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研究述评——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十周年
2012-02-15谢奇勇周彩群
谢奇勇,周彩群
(湖南科技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近十年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研究述评
——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十周年
谢奇勇,周彩群
(湖南科技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自2001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以来,普通话教学得到广泛关注,关于普通话教学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中小学普通话教学更是一个研究热点。该文对近十年(2001-2010年)来中小学的普通话教学的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归纳,力求呈现出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研究的现状和特点。
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研究述评
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普通话被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此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普通话进行了界定。2000年颁布、200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条第二款还规定:“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1]在此之前,国家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2]以上法律法规都对学校教学要推广并使用普通话作出了明确规定,既体现了国家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又肯定了各级各类学校在推广普通话上的地位。可见,普通话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小学普通话教学因其基础教育的地位而广受关注。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通过汉语文课教授普通话”的表述,很显然使“中小学普通话教学”具有了两层涵义:一是指教师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二是指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那么,通常对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的研究也就离不开这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本身如何提高运用普通话水平和能力的研究。二是对学生如何进行普通话教学的研究。
笔者对近十年(2001-2010年)来有关中小学的普通话教学研究文献进行了收集,在中国期刊网上检索到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的研究文章共66篇,涉及刊物有《语言文字应用》、《中学语文教学》等40种。我们知道,这不是在这段时间里研究这一问题的全部文献,但我们认为,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总结梳理,可以看到一些基本的研究现状和特点。根据这些研究文章的基本内容,我们从教学的现状及原因、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现状及对策等三个方面对近十年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一、关于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现状及原因的研究
关于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的文章共占28篇,主要集中于对汉语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教学的现状和原因的分析研究。
一是关于汉语方言区中小学普通话教学。汉语方言区的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现状,客观地说,城市和农村的现状是有所不同的,而城市中的中小学普通话教学也会由于“推普”的历史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近十年年来的研究中,人们就特别注意到了像港、澳地区普通话教学的现状及原因的调查研究。
对于香港地区的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现状,不少学者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了起步晚、基础差、课程安排滞后、师资不足等教学现状。如李永斌指出“起步晚,基础差、使用需求的逐步增加、存在现实的推广难度是香港普通话教学的现实特点。”[3]庄莉红、蔡川芸认为“随着与内地政治经济交流沟通的日益频繁,香港中小学的普通话教学及推广工作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普通话教学大纲滞后、繁体汉字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师资严重不足、社会整体语言环境尚未完全形成等方面的不足。”[4]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大家都注意到了出了“起步晚”这个历史性的原因外,也还存在诸多的综和性的原因。如周柏胜指出“香港地区作为使用多语、多方言的地区。中小学普通话教学存在内在问题和外在问题两方面,内在问题包括教师的能力和身份认同,外在因素包括语言政策的不稳定、港式粤语的影响、推普机构的各自为政、课程设置缺陷等原因。”[5]詹伯慧则认为“在香港中小学的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语文课本中选进了许多以普通话为基础的现代白话文名篇佳作,可是当前香港基本上都是用粤语来作为教学媒介,语文(国文)科也不例外。这就带来了说写不一、言文不一的困扰。”[6]也就是说粤语教学是对普通话教学乃至语文教学造成障碍和困扰的原因之一。
从人们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澳门地区的情况也与香港地区相类似。如何筠指出:由于澳门基础教育的特点以及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澳门小学普通话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合格普通话师资严重不足、教材选用,课程设置不统一、教学语言不利普通话的学习等。[7]
对于内地城市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现状,则更多地关注“方言情结”对普通话教学的干扰。如朱坤林的调查发现制约重庆地区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障碍主要有:“方言情结”的影响、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环境的制约、教育中的不足因素的制约等方面。[8]
对于农村方言区的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的调查研究,也表明其状况不容乐观。如邓联欢通过考察了一些农村中学运用普通话教学的情况就指出农村中学运用普通话教学存在“教师用,领导不用、文科用,理科不用、范读用,讲析不用、课堂用,课后不用的误区。”[9]对于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人们多从教师素养、语言环境、语言心理以及经济基础等方面去探讨。如张宁指出:“农村在职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教师观念淡漠。”[10]马远威指出:“尽管在苏北各中小学推广了多年的普通话教育教学,但至今并没有形成说普通话、用普通话的良好话语环境,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并不能规范地使用普通话。”其原因在于“缺乏学说普通话的外在环境、难以克服的羞怯心理、……方音土语的顽固影响。”[11]唐蓉青指出,在我国农村地区教师用方言上课的现象并不罕见的原因在于“本土文化(或称方言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普通话使用者的力量与方言使用者的力量对比悬殊。”[12]
二是关于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普通话教学。1992年国务院63号文件对普通话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少数民族地区也要重视推广普通话,在学校中推行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的双语教学。”那么近10年来的情况如何呢?不少研究论文为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的现状和原因。
如舒钢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很少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间或有之,也只是用普通话拼认生字、难词和读课文,而提问、回答和讲授时,使用的却是地方语言。其次,大多教师所说的普通话,因受地方语言的影响,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对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自己的语言基础不牢固、对学生要求不严格。[13]郝福伟通过对黎族地区汉语普通话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的调查指出:“汉语普通话教学在海南黎族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由于教育基础的落后,黎族地区中小学的汉语普通话教学还相对比较落后。”究其原因是“缺乏运用普通话的语言氛围,教师队伍的素质不高”[14]。颜晓云指出:“随着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目前约有一半以上的白族人都会使用汉语进行交际。但由于诸多的因素,白族人的普通话口语水平还普遍偏低,大多数人的普通话带有浓重的母语白语口音和当地汉语方言口音,与其他方言区人进行交际只能勉强进行。”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白族使用白语是自幼养成的习惯行为,是语言惯性的影响。第二,白族人学习使用普通话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汉语方言的制约影响。[15]
二、关于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在所有涉及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的论文中,对于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是最多的,一共有39篇之多。在这39篇论文中,有直接论述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文章,也有在论述其他问题时提及的,经过分类整理,笔者发现,人们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进行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研究的。
首先是关于宏观层面上的策略。宏观层面上的教学策略是指国家、学校、教师等推广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的策略。研究者多侧重于从国家政策层面、学校管理等层面来谈。
一是强调国家管理政策的支持。要进一步通过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推广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如周柏胜、刘艺指出:要解决普通话教学的困难并不容易,所牵涉的层面很广。不单只是课程教学、学习的问题,还牵涉到社会、心理、经济等因素,语言政策的拟定要明确,要设立一个有效而又长远的语言政策,不管是“两文三语”,还是普通话教学,要切实可行,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纲要。[16]詹伯慧提出:为了使香港的普通话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以便心中有数,掌握全局,在总体规划、资源配置方面作统筹安排。并建议香港特区政府设立一个类似内地“语委”的专司语言文字工作的机构,规划、管理并引导全社会的语言行为,制订符合香港实际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17]
二是注重语言教学环境的创设。语言环境主要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学校语言环境和课堂语言环境。社会语言环境的创设主要是针对方言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如高林波认为,在香港普通话教学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要创造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18]。舒钢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应把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非常重要工作来抓,创造一个良好的普通话环境[19]。
学校语言环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来实现。如唐蓉青认为:推广、使用普通话需要营造使用普通话的氛围,创设使用普通话的环境。学校要利用一切宣传手段,大力宣传讲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说普通话在师生中深入人心。[20]朱坤林认为,学校要尽可能地创设一个轻松、丰富的普通话学习环境,多为学生普通话的提高提供一些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21]邵宜提出:增加普通话课时,或者集中在小学阶段……完成普通话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基本具备普通话听说能力。[22]詹伯慧也指出过:每周增加一点中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课时,……学生们在学校里学了普通话,回到家里,自然也会产生一些扩散的作用,这对于整个香港的普通话教育,无疑将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23]
课堂语言环境则依靠教师将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来创造,同时要求和鼓励学生说普通话。如梁东媛认为,教师肩负着推广和教授普通话的重任,在平时要用普通话交谈,课堂上用普通话教学,口语课以学生说普通话为主,在活动中要练说普通话是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有效途径。[24]钟锦春指出,应先在香港小学实行用普通话教授中文,将“中国语文”与“普通话”课程合并。同时尽快实施采用普通话教授中文,推而广之,其他科目也逐步推行普通话教学。[25]韩俊秀、吴宪洲认为,要把推广普通话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授课必须用普通话,学生发言,回答问题要求用普通话,通过倡导,让学生自己创造普通话的交际环境,从而巩固普通话的水平。[26]
其次是有关微观层面上的方法。微观层面指的是从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上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方法和策略,侧重于从教学与学生的角度来提高中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一是利用方言教学。方言因其封闭性、区域性和保守性的特点,历来是语文教学特别是普通话教学的一大障碍。但是不少学者的研究指出在教学中利用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也有助于学习普通话。如周爱荣提出:利用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有助于学习普通话,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可以纠正因读音造成的错别字,帮助学习形声字。[27]汪应乐、刘珊提出:可以借助方音训练普通话的方法,即借助方音中有而普通话中没有的一些语音现象来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中一些音的发音。[28]周健指出: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粤语与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助于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29]黄昭艳、黄宇鸿等认为北部湾广西沿海方言区要提高普通话的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方言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寻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具体差异以及对应规律和方音辨正的方法。[30]
二是利用汉语拼音进行教学。利用汉语拼音进行普通话教学,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研究者们的一个共识,尤其是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是普通话教学的主要途径。如周健强调香港普通话教学中拼音教学时间要相对集中……,提倡汉语拼音的简化教学和优化教学,提高普通话教学的效率[31]。梁驰华从小学汉语拼音教材的变通谈《汉语拼音方案》的完善,提出小学汉语拼音对普通话教学有重要作用[32]。颜晓云研究发现:云南白族人说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失误最多,提出熟练掌握运用汉语拼音是学好普通话语音的基础,对于年龄幼小的白语单语者来说,利用汉语拼音进行普通话教学,是最简捷的有效手段[33]。
三是加强朗读教学。大多研究论文提到了朗读教学是提高普通话水平的一个有效方法。如伍英飞认为: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它能培养语感,激发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并进一步指出:加强朗读练习,是训练学生普通话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34]曾英瑜指出:通过朗读训练普通话,在阅读教学中推广普通话……。在低年级中强调的是在老师的指导示范下用普通话朗读,中年级则要求形成用普通话朗读的习惯,到了高年级,就要求具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水平。[35]李春梅进一步指出:关于声母、韵母、声调的指导都是结合朗读教学进行的,特别是在系统学过普通话后,更需要通过朗读巩固和提高。朗读也是养成正确发音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朗读,可把普通话说得更好,提高运用普通话交流思想的能力。[36]
四是注重口语交际教学。随着新课标将口语交际教学纳入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注意到了其与普通话教学的紧密关系。如周健认为:普通话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交际的能力。在普通话教学中交际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他强调的交际性原则,是利用有交际价值的语言材料进行交际性练习,让学生学会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中正确运用普通话。[37]王正兰指出:要把口语训练渗透到整个普通话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多说多练。并提出口语训练的方法是多样的,可结合学生实际,安排不同形式加强训练,如看图说话、观察说话、听话、说话等……坚持普通话教学就必须首先备好语言课,要求从备语音、备感情、备技巧三个方面着手。[38]
三、关于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
纵观相关的研究论文,我们发现,不管是现状调查、问题分析还是原因探讨、对策的提出,不少文章(近30篇)都涉及到中小学教师队伍普通话水平问题,可见,这一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首先是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普通话水平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不少文章指出“有喜有忧”,但更多的指出“忧大于喜”,特别是在农村偏远地区。如黄应秋指出:从整体情况看,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是比较好的,但是问题也还存在。如“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明显存在地域差异,城市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明显高于县城中小学教师、县城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又高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中小学教师队伍里,……青年教师普通话水平要胜过中老年教师。”[39]曹冬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普遍偏低,其原因有方言影响、用方言词汇讲普通话、语音缺失、语言环境的影响[40]。戴竹君指出: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低的原因有很多,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总体看来,主要有教师素质偏低、方言的影响、语言环境的影响、测试前培训工作不到位等。[41]徐艳提出:农村教师普通话运用现状,一是对普通话运用和推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由于所处的语言环境差,改变方言、坚持讲普通话的难度大;三是缺少讲普通话自信。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比比皆是,从中也反映出农村教师心理素质上的缺陷。[42]麻彩霞、梁春莲、李君等人的文章就分别指出了内蒙古、广西、贵州等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普遍存在“缺乏良好的培训师资和培训条件,……向农村中小学教师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困难。”[43]“拉大了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语文教学水平和普通话水平的差距。[44]“中小学教师说普通话主要受到地方方言的影响。”等情况。[45]
其次就是针对上述现状和原因,不少文章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对策。这些论及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提高的措施研究,都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寻求解决之道。
一是提高认识。不少研究文章都指出提高教师自身的认识是普通话教学的重要前提。如黄应秋认为:在中小学教师队伍里,首先要提高认识,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46]刘宏提出: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力度,使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说不说标准的普通话不是个人小事,而是造福子孙后代、关系到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大事。[47]李五虎也指出: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教师对推广使用普通话的认识,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各种形式,宣传我国的语言政策,使每个教师都了解推广使用普通话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8]戴竹君指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首先就要强调运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农村教师的认识,树立讲普通话、用普通话的正确观念。[49]罗璇认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克服说普通话的心里障碍。要树立语言规范意识。[50]徐艳提出,要强调运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农村教师的认识,树立讲普通话、用普通话的正确观念。[51]
二是加强培训。研究者普遍指出加强普通话教学师资队伍的培训措施是关键所在,同时探讨了具体的培训措施和方案。如叶竹钧认为:普通话教学是一种技能训练的教学,它不同于一般基础理论教学,需要理论的指导,尤其是能指导提高语言操作能力的理论,要从“懂、通、传、到”四个方面来探讨教师逐步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问题[52]。韩建朝认为: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必须向乡镇渗透,建立乡镇普通话培训中心,以乡镇普通话培训中心为依托,每学期利用节假日等闲暇时间对本乡镇中小学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53]。黄应秋认为:把握住师资培养与培训这一关,建立三级培训网络,扎实做好普通话培训工作,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采用集中—分散—集中—分散的方式进行训练。[54]刘宏提出:必须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普通话培训,普通话水平测试必须与培训相结合,以测促训、以训保测,……根据教师的实际,可以定期、不定期、脱产、不脱产地办一些继续教育班、普通话强化班等,针对普通话水平层次不同的教师进行强化培训。[55]梁春莲认为: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效经验,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行“补偿教育”,对教育资源贫乏的少数民族教师优先给予学习、培训上的补助,鼓励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踊跃参加普通话培训。[56]
三是制度建设。不少研究文章都指出了制度建设才是普通话教学的有力保障,并提出了诸如考核制、持证上岗制等具体制度建设的措施。如秦敏认为,要把普及普通话……纳入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逐步实现教师持普通话合格证上岗的制度[57]。徐艳认为:农村中小学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要加强制度建设。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用标准的普通话交际成为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对教师的业务考核和教学基本功培训考核等应提出语言文字规范要求,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级和评优的条件之一。[58]刘宏提出:必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完整的管理、监督机制,教师法规定使用普通话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应将此项规定落到实处,若不能使用普通话教学,应采取缓上岗的措施,以此督促教师自觉使用普通话教学。[59]张宁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制定有关推广普通话的地方法规,把重点放在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以及对教师的奖惩等方面。比如县教育局、乡教育组、校长、主任等领导岗位普通话水平必须达标,否则,不能聘用或免职;教师的普通话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60]
四、几点思考和结论
综观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来,对于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的研究,呈现出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多样、研究层面深入的特点。在内容上既有对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也有对中小学普通话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并逐渐深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理论系统,体现出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研究区域性、民族性的特点,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从中可以看到对于中小学普通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是最多的,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次之,策略中对于提高中小学普通话教师水平的关注又是重中之重;同时,对于现状的分析也较为彻底,并形成了一些对于现状的基本一致的认识。这些都是十年来众多关注我国普通话教学的研究者们呈现给我们丰厚成果,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总结和回顾。由这些研究成果,我们至少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1.近十年人们特别注重港、澳地区的普通话教学的调查和研究是历史的必然。这一地区推普起步晚,基础差,语言环境心理复杂与回归后与内地的交往日益密切,共同语成为迫切的需要形成了突出的矛盾。人们从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的角度探讨现状、原因以及解决对策是极中肯綮而极具意义的。这些研究必将推动这一地区的普通话教学,进而实现普通话的推广。进而改变港澳地区过去曾流传的“会说粤方言能够找到一般的工作、会说英语和粤方言能够找到好工作、只会说普通话找不到工作”的语言生存环境。
2.近十年的研究特别注重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教学状况,这也是看到了推普和普通话教学的难点和攻坚所在。推普和普通话教学的要求自50年代、80年代到90年代都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往往被城市的一些情况所掩盖,认为推普的成就大而可以松一口气,而这些研究表明这些地区才是我们在新时期特别要巩固和开拓之处。其中揭示的方言情结、语言环境、教学方式等不利因素,正是我们要特别加以改变的。
3.近十年的研究中,对教学方法的探讨也有了新的进展。如既有传统的朗读、拼音等辅助教学方法的研究,又注意到了新课标中加强口语交际教学的教改实际,提出了结合口语交际教学强化普通话的教学,还有具体的利用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来进行教学的研究以及利用现代化教学创设语言环境的方法研究。如果这些方法真正在我们的教学中都能被认真落实运用,对中小学普通话教学必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4.近十年人们特别注重教师本身普通话水平的状况以及提高其水平的措施的研究,这说明这一问题本身就是制约整个普通话教学的关键。由此提出的诸多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都直指培训、考核和上岗制度。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大学教育,在许多师范院校纷纷向综合性院校转型的今天,面对研究者们提出的中小学师资状况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入思考“如何保持师范专业固有的特色,在教师素质教育上严格输送包括教学用语——普通话达标的合格的中小学教师”这样严肃的问题,毕竟培训、考核和上岗制度诸措施,培训才是关键和基础。
[1]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Z].2000.10.
[2]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教育法[Z].1995.3.
[3]李永斌.论香港普通话教学的规范性问题[J].天中学刊,2010(5).
[4]庄莉红,蔡川芸.香港中小学普通话教学及推广工作之我见[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3).
[5][16]周柏胜,刘艺.从教师、学生与学校的课程论香港推普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3(1).
[6][17][23]詹伯慧.从实际出发思考香港的普通话教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1).
[7]何筠.澳门小学普通话教学的调查与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朱坤林.方言区小学生学习普通话障碍及改进策略探析——以重庆地区为例[J].才智,2010(6).
[9]邓联欢.农村中学普通话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4(6).
[10][60]张宁.农村在职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现状简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6).
[11]马远威.苏北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障碍及其对策[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3).
[12][20]唐蓉青.普通话教学的方言瓶颈及对策[J].湖南教育,2006(17).
[13][19]舒钢.浅谈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普通话教学[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S1).
[14]郝福伟.加强师资培训提高黎族地区学校普通话教学水平[J].琼州大学学报,2005(2).
[15][33]颜晓云.云南白族地区普通话教学对策[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4).
[18]高林波.对香港地区普通话教学的几点思考[J].东疆学刊,2001(2).
[21]朱坤林.方言区小学生学习普通话障碍及改进策略探析——以重庆地区为例[J].才智,2010(6).
[22]邵宜.方言习得规律与港澳侨生普通话学习[J].语言文字应用,2006(2).
[24]梁东媛.引导小学生学说普通话[J].广西教育,2003(2).
[25]钟锦春.关于香港语言教育问题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
[26]韩俊秀,吴宪洲.语文教学要重视推广普通话[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
[27]周爱荣.方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语文教学,2005(6).
[28]汪应乐,刘珊.南方方言地区普通话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J].语文建设,2005(12).
[29][31][37]周健.香港普通话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4(2).
[30]黄昭艳,黄宇鸿,严丽娟,施日梅,黄小琼.北部湾广西沿海地区方言与普通话教学改革[J].钦州学院学报,2010(6).
[32]梁驰华.从小学汉语拼音教材的变通谈《汉语拼音方案》的完善[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34]伍英飞.朗读在普通话教学中的作用[J].零陵学院学报,2004(8).
[35]曾英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教育艺术,2004(9).
[36]李春梅.中学推广普通话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38]王正兰.抓好口语训练促进普通话推广—谈小学低年级口语训练[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39][46][54]黄应秋.当前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现状与思考[J].池州师专学报,2002(2).
[40]曹冬.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现状分析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6(14).
[41]戴竹君.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42][51][58]徐艳.提高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4(17).
[43]麻彩霞.关于内蒙古农村中小学教师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几点建议[J].前沿,2008(4).
[44][56]梁春莲.广西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制约因素剖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4(6).
[45]李君.贵州省民族杂居地区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教学与推广—以贞丰县为个案[D].中央民族大学,2010(4).
[47][55][59]刘宏.关于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素质的调查报告[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3).
[48]李五虎.农村中小学使用普通话的现状调查及思考.吉林教育.2010(5).
[49]戴竹君.提高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2007(12).
[50]罗璇.浅谈小学普通话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
[52]叶竹钧.懂·通·传·到——试论普通话科教师研修教学的四个境界[J].语言文字应用,2004(2).
[53]韩建朝.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现状与对策[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1).
[57]秦敏.关于普通话教学和管理的思考[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6).
H19
A
1008—7974(2012)07—0014—06
2012—05—13
谢奇勇(1958-),湖南新田县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周彩群(1987-),女,湖南湘潭人,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教育硕士。
章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