实的题材而普遍为民间艺术所用,同时由于绘画艺术引入陶瓷装饰领域,完整的莲荷图案、水禽莲池图案开始以绘画的形式出现在陶瓷装饰上。

宋元时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重要的时期,南北名窑辈出,官民窑竞相发展,促使陶瓷装饰题材空前发展,自元朝起陶瓷上的莲花装饰手法开始向绘画演变,极少有划花、刻花。其中出自景德镇窑的莲池鸳鸯和莲池鱼藻是元青花的写实性主题纹饰,这类作品艺术效果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装饰图案,是元青花中的精品(图2)。元代陶瓷莲纹装饰中的莲瓣肥大,莲瓣与莲瓣间有空隙,瓣中绘有杂宝等各式纹样,其绘画精致,纹饰构图严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明代在继承宋元时期的莲纹装饰基础上,对莲纹装饰有了更多的变化,多以缠枝、串枝形式装饰器物。明代缠枝莲布局疏朗,空间宽阔,花叶明显变小,花头的布位和主枝的姿态灵活多变。除了单纯的缠枝纹外,还出现了大量与莲纹合绘的图案装饰于陶瓷器皿的表面。这一时期的莲花纹饰中莲瓣较宽大,排列渐紧,瓣与瓣间空隙渐小,以至于无,莲瓣完全连在一起。

清代是中国彩瓷艺术的最高峰,随着青花、斗彩、五彩以及各种釉上彩绘的出现和成熟,莲花题材在陶瓷装饰上更为多见。明末至清末,陶瓷器上的莲瓣逐步变形,即所谓异化,图案化,或似象非象,已不再具有严格的宗教神圣意义了。

2、 莲花题材在陶瓷装饰上的运用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陶瓷历史长河中,陶瓷装饰手法丰富多彩。而“莲花”作为佛教艺术中重要题材之一应用于陶瓷艺术设计和陶瓷绘画装饰上更是历史悠久,并得到广泛的运用,是陶瓷艺术设计和装饰中的重要题材。历代陶瓷艺人和陶瓷艺术家,把莲花的秀美姿态作为绘画题材和装饰纹样融汇到瓷器装饰中,设计出丰富多样的莲花纹饰陶瓷工艺品,这些精美之作,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陶瓷装饰纹样及绘画题材方面,莲花作为陶瓷装饰题材源远流长并随着朝代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青瓷莲花尊器身就采用印花、刻花等莲花纹装饰;自隋唐以来,莲荷与卷草的运用始终没有间断。无论是唐宋的刻、印花,还(转第54页)式冲动和如释重负的轻松感,孕育出五彩缤纷的艺术品。“百家齐放、百家争呜”的作品,很快就有形式美、形象美、现实美等新气象,从而反映出陶瓷艺术家的无限思索和创造力遐想。多元素的陶瓷艺术品佳作,培育出人才,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陶瓷艺术品种,从风格和形式上都可以看得出不同时期,反映的生活源头和80年代人们在创新的路上发挥前无古人,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装饰。刻、画、书法、半刀泥、色釉的发挥,釉下彩、釉上彩等综合利用,赋予现代人一种富有原始活力和审美境界,打开了一条表达审美趣味,抒发自然情感的艺术表达出来。现代陶瓷艺术品的发展方向是要与不同艺术门类间相互结合的影响,充分利用陶艺作为纯艺术与手工艺之间的过渡科学优势,扬长避短打破不同艺术门类间的隔膜,融入高科技创新发展,用丰富的语言在陶瓷艺术品上表达出来,使我国的陶瓷文化在陶瓷艺术品中,展现出未来的春天,更加服务于广大人们的精神情操,引路于人们的美好生活。

猜你喜欢

纹饰莲花佛教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蜡染的纹饰探讨
佛教艺术
云莲花灯
佛教艺术
雕漆纹饰的修复
莲花湖『变身』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吉利永长——中国传统纹饰之回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