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百里画廊精美的石头刻满了秘语鸟声
2012-02-16陈与
□ 文/陈与
沿着乌江流域探访百里画廊,那些充满悬念和神秘事物急涌而来,在悬崖陡壁上,有巨石天书、有形纹色质奇特的乌山石、有摩崖石雕、碑碣和碑刻,以及那些石头垒起的村寨……
重庆百里画廊承载着千古故事:有夜郎古国的金戈铁马、西楚霸王的鬼雄悲魂,也有渔耕樵读对神明的虔诚尊崇、更有一支小米加步枪的军队,天堑飞渡的拍岸惊涛……而那些遍布乌江流域的古镇、古墓、庭院,让人感慨万端:是沧海桑田、生死轮回、还是历史长河,与生俱来的孤独和厚重苍凉?是官家建造,是民间构成、还是草根土陶……
巨石天书:
无法破译的达芬奇秘码
是古人先民的雕刻?是喀斯特地质的古生物化石?还是天外来客的神秘符号?
乌江流域自贵州汹涌而来,到重庆东南端的彭水县拐了一个弯。
在重庆彭水县太原乡花园村的山腰,有一块呈长方形、高和宽皆为2米的巨石,这块巨石坐南朝北,上面雕刻着不像中国文字的怪异“天书”,“天书”有六行字符,每个字符的行距和宽度大约有0.4到0.5米左右,长的像一条弯曲的蛇,短的似一条条蝌蚪,最长的一行字达到2米,最短的则只有0.1到0.2米。
在现场可以看到:“天书”的字符很是奇妙,有的像发叉的树枝四处漫延,有的像张开的鸡爪伸向不同的地方……但所有的字符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有节奏地书写工整,偶尔有一些字符,让我们怀疑这极可能是先辈的象形文字。这些“天书”有美妙的传说。相传在三国时期,蜀将张飞率部通过此处,不知是一时兴起还是另有所谋,张飞用他粗糙的手掌在巨石上随便抹下了几个凹槽,并在凹槽处写下了后来被称作“天书”的这些字符。
据说,有军士和差官根据张飞的“天书”指示,在附近的大山里埋下不少金银细软。而这些字符就是一首破解宝藏的口诀,只要破译其中玄机,就可获得数不清的财富。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民谣:“好个张飞扦,金银埋路边。有人能破译,银子万万千。”传说终究是传说。但为了破译“天书”,专家和学者蜂拥而至。文物专家经过考证后认为,“天书”是大自然开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地质学家认为,“天书”的字符不是天然形成的古生物化石,而是人为的雕刻,因为字符上面有明显的刀斧痕迹。但它又不是我们知道的甲骨文、龟背文、金石文等。
由于无法得到准确的解释,有人猜测,“天书”要么是苗族先辈的遗嘱?要么就是土家族的生活秘笈?因为彭水县是苗族和土家族聚居的地方,苗族是从中原迁移过来,对于中原文化,他们不会如此的陌生。而土家族世代生活在这里,他们的祖宗会不会留下一些传世的秘密呢?现在,“天书”的字迹被油漆涂上,还立有一块“彭水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有人把“天书”拍成照片,寄给全国权威专家鉴定和破译,但是,许多年过去了,没有人认识“天书”的字符,它至今是一个谜团。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石头变成地质历史。
一座古庙,也许就是石头的灵魂。
在奇形怪状的山峦中,每块石头都有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娇阿依的鞍子苗寨,是爱情的天使
情歌是山石长出的花朵?还是杏花春雨洒下的许多幻想?
百里乌江画廊的彭水,有一条阿依河,河边住着一个漂亮的苗族姑娘娇阿依,在娇阿依身边有鞍子苗寨,那里有大池石林、石磨风光、山湖水色、神皇泉水、罗家坨原始村落,有吊脚楼、民歌、糯米糍粑、鼎罐饭、还有“苗妹香香”的特色优质稻米。沿着阿依河逆流而上,雾霭中的群山是屋檐下的玉米,碧绿的河水是新婚的酒花,炊烟是鸡鸣的早晨,一切是那样的宁静祥和。
一道霞光照在鞍子苗寨的“盘歌堂”上,在这里,若干对青年男女在唱山歌,在传情达爱。白墙、黄柱、红窗、青瓦的两层“盘歌堂”建筑,分外耀眼。走上台阶,进入“盘歌堂”,苗族风情浮雕的杀牛、庆祝丰收、喝着包谷酒的欢乐场面,是祖祖辈辈苗家的生活图画。从“盘歌堂”出来,是一条石头小路,两旁是裸露的山石、满地野花,虽然已是深秋,没有一丝萧萧风雨的悲凉。当来到巨石腾空的大石磨面前,周围的群山仿佛变得矮小了。
在大石磨的左边,还有一个大石磨,两个大石磨,遥相呼应,一左一右,一个精致、一个粗犷,被称为一雄一雌。而两座大石磨中间,有一道竖着的刻痕,这神来一笔,是刻写两座大石磨的传奇故事。传说,早年鞍子苗寨闹旱灾,名叫石娥、石丁的兄妹,为了乡亲们的生活,到黔江鹅池采来稻谷,用石磨米救济百姓,后来被恶人用炮打伤……
从大石磨就走进了一片石林,虽然没有云南石林的气势恢宏,但小巧精致、有高大的杉木,婆娑竹林。有的奇石如天外飞来的石莲,有的侧身而过。当光线从一个路口投来,光影迷离,一缕发丝染上了金色,朦胧与明艳浑然一体。出了石林,来到鞍子苗寨的原始村落“罗家坨”。进入错落有致、风貌古老院落的苗家。屋前是青石板、屋顶是青瓦灰墙、木质的柱子墙壁、还有花色各异、古色古香的窗棂。热情的老阿妈站在屋门,80岁的高龄,眼不花、耳不聋,行动自如。
老阿妈住在苗家吊脚楼里。这吊脚楼是木料墙壁和地板,宽敞明亮、整洁干净。屋里有老式木架床,雕花独凳。老阿妈说,吊脚楼房子已经住了4、5代人了,有上百年前的历史,祖祖辈辈传承下来,至今炊烟不断。一首嘹亮的苗寨山歌飘来,穿着苗族服装的苗家妹子和阿哥唱着动听“娇阿依”,欢迎客人。
(男领)山歌不唱就不开怀/(女合)娇阿依,磨儿不推不转来哟/(男领)你酒不劝郎就郎不醉/(女合)娇阿依,花不逢春不乱开/(女领)天上有雨又不落/(合)娇阿依,情妹有话又不说/(女领)你是好是歹说一句/(合)娇阿依,等我回去心安落/(女)凉风绕绕天要晴/(男)娇阿依,庄稼指望雨来淋/(女)庄稼指望雨来长/(男)娇阿依,情妹指望郎有情。
那一句句“娇阿依”,唱得心醉,唱得所有人都张开了耳朵,那清脆的穿透歌声,仿佛从亘古历史穿过厚重的时间而来,是清泉?是人间天音。没有乐器的伴奏,但原生态山风鸟鸣,是雨下地来,是种子萌芽,是朝南的谷地,丰收在望。那些糯米糍粑、豆腐、鼎罐饭,是“娇阿依” 飘香泗溢的一夜喜讯。
乌江奇石:变化多端的文脉
当我们面对乌江奇石的时候,乌江的灵魂就依附在上面。
乌江流域是贵州的主要水系,乌江流域里的石头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材料成为石头里的精华。随着乌江的流向,乌江石在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成分。在威宁地区,石头里隐含着草海形态奇特的泥炭;在赫章县,铅锌矿晶体又成了乌江石的组成部分;而黔西县的白色重晶石、开阳县的磷矿都可以注入石头;更奇妙的是在思南县,那里有宝贵的雄、雌黄石头晶体;至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萤石、务川县的鸡血石以及全乌江流域的碳酸盐岩、硅质岩,都是构成乌江石的源泉。
乌江独特的山川地貌和地产资源成就了乌江石。乌江流域在贵州境内一路高歌,流域内的石头经过乌江水千万年不断的冲刷,形成了千奇百怪、妙趣横生的造型。形似大鸟、观音娘娘、帆船、将军像……千里乌江,可以说是石头的画廊。而乌江奇石以质地坚硬著称,一旦成形,其收藏价值早已不言而喻。
乌江奇石具备了赏石的几大要素:“形、纹、色、质”。形态是千态百姿,栩栩如生。纹脉变化多端、舒卷有致;色彩方面更是丰富多彩,悦目赏心;而石头的质地更是具有了坚硬细腻和爽滑圆润的多面性。所以有专家认为:最完美和最绝色的石头属于乌江流域。
彭水阿依河,像一位少女的眸子,清澈透亮。
黔江武陵山脉,云绕雾缠,疑似蓬莱仙境。
我们在沿途所看到的乌江奇石,仿佛是形态不同的放置于各种石头上的国画:有乌江的涓涓细流,有碧波映照的山野田园,还有尘埃灰烬的弧光自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令人拍案叫绝。那些抽象朦胧的意境,和着身边的山水,很容易地就把人带到遐思幻想之境,田园的牧歌让我们生出鱼樵归隐之心……
欣赏乌江奇石,最喜欢的还是画面石,画面的图案,完全是乌江的流水构成,生动形象,内容丰富,有一些画面仿佛是浮雕,犹如立体的浮光掠影;也有一些乌江奇石如同象形石、景观石,这些奇石的石皮青绿,质地细腻,无裂无痕,光洁柔润,堪称上品。
张氏庭院:刻在石头建筑上的身份和地位
张氏庭院,家大业大的王者乐土,五个四合天井构成了孔子所说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当乌江流到重庆市黔江区的黄桥村,一个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张氏庭院出现在眼前。张氏庭院建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坐北向南,气势磅礴,在庭院的前方,有一条潺潺的溪流,后面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和松竹环抱的古雅山峦。
张氏庭院的主人是谁已无从考证。有关专家称,从庭院的布景和建筑物体判断,这是一个大户人家,身份显赫、权贵人势,祖辈上受过皇帝的恩赐或者在大清朝时期,官位至少做到巡抚或兵部尚书。在庭院中,有厚重威严的大门、门扉的拉环是一对铜虎、庭院的鱼池、水池和水井,按照当地民俗民风的传统,融化至圣先师的孝悌和雅致之中。那些雕刻精美的门窗、石磉礅、地角石,更是出神入化地井然有序。
在张氏庭院的石礅上,雕有人物、山水、花鸟、虫鱼、有(“喜(鹊)上眉(梅)梢”)、还有飞禽走兽(“麒麟送子”“吴牛喘月”)、云头、回纹、八宝博古的内容,表现出主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也是主人的文化符号。在前门,有四个石礅子,在石梯的两侧,是两个威猛高大的石狮,两边是白象。高110厘米的青狮白象,采用了圆雕技法的高浮雕和浅浮雕的图案。在青狮白象的下面,是镂空透雕的四方柱础,青狮的柱础刻有万字连锁花纹和如意头纹。在它的身上,雕有不同种类的花卉、石榴、牡丹、梅花、桃子、菊花等。在白象的柱础刻有万代盘长纹、万字锦、方胜纹、古钱等吉祥纹样。在它的身上,雕着动物的麒麟、龙、蝙蝠、鱼,还有云纹、寿字等抽象纹样。
经过细钻打造的地角,刻有回纹图、人纹图和米格图、有的以“万”字开头,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十分注重“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在花纹里,雕刻着“鱼(男)戏莲(女)”、“猴(男)吃桃(女)”、石榴开花等,让人们联想到生命繁衍的意识元素。
大车湾古墓:“陪葬品”是40个历史故事
这一座古墓是刀光剑影的铁蹄残阳,是赤裸的山石荒寒的月夜,还是历史的辽阔苍茫,在古道残破的遗址上再现辉煌的显贵家族。
在乌江流经重庆酉阳县龚滩的山上,有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墓,上面刻着铁马金戈、楼台亭阁、达官庶民、传说故事……据传,这座古墓建于清朝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是当地豪绅樊广朝所建,由20多个手艺高超的工匠日夜打造和施工,耗时100多天,才得以完工。
据说,樊广朝的祖辈是明朝的二品文官,家族的地位显赫。到了樊广朝这一代,家境衰落,部族涣散,有办法的族人远走他乡,落叶不归。但樊广朝却横下心来,拾起先辈的书籍,考取了清朝的举人,再现了樊氏家族的辉煌。为了光宗耀祖,也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忠告和警世,樊广朝决定修建一座古墓,把自己在外闯荡的经历、读书、生活等所见所闻和书籍中的营养品集中起来,耗费巨资打造古墓。
古墓长5米,高、宽4米,有40平方米的平台和墓葬,还有一部分嵌入洞穴。在10平方米的碑体上,分有上、中、下几层。两边石柱刻有翰林大学士陈序川撰写的对联:“勤俭一生存古道,烟波千载慰真灵”。古墓刻有40个历史故事,取材于《说唐全传》、《说岳全传》、《封神榜》、《三国志》、《西游记》、《二十四孝图》和民间的“八洞神仙”、“观音送子”、“庄子试妻”、“老鼠嫁女”等。
此外,还雕有楼台亭阁、树木花草、飞鸟游鱼、麒麟狮子等。雕刻的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将老子的“长生不老,羽化升天”和孔子的“死生由命,富贵在天”演绎得尽善尽美。
实际上,古墓把佛、道、儒三家学派的经典刻在一起,是古老哲学思想的大展读。既有道家的“太极两仪分四象,老君一气化三清,”有佛家的“四大皆空,涅槃人生”,又有儒家的“父母恩重红变相”,还有唯心史观的“生死轮回”又有唯物主义的“非天与神”等。
山石瀑布如同巨龙长须。
乌江边的古寨,与山石相偎,与清溪共存,是一幅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