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2012-02-15杨松华李勇泉

区域经济评论 2012年9期
关键词:漳州旅游农业

□杨松华 李勇泉

一、休闲农业旅游

休闲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它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学界部分学者将休闲农业旅游等同于休闲农业,认为休闲农业已经包含休闲农业旅游。而另一部分学者则是将休闲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将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加以区分。如李舟[1]认为休闲农业旅游是指以当地农业中的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业中的各种农田、庭院、经济作物、地方手工艺、小吃及民俗等自然和人文资源等特色吸引物、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业家庭或集体等多种经营服务的旅游方式。戴美琪等[2]在综合了众多学者对休闲农业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休闲农业旅游是以自然环境、农业景观、农事活动、农村生活、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农业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发展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前提,以市民休闲、度假、体验、求知为目的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本研究认同休闲农业旅游是一种旅游方式这一观点。随着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及对休闲农业旅游研究的深入,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方向也日趋明朗。戴美琪指出休闲农业旅游将呈现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朝综合化、规模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另一种则是朝特色化、精致化的方向发展。

二、台湾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

休闲农业所表现的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休闲农业企业在经营上更是结合农业产销、农产加工及游憩服务三级产业于一体[3]。市场经济验证下的台湾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成功模式、经验和特点都是紧密结合生产、生态与生活的发展理念。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主要表现为:从体验经济思潮至农业发展的政策到都市农业成型,长期注重农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抓住机遇适时地将传统农业升级发展为农业生物科技产业及发展休闲农业[4]。

目标市场导向的需求开发方式引导台湾休闲农业走向多型态、多层次、多主题的特色业态。完善的农会组织,在推动休闲农业的规划化与制度化运作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特色化、精致化发展方式的精确选择,加之其在市场运作务实行动,如重视体验活动设计、重视解说设计、重视员工教育、重视营销经营理念使得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伴随着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瞩目。

(一)目标市场导向的需求开发

清晰定位,针对不同目标客户群开发不同层次的产品,形成多层次,多主题,多型态的开发模式。主要表现在: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教育等层次;集农业、生态、景观、文化等主题;集休闲农场观光农场、教育农园、休闲胜地、市民农园、农业公园、民俗农庄、民俗旅游等型态;注重教育解说、教学体验、风味餐饮、乡村旅游、生态体验、果园采摘、农作体验、农庄民宿、蔬菜采收、农业展览、民宿技艺体验、林场体验、牧场体验、渔场体验、市民农园等体验活动。多层次,主题丰富,形态多样是台湾休闲农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关键因素。如适合年轻人的骑马、滑草、射箭、人体动力的协力车、单车、体能训练场等;适合老年人的脚踏船、碰碰船、高尔夫迷你推杆场、跑马场及露营烤肉区等;针对少年、儿童的童玩DIY体育活动,还有花卉展、特技秀、大型滑水道等戏水世界。从山训场到水世界,活动项目趣味各异,带给游客无尽的体验享受。

(二)完善的农会组织

台湾农会是为农民、农业及农村而成立的一种多元目标性的公益社团法人,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为宗旨。全省设有省农会、县市农会、乡镇市地区农会等三级农会。服务农民是农会的核心要义,农会的服务范畴主要有农业推广教育工作、政府委托的保险业务、农畜业产销与生活物质供应事业、金融事业、农村文化福利等方面。

农会组织引导下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休闲农业管理制度给予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如推广农业教育方面:注重增进农民知识、技能与新观念;着重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行销的教育辅导;办理各项研习会、配合农业推广委员会及农业改良场、实验所等专家,协助农民各项咨询服务工作,从各方面提升农民竞争力。同时农会在向政府争取在相关优惠政策及专项拨款,推动农业法律法规的完善;规范休闲农业发展、引导开发经营方向、保障休闲农业的有序发展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特色化、精致化的发展方式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依据台湾当地环境、资源、市场等实际情况,选择特色化、精致化的发展方向。极力贴近人们的休闲需求,营造精致舒适的特色休闲环境。台湾休闲农业在经营中不断创新,重视体验活动设计、重视解说设计等人性化环境营造;注重员工教育、市场推广营销等管理理念的培养;实现特色化、生态化、合法化、健康化、数字化经营。旅游活动项目的设计结合了城市人群的心理需求,考量了不同年龄层的娱乐休闲需求,并针对四季时节推出特色各异的旅游活动。台湾休闲农业建立发展区域经济,重视知识管理,施行国际行销发展愿景。同时实现以地区为范围,以文化为基础,发挥群聚经济的优势,建立地方特色。强化体验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发展,建立休闲农场成为自然学习中心。以全球化的视野拓展旅游市场,建立跨区旅游产业。

漳州与台湾隔海相望,农业自然资源禀赋相似,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作物品种、耕作方式等方面基本相同[5]。目前台湾的休闲观光农业已处于发展成熟期,而漳州休闲农业处于成长期,台湾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对漳州乃至大陆地区都有较强的借鉴引导意义。

三、漳州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漳州是福建省内首批发展休闲农业的城市,早期主体形式为体验农家生活和品尝农家美食。随着漳台农业交流合作的深入,漳州的休闲农业发展取得了较为客观的成效。各地区的休闲农业旅游区的发展建设获得了高度认可。南靖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首批3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城,龙海龙佳生态温泉山庄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10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其他获得福建省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有漳州市和元休闲农庄、漳州市澳宝休闲农庄、长泰县山重村、南靖县南坑天绿咖啡观赏园。此外漳州的长泰台康园,龙海甘文生态农业旅游区,玳瑁山生态农业休闲区等休闲农业景区也在全力打造海峡西岸农业休闲旅游品牌。

休闲农业融合了农业与旅游业,农业是其发展的基础依托,旅游业则是其发展强有力的推手。只有两者协同并进地发展,休闲农业的发展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快速地发展。对漳州市而言,农业发展基础扎实,而旅游业发展基础则较为薄弱。纵观整个福建省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创收在全国排名却颇为靠后。主要原因在于“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涣散,其实质是内部缺乏有效整合,对外缺乏相应的区域品牌竞争力,无法充分发挥整体性效益”[6]。漳州近几年的旅游业发展情况也并不乐观,丰富的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旅游发展缓慢一方面缘于相应的旅游基础建设的缺位,另一方面也是相关旅游市场营销的疲软。漳州在早期未能对旅游发展进行整体规划,而导致现今各个县域在旅游发展方面各自为营、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规划、整合、营销等发展战略。随着海西旅游区的发展,漳州休闲农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福建今后将重点培育农事体验型等六大类休闲农业。同时随着厦漳泉同城化的建设及区域间合作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以漳州为中心城市型休闲农业集中区建设一定会为漳州的休闲农业旅游注入强劲的“振心剂”。

四、漳州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SWOT分析

休闲农业旅游作为漳州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与着力点,明晰漳州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条件与势态是保障休闲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基础。漳州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优势

1.良好的自然资源

漳州具有发展高产优质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的得天独厚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位优越、山海资源丰富、农业宜种性广、生物资源丰富,具备了山、海、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有利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

2.优越的区位条件

漳州位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是闽南厦、漳、泉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靠近港、澳,面对台湾,是对台贸易、农业交流的重要基地,具有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漳州市是海西旅游区的核心地带,海峡旅游的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发展城市。在顺应厦漳泉同城化的潮流中,漳州对于承接厦门与泉州的旅游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同时漳州港口也是漳州最大的优势和核心战略资源。漳州港码头岸线总长50多公里,可建各类泊位200余个,具有建成集城市商贸、客运、旅游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及东南沿海区域性港口和对台“三通”重要口岸。

3.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基础

漳州对台农业、高优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特色明显,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深厚的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基础,极大活跃漳台的贸易关系。台资也成为漳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台资企业促进了漳州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漳州市设立的台资农业企业众多,合同台资数额巨大,这对全市引进台湾农业良种,先进生产设备,及先进技术,发展漳州休闲农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截至2011年9月,福建漳州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1049个,合同利用台资15.29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8.97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位居大陆设区市首位。“天福茶博园”、“长泰台康园”、“龙佳生态温泉山庄”等成功台资农业休闲区的发展经验对加快实现漳州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进程及漳州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升级有重要作用。

(二)弱势

1.休闲农业旅游市场发展不够成熟,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缺失

漳州农业发展以传统农业为主,对于以农业与旅游结合的这一新兴产业所需的旅游市场依托则缺乏有力支撑。旅游基础设施设备有待改进,旅游综合市场有待规范提升。漳州的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县域之间的旅游投资创业环境差距大,如东山、南靖等县近几年较好抓住契机,旅游发展势头正旺,而诏安、平和等县的旅游发展较为滞后旅游投资环境较差,尚处于开发发展初级阶段。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要素及目的地旅游接待能力等有待完善。诸多因素制约着漳州休闲农业旅游的整体发展。

2.专业人才不足,产品层级较低

休闲农业旅游管理人才的奇缺对漳州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形成了关键的制约。漳州休闲农业旅游分散化程度高、投资能力低、其经营手段和管理理念较为落后。这也直接造成漳州的旅游产品层级低,内容重复单一,拳头产品缺失,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休闲旅游区。如对土楼、滨海及农业等核心资源挖掘不够,旅游产品缺乏文化的整合与提升。

3.缺乏科学的行业引导管理,市场运作较差

处于成长期的漳州休闲农业旅游,由于缺乏科学必要的行业管理引导和规范的市场运作,目前凸显出接待松散随意和无序竞争的状态。未能打造的整体旅游形象,缺乏整体营销理念;没有统一的休闲旅游接待站,缺乏应有的旅游接待能力;没能与周边区域有效联动,建成一定规模的品牌集聚区,缺乏规模优势,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漳州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化的程度亟待提升。

(三)机会

1.海西旅游发展战略契机

海峡西岸旅游区是海西建设由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的国家重点扶持的旅游区。《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旨在通过10年建设,实现“三轴八区”总体空间布局,打造蓝色海滨、绿色山林、多彩文化、特色都市四大海西旅游产品系列。漳州同厦门、泉州确立商务会展和滨海休闲度假为主导功能,辅之以宗教朝觐、民俗体验及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的功能定位的闽南滨海商贸旅游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符合漳州的实际情况及旅游定位。漳州市政府在根据自身特色及其在海西旅游规划中发展区位,借助海西旅游发展契机,整合周边市区的客源市场与旅游资源,将休闲农业旅游纳入未来旅游新格局,着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

2.良好的投资环境承接台湾农业产业转移

漳州借力海西旅游发展,倚靠海西旅游区的对接、集散的区域旅游优势,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在旅游资源、产业发展等方面与台湾的互补性和差异性及较低的经验成本使漳州成为承接台湾农业产业转移的首选。海西旅游规划所搭建政策推动、信息共享、市场共推三大合作平台,为漳州承接台湾农业休闲产业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以旅游产业系统发展观视角在政策体系、实现机制支持项目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对旅游交通网络、综合配套设施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提升,并从组织、财政、市场、技术及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3.休闲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随着社会各界对海峡旅游关注的日益提升,海峡旅游的发展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福建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与台湾现代服务业的合作,建立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机制,培育“海峡旅游”品牌。福建省人民政府又进一步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在城市周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森林人家、水乡渔村、‘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品”。省政府在财政支持、建设用地、旅游项目审核等方面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在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保障措施等方面也给予了专业的引导,为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开辟了宽广的市场。

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设立以来,漳州市政府和试验区管理机构对台商投资提出了“优先审批、优先融资、优先验放、优先办证照;放宽投资领域、放宽投资形式、放宽经营方式、放宽用地方式”的“四个优先、四个放宽”优惠政策,为漳台农业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服务氛围。国家层级的海西旅游发展战略的提出也为漳州旅游发展创造了高层级平台运作。

(四)威胁

1.经济发展对农业的冲击

政府大力发展城市工业忽视了其对农业的破坏,直接形成对漳州休闲农业发展的严峻挑战。由于大力发展工业,大量工业用地占用农田,造成工业污染,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导致了农业破坏。农业资源总量的减少和质量下降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将会是严重的制约。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支撑。工业发展导致的农业用水资源匮乏、土地盐碱化,农田污染;工业废水的排放,致使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严重污染,这极大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周边区域的竞争压力

周边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对漳州休闲农业旅游的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福州、宁德、三明、泉州、莆田等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并已形成品牌,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如,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的宁德三都澳海上鱼排项目,凭借其优越的地理区位,优美的滨海景观、深厚的历史积淀,成为福建海上旅游的一大热点。漳州如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进行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进行合理规划整合,实现对外整体营销宣传,形成特色品牌产品,占领旅游市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也是漳州休闲农业发展应重视的一大问题。

3.发展思路的欠缺

目前漳州仍有许多县域对资源优势的认识存在偏差,未能客观认识自身的资源环境,未能进行全面市场分析预测、找准自己的发展思路,以致漳州县域的旅游发展处于滞后状态,很多优势资源和特色没能得到很好发展。多数县域经济还是以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格局,没能做到对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没有突出的优势群体产业。加之部分县域政府的短视行为,考虑到旅游收入只占县域经济的极小部分,因此没能很好地利用农业优势结合旅游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以致使缺乏带动性项目成为阻碍漳州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五、漳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思路探讨

漳州耕地有限,山地、浅海滩涂资源丰富、农业品种众多而品质优良。基于未来休闲农业旅游的综合化、规模化、大型化发展及特色化、精致化的发展两种发展方向,宜选择发展特色农业,走优质化、精致化的特色经营之路。

1.以政府引导为保障

漳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需要政府在市场需求指导下进行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休闲农业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群,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行为引导与政策扶持。①政府应参与休闲农业旅游的统筹规划,从整体高度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与资源整合,优化各项配置进行整合营销。②为休闲农业经营企业提供必要的管理咨询、全面的市场信息、优惠贷款等措施,积极推动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③建立完善的休闲农业法规制度,保证休闲农业的有序发展;保证农民合法经营。政府的引导与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并行,一方面保障休闲农业产业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保证农民依法从事生产运作,避免无序的盲目开发。

2.以差异化发展为策略

漳州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应注意在市场竞争的市场区隔,突出差异化,形成特色化的竞争优势,创办出具有独特内容和风貌的休闲农业。同时以经济区经济区划取代行政区经济,提升区域竞争力。漳州休闲农业的发展应弱化县域的行政划分代之以资源、经济区域划分,注重县域之间的整合协调,摈弃各县各自为战的状况,和谐发展县域经济。一方面避免了无法逾越的“三不管”地区疆界的各地互不相通、各自为政、各自力求导致产业同构现象。另一方面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漳州应根据各县市的地理区位及资源优势,突破县域行政区划,在休闲农业发展的规划中以实行按地理区位划分发展区域。以漳州市区为中心区域发展城郊休闲农业,如龙海及长泰华安靠近市区区域;诏安东部,东山半岛及漳浦东南部发展沿海休闲渔业;南靖依托土楼资源,平和依托“三平寺”文化资源发展景区休闲农业;漳州市的西南部,即华安、南靖、平和、诏安的西北部发展山区休闲农业。

3.以区域品牌营销为推手

系统的区域联合营销是打造与推广休闲农业旅游品牌的关键环节。政府应对外加强整体区域的一致营销与品牌推广,区域内部则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各地域之间竞合关系的协调。以此驱动区域内各休闲农业企业齐力共创品牌,共享资源,共享市场,共同推动区域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应利用便捷的网络营销渠道,建立规范、统一、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为游客提供完备的信息服务。如建立专业的休闲农业网站,提供行业市场信息;建设并集合营销新闻发布、旅游信息提供、交易平台搭建、顾客意见反馈等多模块的网站。随着游客的需求日益个性化,顾客对旅游营销渠道过程参与程度越来越高,游客的信息反馈对休闲旅游产品的改进完善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设计、品牌的营销都应匹配于游客需求、旅游产品特性要求、外部环境等方面,立足国际化营销渠道与服务标准,打造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4.以产业发展环境为支撑

休闲农业旅游业应是一种农科教游四位一体的高质量产业,整体产业的高质量运行需要成熟的经营主体、健全的科技供应体制及发达的农业载体为支撑。漳州市政府应促进休闲农业协会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行业促进功能。积极探讨休闲农业经济组织和专业行业协会的组织合作形式,使农业协会真正成为农民与政府、科研机构、大学等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产业结构调整、旅游营销、规划发展、管理策略等方面发挥其独有的效用。积极借鉴台湾的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同时应定期举办活动交流经营,加强对休闲农业经营者的教育和培训,激发农户经营的潜力;为大学教授和农业科技人员、推广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辅导提供广阔平台及合作方式,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5.以对台旅游合作为路径

漳州应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优势积极寻求对台休闲农业合作路径,加强对台休闲农业旅游合作。建立两岸休闲农业合作渠道,丰富两地休闲农业旅游的交流与合作模式。台湾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成熟,有其技术及管理优势,而漳州在资源禀赋、客源市场、人力资源发展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优势。两地可从休闲农业协会合作、休闲农业企业合作、休闲农业旅游市场共享、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互补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强两地休闲农业协会的经验交流与专业合作;两地企业可在资源、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寻求相应企业合作开发方式,充分利用互补性旅游资源,共同拓宽两地休闲农业旅游市场。

6.以社会积极参与为后盾

休闲农业作为融合型惠民产业,需要广大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为休闲农业的参与主体扫清进入障碍,建立快速进入通道,搭建供企业运作的平台。社会各界的参与力量才是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主体。政府应积极鼓励社会参与,丰富投资主体与投资渠道、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加大市场培育与推广,为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参与环境。

[1]李舟.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策略[J].新疆农垦经济,2004,(3):18─20.

[2]戴美琪,游碧竹.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44─148.

[3]吕明伟,郭焕成,孙艺惠.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J].2008,(8):16─20.

[4]段兆麟.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实践[J].海口经济学院学报,2010,(2):56─59.

[5]郑春霞,陈艺煌.台湾休闲农业理念对闽南休闲农业的启示[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3─27.

[6]丁洁,张著名.把握海西区域旅游综合竞争战略推动福建旅游跨越发展[J].发展研究,2010,(11):70─71.

猜你喜欢

漳州旅游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旅游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