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发展视角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2012-02-15于丽萍
于丽萍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00)
于丽萍 女,副研究馆员。
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学科馆员为核心,主要针对专业用户的学科服务近年来成为我国图书馆界特别是专业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之一,受到了业界的关注。学科服务的模式也由最初的以学科知识咨询、学科文献服务等为主的人工服务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或平台的自动化、智能化服务方向发展,信息推送、在线互动、知识嵌入等服务方式已成功运用到了学科服务之中,可以看出学科服务对于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发展异常敏感,同时也在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得到了延伸与创新。
1 学科服务是传统信息服务的创新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居于传统图书馆服务主体角色的纸质文献服务已向现代图书馆服务的边缘转变,信息咨询、信息组织、信息分析等以数字资源、网络资源为主要挖掘、分析对象的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当前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服务范围等也均有了向提供信息服务方向转变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以多种技术应用为基础支持,以多种文献服务为服务内容,以多学科背景馆员为服务主体的学科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1]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创新。如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学术信息资源和训练有素的服务队伍,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开展了较高层次的学科服务,获得初步成效,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以各自的特色演绎着实现学科服务、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创新之路。
通过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学科服务不管是在服务的深度,还是在服务的广度上都有了新的发展趋势。首先,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有效运用与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校图书馆开展以学科化、个性化、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服务已成为图书馆存在价值的重要体现,而进行学科化服务,就需要对隐藏在学科知识内部的深层知识进行挖掘、整理、分析、组织与共享,深化信息服务的内涵。其次,针对所在院校的学科建设和学科体系,高校图书馆有效地组织和建设学科资源,并将学科知识咨询、学科文献推送、学科信息挖掘嵌入到院校师生、科研团队的科研活动之中,极大地延伸了高校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的广度。
2 信息技术及理念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
2.1 基于Web2.0技术的学科服务
近年来,以 Blog、Wiki、RSS等为代表的 Web2.0技术的出现与应用,拓宽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途径与方式,基于博客等Web2.0技术的学科服务方式也相继诞生,开创了学科化服务的模式,丰富了学科化服务的内涵。在以Web2.0技术为主的学科服务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学科博客服务。学科博客是指学科馆员通过学科博客这一网络环境的建立去汇集学科用户和学科资源,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和用户网络。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依据学校的大学科群推出了学科服务博客群,以13个覆盖了17个院系的博客群来构建学科馆员和科研用户的互动交流平台。所建设的每个学科博客均有3~5名学科馆员负责内容的更新与服务,以“关心您所关注的学科热点,提供您所需要的学科服务”为宗旨,以学科馆员为核心,博客内容丰富,包含学科馆员对学科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学科常用资源的介绍和链接等等,力求多角度、深层次地揭示图书馆资源,为现行学科馆员制度下的学科馆员服务开拓了新的服务模式和理念。[2]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将Web2.0的核心精神、理念运用到了学科服务之中。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以法医学学科博客为平台、以RSS推送和Wiki编辑为主的学科服务模式,[3]内容包括:图书馆OPAC系统中法医学相关的书目信息和对应的电子版全文;图书馆法医学类期刊导航系统链接;提供给读者相应的法医学类期刊RSS订阅功能;将专业门户网站,如雅虎资讯、新浪网等和法医学有关的频道整合到学科博客平台上供读者订阅;利用学科博客的Wiki功能整合的法医学小百科等。[4]
基于Web2.0的学科服务模式中,借助于Web2.0技术互动、交流、共享的理念,[5]以技术实现学科服务的终端使用者即学科馆员和学科服务用户都是资源的贡献者,学科馆员和用户之间可以实现即时的互动与交流,因此,Web2.0学科服务模式轻松地实现了学科资源更准确、更全面的汇集、更新,学科用户也能够便捷地发表自己对学科问题的看法,学科用户之间能实现相互间的学术探讨,是一种实现难度低、借鉴性高的学科服务模式,值得推广。
2.2 基于系统平台的学科服务
从我国清华大学图书馆最早在1998年引入、开展学科服务[6]到现在,超过60%的“211”重点大学图书馆开设了学科服务,[7]且在管理制度、服务模式、资源配置等方面均有极大的发展与进步,但学科馆员始终是学科服务的核心,学科服务也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如在深层次的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受制于学科馆员的整体水平,不管是学科馆员的人手与精力,还是学科馆员的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科内容,都制约了学科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但云计算等平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为互联网上的图书馆平台化服务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故此利用一站式导航平台进行深层次的学科服务也成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趋势。如由美国Spriug Share公司在2007年推出、目前在多家高校图书馆应用的“基于Lib2.0知识共享系统”——LibGuides[8]就是一个使用相对简单但功能强大的一站式资源导航平台。融合了用户浏览、E-mail提醒、学科标签和分类、RSS定制、服务咨询、信息评价、用户评论、社区聊天等特征,具有资源评价、排序;读者反馈调查;在线交流以及检索系统的嵌入等功能的LibGuides系统改变了图书馆资源导引的创建思路以及参考咨询的服务方式,因此受到了各国图书馆的青睐。截至2011年2月,已有超过1907家图书馆使用LibGuides,有近28484位图书馆员创建了142223个导引。[9]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也于2010年引进了LibGuides平台。
基于平台的学科服务不但能实现学科资源和服务的组织、揭示与发布,共享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成果,更能实现和方便用户的个性化学科服务,如信息推送、RSS定制、自动信息评价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和达到了以技术来解决人力资源所达不到的服务效果,并因其所具有的发展前景和优势,这种学科服务方式将会逐渐被我国图书馆界所认识、接受和推广。
2.3 基于虚拟技术的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我国经过了10余年的发展,服务的推广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师生的专业信息需求,但其传统服务方式中存在的单向服务模式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影响了学科信息服务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人将即时通讯技术、社会网络服务技术等与“Living Library”(真人图书馆)服务理念灵活地运用到了学科服务之中,巧妙解决了上述问题。如很多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基于MSN等即时通讯技术的Living Library个性化学科服务和基于网络社交服务技术的个性化学科服务,[10]都彰显了图书馆人的聪明智慧,也显现了高校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不断改进直至用户满意的服务理念。
基于MSN等即时通讯技术的Living Library个性化学科服务是指学科馆员对提供学科服务的专家、学者即Living Books进行编目,学科用户通过检索编目数据去了解LivingBooks的专业知识和在线时间等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Living-Books,提交借阅申请。学科馆员批准后,读者即可在约定时间、以约定方式进行阅读。或者读者也可以请求学科馆员记录下自己的学科需求,由其代为寻找、联系Living Books,与之建立联系,约定借阅时间、方式。这种借阅方式保证读者能够一对一地与Living Books进行双向沟通,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请教相关专家学者,同时又打破了传统Living Library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充分实现了个性化的学科信息服务。但由于Living Books数量有限,因此常常会有读者无法借阅真人图书的情况,比如图书不在线或已被人借走。此时,学科馆员可以通过上传该书过往阅读记录的方式满足这部分读者的需求,如“QQ聊天记录”、视频记录等。而学科馆员可以将其中涉及到学科知识的部分记录进行整理、加工,去除掉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将其变为可以普遍使用的学科性知识,并在征得双方同意后上传到学科社区,构建一种基于SNS技术的虚拟Living Library学科服务社区。
3 结语
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学习、认知的环境也因技术的革新而改变,[11]学习的方式、途径、过程都随之出现了多样化、经济化、易用化等特点与趋势,用户对以图书馆为代表的知识服务机构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如友好化、方便化、个性化、系统化、智能化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用户更是对图书馆的工作提出了专业化、学科化要求,这些需求推动着新时期图书馆的变革与发展,成为了诸如学科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诞生的助推器。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引入学科服务之后,也很快认识到了技术带给学科服务的帮助,并付诸实践,但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看到高校图书馆并不是一味的基于技术的实践与移植,技术理念的运用与引入也是技术在学科服务工作中应用的一部分,如基于虚拟技术的学科服务,就是在灵活运用真人图书馆和SNS理念的基础上完成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并不只是以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咨询等服务,还会根据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如图书馆与院系、科研团队合作的学科服务。这些都让我们相信随着高校图书馆对学科服务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学科服务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1]康健,李楠.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络化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0(6):95-99.
[2]张洁,黄敏.基于LibGuides学科服务平台应用调查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1(6):29-33.
[3]徐志玮,陈定权.Web2.0在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中的实现[J].图书与情报,2010(4):91-94.
[4]魏青山,等.学科博客在高校图书馆科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1(2):20-21,69.
[5]陈淑珍.基于Web2.0的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3):110-113.
[6]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http://202.112.118.40/news/07yth-qh.ppt.
[7]张群,何丽梅.“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情报,2008(5):49-50.
[8]LibGuides Community.http://libguides.com/.
[9]杨华玲.基于SNS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3):110-112.
[10]袁纳宇.我国Living library研究述评[J].图书与情报,2011(4):128-130.
[11]彭朝花,唐秀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