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诗经》对现实生活的体现

2012-02-15卜晓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人情诗经情感

卜晓伟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论《诗经》对现实生活的体现

卜晓伟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诗》描绘的是一个自然、真实的世界,《风》《雅》《颂》根源于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阶层的作者和不同的描写对象。《风》中的人们歌唱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打猎、耕种、采摘、纺织、守候、等待既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他们情感的表达。《雅》与《颂》同样从人们的现实生活写起,或融入政治因素,或带有宗教色彩,所体现的既是一人之情感也是所有人之情感,皆本于人伦、切近人情。

《诗》;《风》;《雅》;《颂》;生活

《诗》有《风》《雅》《颂》之分,《诗大序》云:“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1]可见就内容而言,《风》多写个人,《雅》《颂》多关国事,此说虽未必与《诗》完全相合,但作为大略的分别,仍有其道理所在。《风》或由外物触动心灵,因而形于声,发一己之感慨,或是借普通的生活场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雅》《颂》则多集民情、正义、道德于一身,其中描述农事的诗述写了当时人们如何农耕劳作以及祭祀等生活常态,同时《雅》中的一些抒情诗与现实政治联系紧密表达了不同的人想要对家族和邦国的兴亡负起责任的心情。《诗》中的这些景象皆本于人伦,切近人情,叙述的是现实生活之事,抒发的亦是人之常情。

吴乔曰:“《风》《骚》多比、兴,是虚做。”[2]“虚做”写情也,《风》多写情,但并不是用文字凭空抒情,它的情不是靠文字“写”出来的,而是或有所依托,通过对自然景物、生活常态的描述,传达出自己的情感,或并不知道诗所写的究竟为何物、何事,其意微渺让人无法参透,但“诗人”对待天地四时、自然万物瞬息变化、死生消长的领悟与感受却从诗内显示了出来。《风》中打猎、耕种、采摘、纺织、等待、追逐都成为情感的表达,事是生活中平常之事,物是常见之物,这些切近人间的事情和它们传达出的情感,于朴茂质实中透露出这本就是世间人情。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皆可以与人共语,而在人对其亲切观察的过程中,总有一种感悟生命的智慧,诗中的这些意象固然有所选择,但“形而下”者实可能远多于“形而上”者,诗人体物之心未尝不深细,但总是就自然万物本来之象而言。“两间莫非生意,万物莫不适性”[3],这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的感悟,故而《风》中许多诗以纯粹的自然风物,或是抒发万物如此,人事亦然的喜悦,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4,p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4,p16],“燕燕于飞,差池其羽”[4,p69];或抒发万物如此,人事却不然的哀怨,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4,p84],“毖彼泉水,亦流于淇”[4,p107],“习习谷风,以阴以雨”[4,p91],这些自然风物可能是实景,是作者即目所见,也有可能是心象,乃作者浮想于心,但不论是天然凑泊的眼前景致亦或只是意中之象,却都是世上所有,人人眼中心中可见可感,并不是光怪陆离的神奇之物,正因如此,这些花草作物鸟兽虫鱼虽然各有其敏感细腻之处,但透出的仍是寻常之人的情感,颇有一番生活韵味。

这些看似与日常生活无甚关联的景物尚且如此“含情”,那些直接描摹世态人情的场景则就更贴近人心、切近人情了。《风》中有一些表达男女之情的纯纯的“情诗”,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风·出其东门》《陈风·东门之杨》《陈风·月出》《陈风·东门之池》《邶风·匏有苦叶》《陈风·泽陂》等等都表达了男女之间情意的浓厚,它们有的是男子对心爱女子的思慕,有的是女子怀春,甚至像《月出》这样的诗篇只是思可感而形不可见,何人思念何人并不清楚,但并不妨碍这思念之情的真挚表达。这些诗虽情节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那便是一面质实,一面空灵。《静女》中男子久待女子不至而想其相约之时,静女相赠彤管,其言语笑貌随男子思绪仿佛呈现于人眼前,必是有此一实实在在之情节才有男子对物思人之念,但静女其人并未现身,似乎只在男子思绪中存在,她到底是怎样的美才能使男子觉得这一小小的茅荑只因美人所赠而与众不同,实中见虚,但男子对女子情意却跃然纸上。《东门之杨》说的也是等待心上之人,诗中有景无人而又分明有人,谁等待谁难以说清,似乎是一片空白,但正是这片空白成就了它的丰富,场景酝酿出一分明净诗意,使得它清疏其外,但人未来而久待的神情传达出来又使得它沉挚其内,人物情节朦朦胧胧,但一片情思却真真切切。《出其东门》叙述者是男子,《匏有苦叶》陈述者是女子,前者的粗笔摹绘是即目,后者的细笔勾勒也是当前,与《出其东门》中的如云众女一样,《匏有苦叶》中的求偶之雉、深厉浅揭涉水之人,也都是生活中的平常,是人生和天地自然中的平常。这两首诗虽都是说心有所属,但却不是一种面对世人的表白,面前似乎也没有一个需要表白的对象,但却怀藏着各家温暖的心事,一切都很真实,都很自然,也都很美好,心中的温存与挚爱如同眼前的景致一样天经地义,实实在在属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风》中的“情诗”最易曲解,总是被人冠以“后妃之德”、“刺君无道”亦或“淫奔期会之诗”等等名目,这些都是后人妄加,从诗中丝毫未见,其实越是这些质朴的人情越能打动人心,穿凿附会大可不必。

《风》中最接近生活切近人情的诗莫过于直接叙述当时人们日常生活场景的诗,如《豳风·七月》以月令为兴叙述一年之中人们的日常生活,王安石说“仰观星日霜露之变,俯察虫鸟草木之化,以知天时,以授民事,女服事乎内,男服事乎外……其祭祀也时,其燕飨之节,此《七月》之义也。”[5]其实说白了,就是农家人脚踏实地的辛勤劳作与建设,此中有乐有苦,但既没有刻意粉饰,也没有呻吟诉苦,虽然一定程度上滤去了生活中的许多苦难和不幸,但也保留了当时最为亲切的风土人情,虽不能说是历史真实,却也是一个家族对家族故事的记忆。它叙述忧勤,即事感物,中间有告诫,有问答,有民情,平平常常纯任自然,且透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父子相亲、夫妇相爱的和谐大家庭的温情,此诗之好,有很大原因在此。除了这种“生活全景图”之外,还有许多诗只描写一个片段或一个场景,但同样可以窥见其生活,体会其思绪。《卫风·伯兮》与《王风·君子于役》都是思念从役之君子,二者角度有所不同,但全都不借助神话之类的想象,而只凭现实生活中的材料,道出最深挚的思念。《伯兮》中写到“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4,p187]与《君子于役》中“不日不月”“苟无饥渴”[4,p198]的表达皆浅而有味,阁中人因无人欣赏而无心装扮,闺中少妇思念丈夫却不明言思心之切,只是表达了对丈夫是否饥渴的忧虑,这是在最家常处,也是生活最基本处,写出深深的忧思与怀念。再如《芣苢》,这里边没有个人事件,如心绪、遭遇,却是于寻常事物、寻常动作中写出一种境界,予人一种平静阔远的感觉,让人仿佛感到作者从容安乐的生活与心态。《风》中的诗大多“事”与“思”相互交融,即叙事、写情交杂,有时难以区分,但叙事便是生活中平常之事,写情便是普通人情,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人人皆有、皆可感,且情较之于事似乎更重一些。

《雅》与《周颂》的作者多数是周王朝的上层人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叙述脱离现实,这些作品同样是从贴近人们生活的事件写起,只是并不如《风》那样纯粹,而是或融入政治因素或带有宗教色彩,这就使得《雅》与《颂》具有了时代的特征,从而更能够体现出当时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与情感。

《雅》与《颂》中最贴近普通民众的诗就是那些描述农事以及与农事有关的体现人们日常生活的诗歌,在《诗经》的时代,农业已成为周人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内容,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与农业生产发生直接的联系。《雅》与《颂》中这些描述农事的诗则完整地再现了人们从事农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从准备工具到松土、播种再到除草、灭虫,直至丰收、收藏的各个环节,均在诗中得到了体现。如《载芟》从垦荒耕植开始写起:“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4,p981]经过深耕细作,到收获的季节五谷丰登:“厌厌其苗,绵绵其麃。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姊。”[4,p981]诗在叙述这一过程中有很多细节描写,把如何耕作以及耕作过程中人们的情态都完整地展示了出来,尤其是男人耕作、妇女去田中送饭这一场景一直延续了几千年,田间地头相依的身影传达出的默默温情似乎将耕作的疲累消融了许多。农耕劳作是人们每天的生活,他们勤勤恳恳期盼丰收时节的到来,诗从最细微之处体现出人们生活的艰辛与他们的希望。《雅》与《颂》中的这些诗在记述农事时往往与祭祀相结合,丰收之后紧接着便是祭礼:“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恰百礼。”[4,p981]祭祀内容的加入并不会使诗变得神秘,祭祀活动的场景本身展现的也是现实的生活场景,如《信南山》第四章:“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4,p666]本是祭祀场景的描述但却呈现出一幅鲜活的生活画面:丰饶的土地,农家的庐舍,人们在瓜棚之中将成熟了的瓜采摘下来进行腌制,在这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是什么神秘的场景,而是作者从生活素材里所撷取出的一个平实亲切的画面,景物寻常,让人觉得祭祀似乎也不再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这些描述农事的诗篇在写到祭祀时对神灵往往是一笔带过,更多的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描述,祭祀既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也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诗中多次出现“皇祖”、“曾孙”的字样,表明了他们对上位者的感激,同时他们知道只有通过艰辛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正因如此人们才会每日辛勤劳作而毫不抱怨,可见他们对于现实的考虑要多于对虚幻神灵的崇拜。农耕是与普通人联系最紧密的事情,《雅》与《颂》中的这些农事诗描述了人们每日的生活,体现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尽管这份感情比较克制,但却是最真实也是最朴实的。

《雅》中也有一定数量的抒情诗,这些诗同样展现了不同阶层人们的现实生活,以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人们的情感变化。《雅》的抒情诗中包括颂美诗与怨刺诗,颂美诗代表了人们对祖先及当代君主、王公大臣的崇拜,如《文王》《思齐》《棫朴》《文王有声》等,这些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之中。怨刺诗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它们多与现实国事联系在一起,如《大雅》中的《民劳》《板》《荡》《桑柔》《瞻卬》,《小雅》中的《节南山》《十月之交》《雨无正》《正月》《巧言》等等,深刻地反映了厉王、幽王时赋税苛重,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端丛生,民不聊生的现实。这些诗的作者往往是活跃在政权中的明智清醒的一群人,诗人们在努力维护一种制度、一种秩序的同时,也在坚持一种操守和一种精神,因此,诗描述的内容虽然残酷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并不颓唐,反而有种激越喷薄的力量。但也有一些作品主要表现了诗人自己哀怨不平的人生体验,里面充满了诗人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与对现实生活的不理解与不情愿,这是在残酷的统治下,走投无路之人可悲可怜的复杂心态的真实再现。如《小雅·四月》通篇表现了诗人伤时伤己之感,结尾处写道:“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非鲔,潜逃于渊。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4,p640-641]贪残之人处于高位不能向下施以恩泽,人民病困而不能逃避祸害,连大鱼、草木也不如,这是诗人从心灵深处发出的痛苦的呻吟与哀叹,可以看到诗人与普通人民当时的生活处境与悲怨的心情。《雅》中的这类抒情诗与政治密切相关,颂美诗是为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与崇拜,怨刺诗是揭露现实而排遣心中的忧伤与愤恨,那些事实似乎只属于高高在上的贵族阶层,但前者自豪喜悦之情与后者悲伤痛苦的感情实际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读来永远有着切近的感受。

《雅》具有鲜明的礼的特性,与社会、政治连接更加紧密一些,而《颂》则往往与宗教息息相关,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雅》反映时代特征,自然体现的是现实人情,而《颂》根源于古朴的原始宗教文化,描写对象有时也以各种神为主,似乎有些高高在上,但实际上,这些信仰或宗教活动正是当时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

“古代有所谓‘乐语’。《周礼·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言”、“语”是将歌辞应用在日常生活里,这些都用歌辞来表示情意,所以称为‘乐语’。”“以乐歌相语,该是初民的生活方式之一。”[6,p6-8]从这方面来讲,“诗三百”正是“乐语”之精华,有些语言似浪漫却也写实,因为这些诗人所歌唱的本来就是自己的生活,抒发的是自己的情感。“诗三百”差不多篇篇有情,所谓“兴、观、群、怨”不过也是说着“有情”二字,它本于人伦,切于人情,平常的人歌唱生活中简单的事,知草木之贵,视万物如人:《诗》向我们呈现出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1] 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6-18.

[2] 吴乔.围炉诗话(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5:10.

[3] 扬之水.诗经别裁[M].北京:中华书局,2007:4.

[4]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9.

[5] 王安石.诗义钩沉[M].北京:中华书局,1982:111.

[6] 朱自清.诗言志辩[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6-8.

(责任编辑、校对:王文才)

On Reality of Life Reflected in The Book of Songs

BU Xiao-wei

(College of Chinese Literatur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24, China)

“Book of songs” pictures a natural, real world. “Feng”, “Ya” and “Song” are rooted in different cultures, by writers of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and depicting different objects. In “Feng”, people sing their lives, express their feelings. Hunting, farming, picking, weaving, and waiting. Waiting is both their lives and their emotional expression. “Ya” and “Song”depict similarly people's life, only different from Feng in that political politics and religion are integrated. What they reflect are feelings of both individual poet and all people. In conclusion, they are not divorced from the reality of human life and human emotions.

Book of songs; Feng; Ya; Song; life

2011-11-12

晓伟(1986-),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I207.22

A

1009-9115(2012)03-0027-03

猜你喜欢

人情诗经情感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经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情感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不要透支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