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手机图书馆的发展

2012-02-15韩向泷乔海滨

图书馆学刊 2012年10期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用户

韩向泷 乔海滨

(大连市中山区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01)

韩向泷 男,1965年生。本科学历,馆员,馆长。研究方向:读者服务。

1 手机图书馆概述

1.1 手机图书馆的涵义

手机图书馆就是通过图书馆内部无线服务器(mas),将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手机客户端上,提供与读者互动的服务新途径。

1.2 手机图书馆的功能

1.2.1 图书借阅信息查询

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登录图书馆自助服务网站来查询自己的图书借阅情况,并且可以通过短信将借阅情况反馈到自己的手机上。

1.2.2 图书预约、续借

读者用手机登录图书馆手机网站,查找到自己想要看的图书,通过预约、续借功能直接完成图书预约或续借,也可以通过图书馆手机网站提供的短信方式完成该流程。

1.2.3 图书、读者证到期提醒

当读者所借图书或者读者证快到期时,图书馆通过短信方式向已在图书馆网络平台绑定的手机号码发出图书、读者证到期提醒短信,提醒读者还书或者延期读者证。短信平台还可以提供读者证挂失服务。

1.2.4 新书推介、信息发布

图书馆定期将到馆新书目录或者图书馆活动及讲座信息更新到手机图书馆网站上,或以短信方式发送给读者,使读者能及时了解馆藏新书和各种活动动态。

1.2.5 参考咨询

通过图书馆手机网站,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建立一个虚拟的“面对面”交流平台,使双方进行随时互动交流,同时建立起知识累积库,通过智能语义分析,为读者提供自助服务,简化图书馆员的咨询工作。

1.2.6 留言咨询

读者通过手机图书馆网站上的论坛,给图书馆留言,图书馆员再通过短信平台给读者解答或提供相关信息。

2 公共图书馆手机服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公共图书馆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教育、知识和信息服务的专业机构地位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公共图书馆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就要开辟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手机图书馆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2.1 公共图书馆手机服务的发展进程

公共图书馆手机业务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移动通信用户的迅速增加而开展起来的。2005年始,各公共图书馆陆续开展手机业务,但业务相对简单,服务模式主要以短信为主。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2005年9月,吉林省图书馆开通了手机服务,其服务内容包括办证须知、开馆时间和书目查询。短信服务收费标准为0.3元/条,注册成为手机图书馆会员后为3元/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WAP技术已成为比较普遍的无线联网方式,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开通了WAP网站,服务也由以前简单的短信服务发展为用户利用手机登录WAP手机平台进行操作,实现了互动式服务。以国家图书馆为例,国家图书馆开通了“掌上国图”手机服务,手机读者可以利用手机直接登录国图的WAP网站,享受国家图书馆提供的相关服务。

2.2 公共图书馆手机服务的内容

大部分图书馆的手机图书馆服务内容能贴近用户应用实际,充分体现了快速、便捷的特点。具体可将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归纳为通知提醒服务、请求互动式服务和其他服务3种,下面对这3种类型服务作具体分析。

2.2.1 通知提醒服务

包括图书馆通知、预约到书通知、超期提醒、图书催还、用户卡过期提醒、用户荐购通知等服务。通知提醒服务是手机图书馆服务内容最基础的部分,如国家图书馆提供了用户卡过期提醒服务,深圳图书馆开通了用户荐购通知服务。大部分图书馆提供了预约到书、超期提醒等服务,让用户能够及时获取预约图书信息,并减少超期现象的发生。通知提醒服务是手机图书馆服务发展的重要部分,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图书馆通知来了解图书馆的新闻和动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图书馆。

2.2.2 请求互动式服务

包括图书续借、用户卡挂失、问答咨询、书目查询、借阅信息、讲座预定、用户调查等内容。这类型服务的特点是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有互动过程,用户向图书馆发送请求,图书馆将相应信息内容反馈给用户,让用户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内容。目前提供请求互动式服务的图书馆还不是很多,一方面是由于有些手机图书馆服务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只能提供单向的信息发送功能,另一方面是部分图书馆对手机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开发和拓展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满足于简单地提供通知提醒服务。

2.2.3 其他服务

在全国各类图书馆开通的手机图书馆服务内容中,有些图书馆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内容,如图书馆概况、文献请求、期刊下载、电子书阅读、用户意见与建议、新书通报、新书查询、图书排行榜、常见问题解答等,这些都是手机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拓展,虽然目前开通这些服务的图书馆还不多,但是为手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3 影响手机图书馆发展的因素

3.1 手机阅读对手机图书馆的影响

3.1.1 阅读习惯因素

纸质图书的发展有140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成为公众的一种生活习惯。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手机阅读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对传统方式有着强烈的冲击。

手机阅读是以手机为阅读终端的,其阅读方式可分为离线阅读与在线阅读两种方式。离线阅读是指通过网络将书籍下载到手机上阅读,这种阅读方式简单、便捷,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欢。在线阅读是指用手机直接上网寻找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式的选择性比较强,手机读者直接从互联网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不需通过第三方。无论是哪种阅读方式,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多,手机阅读也会越来越普及,在这种状况下,图书馆为手机用户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3.1.2 内容资源因素

当手机阅读还处于用户阅读习惯培养阶段时,阅读内容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手机图书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手机文章写手在不断地增加,但是符合手机出版特点的内容相对匮乏,因此大部分手机书的内容都是由传统图书直接转化而来,即图书手机版,整体创作的内容质量还有待提高。

我国目前的手机书存在形式还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文字为主,不能显示出手机阅读的互动性、多样性、多媒体等效果,在视听等方面的阅读体验还较少,所以很难吸引大众读者的眼球。

内容资源的稀缺成为影响目前我国手机图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手机图书馆可以从技术和资源上弥补手机阅读内容的不足,图书馆通过开通手机阅读业务,提供给读者形式多样的阅读效果,增加多媒体内容,给手机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库。

3.2 3G技术对手机图书馆的影响

3G(Third Generation)是基于宽带 CDMA(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技术,将无线通讯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讯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讯系统,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它使互联网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信息资源库和处理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种实时在线的数据服务环境,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3.2.1 3G技术快速地获取流媒体资源

目前,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达到8.89亿,这为大规模开展移动信息服务提供了移动终端设备,无线网络能够支持在室内、室外和车载的环境中至少2Mbps、384Kbps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这样可以使用户提高效率,减少等待时间,便捷地享受图书馆的服务。而对于图书馆来说,它不仅能够随时更新和宣传图书馆的服务,还能及时与用户沟通、互动,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3.2.2 3G技术提供多模式的用户服务

手机图书馆可以利用3G的宽带优势,多模式地为用户服务。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一般只有咨询台解答、E-mail咨询、手机短信服务等,而现在借助3G技术,可以开展可视化参考咨询、远程多媒体教育等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手机用户。

3.2.3 3G技术加速Lib2.0模式尽快实现

随着Web2.0的发展,以图书馆员为先导,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为读者服务为增值手段的Lib2.0模式应运而生。图书馆可利用3G智能手机所具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功能,开展拓展业务,使3G手机终端用户享受到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加速Lib2.0模式尽快实现。

4 手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4.1 随身携带的个人图书馆

手机图书馆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地点处理多种图书馆业务,使图书馆以高效、便利、安全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传统和创新模式的服务。手机移动终端所具有的贴身特性,使手机成为互联网之后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的又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手机甚至可以成为一个随时随地的、随身携带的个人图书馆。

4.1.1 个人移动图书馆

个人移动图书馆是一个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联网使用的图书馆,其中包含了数字图书馆网络服务的主要功能,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是一个贴身式的知识库和信息中心。

个人移动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的存在不是为了取代传统或数字图书馆服务,而是从读者需求出发,提供一些交互信息量较小的、实时性较强的服务,弥补了其他图书馆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因此,个人移动图书馆是对原有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精心挑选和重新包装。个人移动图书馆的建立将满足广大读者对移动文献信息服务的需要,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扩大图书馆在文化教育事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4.1.2 个人移动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问题

个人移动图书馆是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的新领域,读者不仅需要通过手机获得普遍意义上的图书馆服务,更需要随时了解图书馆的最新资讯和全方位的移动电子资源获取以及阅读服务,手机阅读将是读者通过手机利用图书馆的主要行为方式之一。目前,实现移动的个人图书馆仍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献版权问题:由于版权问题,目前手机图书馆还不能很好地实现手机阅读。

资源组织问题:目前图书馆提供网上服务的资源,必须经过重新组织和加工才能用于移动个人图书馆资源服务平台,需要与多个数字图书馆系统进行对接和集成。图书馆必须进行显示模式转换、电子文献格式转换、文件和内容剪辑等处理,才能得到可以在手机终端上阅读的资源。

标准问题: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标准不统一,包括手机界面不统一、标记语言标准不一致、电子书格式标准未统一等问题。

以上问题已经引起关注,并将逐步得到解决,最终完善之后的个人移动图书馆服务将会给图书馆现代化进程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4.2 新概念服务

手机图书馆服务是通过无线网络实现的,这就摆脱了数字图书馆服务以有线互联网为基础而受到的空间束缚,手机图书馆使随时、随地、随意利用图书馆服务成为现实。手机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以被动服务、阵地服务为特征的传统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模式,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图书馆传统信息咨询服务的内容和领域,改变和拓展了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能力。这为我们创新咨询服务观念,更新服务方式,增加服务内容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基于手机图书馆平台的新概念服务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4.2.1 全天服务

图书馆通过手机平台能做到全天候24小时运行,信息传递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从根本上改变了读者必须到图书馆或者借助计算机才能进行信息咨询的传统模式。

4.2.2 自助服务

通过手机平台,无论是查询服务管理信息,还是了解馆藏、本人借阅情况,以及与图书馆交流意见、推荐新书、了解馆藏利用等情况,读者都可以通过自助式服务独立完成。

4.2.3 互动服务

手机图书馆的咨询服务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图书馆既可以主动推送,也可以由读者主动上传,还可以进行读者与馆员的实时交互咨询,使传统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从简单的被动式服务变为互动式的主动服务。

4.2.4 普及服务

手机用户的迅猛增长为广泛开展手机信息咨询服务打下了基础,图书馆通过手机平台,可以确保图书馆发出的信息立即被传送给读者,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宣传力度和服务的受益面积。

4.2.5 持续服务

手机图书馆设立对读者咨询请求的记忆功能和自动发送功能,使系统可以自动向读者推送,因此可以实现读者一次定制,系统长期自动服务,做到可持续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是传统服务无法做到的。

4.2.6 便捷服务

手机图书馆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手机小巧玲珑、可移动性好,并且系统发送的服务信息并不需要对方即时接收,可以存储在短信中心的服务器上,等读者开机时,可随时查看。读者有任何问题需要咨询,都可以脱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登录手机平台进行查询。

4.2.7 个性服务

手机图书馆具有个性化的定制功能,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习惯、时间要求等自由定制、发送请求,从而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

4.2.8 智能服务

由于手机图书馆平台的信息服务是以推送模式为主体的主动式服务,系统对读者发送的请求可定制、可记忆、可自动按需要启动检索、自动定向回复,因而图书馆通过手机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智能服务。

5 结语

手机图书馆的崛起无论是对用户还是对图书馆都存在着巨大价值。首先,读者无需到图书馆,就可以通过手机直接享受图书馆提供的相关服务,使用便捷、灵活,并且花费少;其次,通过手机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可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地扩大读者群体,挖掘潜在的读者用户,不断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形象。手机图书馆的普及和发展壮大有望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目前手机图书馆的发展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科技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必将会不断地改进与创新。

[1]徐忻,娄路.基于3G的手机图书馆服务系统构建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9(3).

[2]张文彦,刘钟美,张瑞贤.美国手机图书馆的发展概况[J].图书馆建设,2009(11).

[3]茆意宏,吴政,黄水清.手机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

[4]金颖,张文彦.欧美手机图书馆先导计划[J].现代情报,2009(10).

[5]姜光远,李菲.基于第五媒体的手机图书馆服务研究[J].情报科学,2008(6).

[6]杜亮,等.基于3G技术构建手机图书馆[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4).

[7]周淑云.我国高校手机图书馆发展现状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0(6).

[8]张桐.手机对我国学生生活的影响研究[J].移动通讯,2008(8).

[9]黄群庆.崭露头角的移动图书馆服务[J].图书情报知识,2004(5).

[10]崔宇红.基于手机短信平台的图书馆信息推送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4).

[11]吴志攀.移动阅读与图书馆的未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1).

[12]龙朝阳.基于3G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8(6).

[13]刘霞.手机短信在图书馆用户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08(5).

[14]陈素梅,朱玲玲.利用手机拓展图书馆服务领域[J].重庆图情研究,2008,(2).

[15]陈小美,关欣.手机图书馆在信息传播中的价值[J].情报科学,2006(11).

[16]刘云鹏.手机短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新方式[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2).

[17]崔宇红.基于手机短信平台的图书馆信息推送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4).

[18]谭兆民.新世纪文献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3).

[19]马爱芳,杨国美.我国高校图书馆手机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

[20]王善林.手机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论坛,2009(12).

猜你喜欢

图书图书馆用户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关注用户
飞跃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