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思维创新对少儿阅读习惯的影响
2012-02-15王秀军
王秀军
(大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11)
王秀军 女,1968年生,馆员。
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它具有积累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培养少年儿童良好健康的阅读习惯关系到儿童成长,关系到人类知识和文化的传承创造,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少年儿童通过阅读将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起来,对生活学会思考,对知识和各种信息进行辨别吸收。少儿图书馆如何创新导读工作并积极有效地为少儿读者群服务,引导他们进行健康的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 少儿阅读面临的挑战
1.1 少儿主动阅读意识强
大连少儿图书馆曾对本地区16所小学校的70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689份,问卷内容包括阅读感知、阅读记忆、阅读思维、阅读情感、阅读意志、阅读注意力、其他因素等7个维度、42个项目。问卷结果显示,儿童阅读能力尚存不足,阅读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整体阅读意识不强。在全部调查对象中,懂得阅读的不超过75%,这意味着有近1/4的小学生对于阅读处于漠然状态。
1.2 国内少儿出版物良莠不齐
当下少儿出版物的整体质量下滑是影响少儿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少儿出版物在数量、质量、品牌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我国拥有少年儿童3.67亿,少儿人均读物不到1册,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少儿人均读物拥有量在世界排名第68位,是以色列的1/50,是日本的1/40。少儿出版物偏重文学轻科学、偏重情节轻知识,礼品化、精装化包装成为趋势,跟风炒作、原创图书不足、引进版读物占据了市场大半份额、阅读年龄划分不清等现象较为普遍。为迎合课内阅读需要,本来是课外阅读的经典阅读,被大多出版社以普及本、删节本的面目出版,再加上盗版横行,造成少儿对经典的误读。
1.3 阅读呈现多元趋势,纸质阅读被忽视
伴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阅读媒介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网络、电视、光碟、手机,甚至电子游戏不断闯入少年的视野。有专家指出,这种快餐式的阅读无法取代传统的书面阅读。书面阅读不仅有严密的逻辑文理、凝练的用词造句,更能营造较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展现理性的色彩。文字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可以刺激人语言中枢的发展。纸质图书仍不可替代。
1.4 学校教育对少儿读书的误导
现行学校教育方式正成为影响少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障碍。通行的语文课本在篇目选择上较以前明显有所改变,注重美文、名人作文、大师文章,但遗憾的是,所有的文章都变成字、词、句、段、章的分割分析,如何开头结尾成了少儿日后作文模仿的范式,教学大纲应对考试几十年不变。阅读谈何乐趣?没有乐趣又何谈阅读习惯?在一次针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中,接受调查的中学生表示,学校目前对课外读物的要求集中在阅读速度快、阅读周期短、实用性能强。而依靠功利阅读所记忆和掌握的只字片语并不能有机地组合成一个人的文学能力,把阅读变成一项学习任务,很难真正汲取名著中的精髓与内涵,在提高文学水平方面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2 少儿阅读心理探析
2.1 知识趋向:好奇
孩子最初的求知欲望就是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为什么”是他们经常的问题。正是这种原始的探索和求知,对孩子的读书产生了极大的推动力。教育者一定要保护这种儿童的阅读心理需求。《十万个为什么》经过50年5次出版影响了几代人。德国科普系列图书《什么是什么》,在德国已经被视为孩子的必读书。
2.2 乐趣趋向:好笑
少儿总是愿意找到能够代替玩具的更有乐趣的东西,当发现阅读会让他们愉悦,会让他们会心一笑时,就会喜欢阅读。令人愉悦的读物可以作为他们进入图书馆的“诱饵”。利用这种心理趋向,可以逐渐提升儿童的阅读品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阅读层次也必然水涨船高。
2.3 悬疑趋向:好玩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通过研究发现,“人所掌握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情感色彩;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并不以识记为目的,那么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儿开始关注一些神奇神秘的事情,他们会对小时候讳莫如深的鬼怪故事、谜案探索、历史典故、未来梦幻等发生兴趣,这时他们会主动选择《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经典读物,也会对《探索发现》这类的书籍充满热情。这种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少儿心理需求,需要图书馆的关注和研究。浓厚的兴趣会使少儿在阅读中收获颇丰,也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创新少儿导读思维
3.1 为少儿阅读提供多维空间
3.1.1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
当前很多少儿馆建立了数字化图书馆,拓展少儿的读书平台。大连少儿图书馆使用INTERLIB集群管理系统,建设了20个分馆和80个流通站,目前已配送各类文献15万册,并以此为基础,在全市逐步建立起区市县图书馆协调有序、资源共享的总分馆服务体系,使未成年人不出校门、不出家门就可以坐拥书城。
3.1.2 建设特色馆藏
大连明德英文图书馆是由美国明德图书馆基金会捐助、东三省第一家收藏原版英文书籍的少儿英文图书馆。现有原版英文课外读物约4600多册,预计3年内藏书规模将达两万册。馆藏文献主要包括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和相关的英文多媒体资料等,并提供英文书籍阅览、咨询和导读服务。英文图书馆可以帮助少儿读者学习英文,扩展视野,以多元的眼光看世界。
3.1.3 建设自主资源库
大连少儿图书馆自主策划了电子图书“小迷糊历险记”,它以知识童话为主体,辅以知识点讲解、有奖问答、智慧游戏等模块。采用动画制作技术,将包括昆虫、动物、植物、海洋、自然科学等模块的400种电子书建设成一种寓教于乐的数字资源。此外,还建有4000种“有声书库”网络音频文件,11个“红领巾手拉手书屋”,为偏远山区的孩子、残障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优质服务,年送书达两万余册。
3.2 为少儿阅读营造积极参与的氛围
少儿图书馆大力开展的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形式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的阅读活动,能够为少儿阅读营造积极的氛围,激发和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大连少儿图书馆长年坚持举办阅读欣赏系列、指导系列、益智互动系列、手工乐园系列等阅读活动;聘请儿童教育专家、知名人士定期开办讲座,向家长宣传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传授少儿阅读指导方法;开设家长书架,在低幼区或期刊室设置“亲子阅读区”,让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既可以帮助小读者适应陌生环境,又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从而喜欢来图书馆阅读;在少儿阅读区旁设置“家长阅读区”,让家长用自己的言行、知识影响孩子,使孩子从小养成喜爱阅读的习惯。通过活动,让少儿感受阅读的愉悦,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孩子们之间的相互推荐、相互交流,使得优秀的读物在他们之间广泛传播。
3.3 为少儿阅读创造激励机制
大连少儿馆自1995年起开始举办的“共创明天”少儿读书活动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品牌。它是全市性的大型读书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迄今共有全市各区市县的20万个家庭、80余万人次参加。该读书活动已经连续4次被评为辽宁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果一等奖。结合广大少年儿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必须不断寻找创新读书活动的突破口,在传统的读书竞赛中突出时代性和针对性。
3.4 为少儿阅读制造导向
对少儿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早阅读、多元阅读开始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进而在少年时期可以博览群书,自主选择阅读,寻找自己的兴奋点,独立思考,完成深阅读。在我国读书机构仍然缺乏的今天,少儿图书馆在少儿阅读习惯的培养方面,既要提供开放的平台,也要做少儿阅读的引领者。知识爆炸时代,知识的垃圾和碎片也大大增多。在这个时代,并非“开所有卷”都有益,只有“开有益卷”才会有较大的收获。因此,图书馆要有一支专业的队伍做好导读工作。大连少儿图书馆主动将各门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图书设立专架进行推荐,相继开展了“少儿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好书大家读”百字书评活动、“名著阅读指导系列”活动、“我和小树一起长”故事会活动等,对引导阅读方向、培养阅读习惯起到良好作用。
[1]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熊萍.浅谈少年儿童图书馆如何做好阅读指导工作[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