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立法商学院文献研究

2012-02-15刘桂芳

天津法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学生

刘桂芳

(天津图书馆 历史文献部,天津 300191)

河北省立法商学院前身是北洋法政学堂,光绪32年11月15日(1906)由直隶总督袁世凯创办,是天津历史上唯一的一所公立政法类普通高校,也是“各省创立研究社会科学之始”。该校成立以来,曾数易其名,先后改为直隶法政专门学校、河北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河北省立法商学院,1937年2月解散,抗战胜利后复校,50年代院校调整,该校师生分流。数十年来该校培养了大批政法商界俊才,涌现出辛亥革命烈士白雅雨,中共创始人李大钊,以及安体诚、杨秀峰、阮慕韩等著名的共产党人,正是其杰出的校友和学术贡献成就了该校辉煌的历史。

研究该校历史不仅可以丰富我国法学教育史研究,填补相关学术研究空白;还可以大大拓展天津政法院校的办学思想,为天津政法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由于历史的原因,该校资料匮乏,传承于今天的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有关该校历史的档案文献根本不存,即使保存下来的一些资料,也多散见于档案馆、天津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等处,给查阅及研究工作带来不便,影响了对该校及近代天津法政教育史的深入研究,为此笔者从文献的角度就天津图书馆所藏该校遗存下来的资料,予以介绍,试图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主要内容与价值,旨在为相关人士及研究者提供检索途径和文献信息。

一、文献收藏与内容简要

馆藏该校出版的文献最早见于1916年直隶法政专门学校商学会出版的《商学》月刊和1925年《商学季刊》,其余为30年代的出版物,共十余种,按类可分为三部分:期刊和年刊、学校一览和纪念册、专著。

(一)期刊

1.《商学》(月刊),天津直隶法政专门学校商学会编辑发行,见1916年第9期,1917年第2卷8-10期,1920年第5卷4-5期。该刊以推行商业学理、增进商业道德、革新商业社会、唤起国民经济思想为宗旨,分论说、著作、译述、谈屑、文苑、选件六栏目,稿件主要来自本会学生会员。

2.《商学季刊》,直隶法政专门学校商学会出版,见1925年7卷4期,1927年8卷1-2期合订,分论著、译述、杂论、选录、附录等,系教员及校外专家及学生的习作,主要是金融、商业与法律等方面的论文与知识介绍。

3.《农业经济》(月刊),天津法商学院农业经济研究会编辑发行,见1934年第1卷1期,主要是师生撰写的经济方面的学术论文。

4.《法商季刊》,该校编辑出版,李金藻题刊名,见1931年4月创刊号,系学术刊物,以论文与文学作品为主,作者多为该校师生。

5.《法商半月刊》,该校学生自治会出版股编辑,见1934年1卷1—2期,栏目有论著、文艺、学校生活新闻等,主要刊登名家论著、学生论文与译著,目的是“研讨学问,广搜欧美鸿文,审酌得失,融会贯通,使学术蒸腾……”。

6.《法商周刊》,省立法商学院校刊编辑委员会编刊,见1930年第3期,1931年第8期,栏目有专著、文艺、校闻,目的是将法商的精神介绍到社会上去。

7.《法商学院年刊》,1931年8月印行,陈宝泉题写书签,书前有政府官员、教育界名家的题字、作序、祝词等,照片包括院长及历任校长、教员、师生合影、校景、各部团活动、体育运动、各班毕业生等。还有校旗、校歌、校训、校徽、校史等,后附同学录,系本院纪念刊之始,可以说是所见最早记载该校全貌和校史的刊物。

8.《法商周刊》,河北省立法商学院周刊编辑委员会编刊,见1934年10月至1935年6月,共30期,有纪事、布告、通告、论著等栏目,包括院务会议记录、各种规则、教务情况、各种组织及活动、招生及课程组织、任课教师等。从中可了解大学部之法律系、政治系、经济学系、商学系,以及中学部之初级和高级商科职业班、中等商业科、高级中学等各种信息,特别是各系、科的考试时间、地点、科目及相关任课教师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9.《法商周刊》,河北省立法商学院刊行,见1935年至1936年1卷至3卷,缺期,有布告、章则、院闻、纪事、论著等,记录所聘各系级教师中有吕复(剑秋)、阮慕韩、杨秀林(峰)等,并介绍学有成就、在社会担当重要职位的校友,如前经济系教授朱毅(生)、毕业生齐植璐、王作田等,还有名人讲演、社团组织与活动的消息。1936年11月第10期特刊《三十周年纪念专刊》,叙述了该校建校以来的历史及历年学院建筑、设施、环境建设等,值得关注。

10.《新开月刊》,法商学院商职部文书学会主编,1936年10月创刊,见1937年第5-7期,主要刊登师生论文及文学作品。

(二)学校一览和纪念册

1.《法商一览》,是该校改为法商学院后的第一部学校一览,未著编著时间,从纪事推断应为1930年顾德铭任院长时编篡,有该校平面图、院景、顾院长照片,68位教职员之姓名、字、籍贯、履历、职位、通讯地址,以及本院组织、各系课程、入学规程、管理规则、课外作业等,还有9个社团组织的成立及活动情况的介绍,特别是各级学生和民国五年至民国十八年(1916年—1929年)毕业生一览表,包括姓名、年龄、籍贯、现在职业、通讯地址等信息,资料价值高。

2.《河北法商学院中华民国二十一年毕业同学纪念册》,有校歌、院景、吴院长、师生合影及单影、学习生活、团体组织及活动照片数帧,附教职员及同学通讯录。

3.《河北省立法商学院一览》(1934年印行),除校景、校旗、校歌、校训外,收录院史、本院组织系统表、组织大纲、校历(1933.8——1934.7)、通则、细则、学则、各系课程、学业成绩考查办法及规则、中学部规程与规则、各社团章程、职教员及各级学生一览表等。

4.《河北省立法商学院大学部第一届毕业同学纪念刊》1935年精装,包括历任院长、教职员、毕业生、院景、学生照片、教职员录和毕业生通讯录等。

5.《河北省立法商学院毕业纪念》(二十五班),包括序、院旗、院徽、院史、院景,以及教职员及学生合影、团体生活照,附教职员及同学通讯录。

6.《河北省立法商学院商职部章则汇刊》,1937年1月印行,详细说明了该部政教学务及总务等,包括组织大纲、学则、会议规程、学生考勤规则、操行成绩考察办法、实习商店章程、图书馆规则、教职员请假规则、教室规则等42个方面,是研究该部历史的原始资料。

(三)该院出版的著作、讲义或译著

见《汇兑统制》(英)恩吉格著,王作田译,林天枢序,系该校经济丛书,1937年出版;铅印本《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附《施行条例一卷》和《银行论》等。

上述文献虽大多产生于三十年代,但其内容承上启下,丰富翔实地记录着该校创办渊源、学制变迁、学校建设、课程设置、学务活动、学生学习生活、教师队伍的组成、学术研究等情况,反映了该校科学进步、开放宽松、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和辉煌成就。

二、珍贵的史料与研究价值

翻开这些尘封已久的文献,探究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学府,了解校制嬗变之迹,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她的革命情怀与文化魅力,使我们对她的历史价值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一)文献中的大量图片,作为历史瞬间的永恒,经过百年风霜,保存至今,已成为研究及记念者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

1.历任监督及校长李矩、梁著芗、张文兰、李文渠、李秀夫、刘诵青、高俊彤、胡海门及历任院长顾德明、吴家驹、高崇焕、杨亦周、吕复等,以及三十年代该校教员与毕业生照片,如鲁仲平、杨秀峰、阮慕韩、郝茂堂(金贵)、朱纪章(朱光)等,是纪念法商教育领导者、学者、革命者的珍贵图片,也是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价值资料。

2.政教名流留下的笔墨文字,较为珍贵,如政界张学良、宋子文、易培基、崔廷献等,及教育界茅以升、温寿泉、王文豹等的题字或题词,其称颂之言、勉励寄托之情溢于其间,反映了时人对该校的重视与认知。

3.广阔美丽的校园、整齐完备的校舍,精彩纷呈的各团体活动等照片,是人们了解该校设施建设,以及师生学习生活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真实写照。

此外,校旗、校歌、校训,也是较为难得的形象资料。这些图片清晰饱满,绚丽多彩,是纪念展览和追思与出版的极好素材。

(二)详尽的院务教学信息,反映出该校办学的主要特点,是我们研究近代政法教育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该校自清末创设以来,虽饱经摧残,命运多舛,但在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却能绝处逢生,不绝如缕。1929年,本校由直隶法政专门学校改组为学院,各科改为学系,甲种商业讲习科改为甲种商业班,1930年该班改为中等商业科,后添设高级中学部。1933年停招政治系及高级中学班,添设高初两级商科职业班,使学院成立同时拥大学部和中学部,政治、经济、法律、商学四系,高、初两级商科职业班,中等商业科,高级中学班等教学层次,以及完备的教务、辅导、庶务等组织,规则条例完备的普通高等法商学院。1934年法律系4年需修41门课程,113个小时,只在第四年才有2门选修课;政治系41门,共103-4个小时,第3年始有选修课,每年2门;经济学45门,106、7小时,第2年有选修课2门,第3年4门,第4年2门;商学系45门,107时,第3年开始有选修课,每年2门。内容由基础到精深,由理论到实践,体现了我国早期高等法政教育教学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法政学科体系基础的确立,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政治运动的策源地(始俑者)与急先锋

该校师生在新思潮的影响下,思想活跃,勇于斗争,是“天津政治运动的中心”。据文献记载,1910年(宣统2年)秋,该校开学,当时国会请愿高涨,本校学生多为立宪派,奔走最烈,起到了壮大声势的作用,他们联络天津各校学生组织同志会,津绅温世霖为正会长,本科学生胡宪为副会长。在连日的聚会上,学生吴某割臂,血书请愿国会十多字,大如斗,张贴讲堂四壁;秦广礼断指写血书,孙可断肘等壮举,激扬民气,于是全校震惊,“莫不激扬愤慨,血泪相见,誓死达到开国会目的”。武昌起义爆发,该校地理教授白毓 、学生于树德、王宣、凌钺等奔走革命,年底,分赴滦洲、徐州,联络新军,组织起义,并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失败后,白殉难。学校为其召开追悼大会,群情激昂。曾经聆听过白老师教诲的李大钊深受影响,积极探索救国之路,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毕业后还经常回母校播撒革命火种,安体诚、于树德就是李大钊介绍入党的该校毕业生,他们在校内外开展革命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

五四以后,特别是抗日救亡运动时期,该校师生始终处于政治斗争的前列。三十年代,该校提倡“政教分离”,兼容并包,所聘教员不问其政见、信仰,因此师生思想活跃,政治气氛浓厚,“是党组织力量较强和抗日救亡活动开展较好的学校”,共产党员杨秀峰、黄松龄、温健公、阮慕韩、闻永之、何松亭、连以农等相继在校任职,通过讲课和组织各种学会,宣传共产主义和抗日救亡思想,在他们的影响下,许多进步学生走上革命道路,如阮务德、庄林、郝茂堂(金贵)、朱纪章(朱光)、宛汝义、付朋翳、王邦屏、可与之、田雨霖(商职部第一个去延安的党员)、刘济光(瑞芳)、刘增奎、尤克(马树椿)、何静(李炳新)、孙鸿志、李悦芬、于振华、田瑞珍、孙大鹏等,他们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使该院成为“天津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策源地之一”。“一二·九”学生运动时期,该校党员学生以本院为核心,积极联络组织各大学,举行了天津学生示威大游行,震惊中外,成为天津学校革命运动史上的一座丰碑[1]。

(四)丰富的个人信息,是研究法商院史乃至我国法政和财经教育史的珍贵素材

资料显示,法商学院师资雄厚,聚集了当时国内,尤其是北方在金融、商业、法律教育方面一流的教师。三十年代曾聘用的教员有法学系主任教授王毓英,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北京法政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高崇焕(文柏),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英国留学,曾任河北省政府第一科科长、河南民政厅秘书主任,1934年7月—1935年6月任本院院长;法律系教授王家驹(维白),日本法政大学法科毕业,曾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平大学法学院教员,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校长、教育部编审、安徽教育厅厅长;政经系主任教授鲁仲平,日本东京大学毕业,北京大学经济系及中国学院讲师;商学系主任教授谢霖(霖甫),日本明治大学商学士,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总会计;商学系教授林天枢(梦观),日本东京商科大学毕业,曾任北平师范大学、中法大学教授;法律系教授翁敬棠(剑洲),曾任最高法院庭长、湖北高等法院院长;法学系讲师林廷琛(子献),日本法政大学毕业,曾任国会秘书,北京大学、政法大学讲师;商学系主任教授施奎龄(念远),美国威斯康新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商学博士,纽约生记贸易公司经理,友邦保险公司经理;法律系刑法讲师张孝移(棣生),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曾任大理院推事、总检察厅首席检察官、北平大学法学院教授;市政学讲师沈观准(矩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市政学硕士,全美市政学会技师等数十位,堪称一界名宿。这些饱学之师,对优化教学质量是不言而喻的。

(五)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和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

该院升格为本科以后,开始着力提高师生的学术水准,本着“研究高深法律政治经济商业诸学术,培养法商专门人才,应国家及社会需要”的宗旨,注重介绍国内外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法学理论,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培养高层次领袖型人才。馆藏文献为此提供了不少难得的信息。

据记载,1930年改院以来,学院除课堂传授外,经常延聘名家讲座,“藉其思想言论经验为科学之灌输人心之向导”。1934年至1936年该院聘请名人讲演之风颇盛,各大学教授、知名学者专家如陶希圣、梁子青、程希孟、周梅荪、许楚生、李书田、崔敬伯等相继来校讲座,使学生眼界开阔,思想活跃,收益甚多。

为“促进师生研磨砥砺,鼓舞精神”,1915年以后,学院相继组织商学会、法学会、经济研究会等学术组织,“进行学理研究”,同时鼓励师生发表学术论文或文艺作品,成立编辑委员会出版周刊、季刊及学术专刊,为师生研讨学术,阐发思想提供平台,师生热情较高,其中许多文章就热点或现实问题发表论述,内容不乏针砭时弊者,如1926年,军阀割据,纸币乱发,金融风潮不断发生,杨亦周发表了《中国不换之纸币》一文,揭示发行最大,对百姓危害最深的几种纸币,以警示国人参考研究。中国关税特别会议令国人关注,阎子亨的《关税会议问题之研究》,可为国家收回关税提供资料。还有胡石青《国际政治》、苏民《法律与个人》、李秀夫《金佛郎案之研究》等文,均具现实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为方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学院除日常学术研究外,还开办了模拟法庭、银行及统计实验室,并组织学生到银行、监狱实地参观。为促进师生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及社会调查,也为毕业同学继续深造提供条件,1935年成立研究室,设专任导师、教授兼导师、助理,由各系选择成绩甲等者1人留任,主要对天津及河北省实地调查,撰写研究报告供有关方面参考。

此外,学院还鼓励本院教授出版论著或译著,如杨汉辉《地租问题》、王子建等《天津之银号》、刘及辰《科学的经济方法论》等出版后,深得社会欢迎,影响深远。

本校学术团体和课外组织颇多,见记载的除商学会、法学励进会、经济学会外,还有政治经济研究会、消费合作社、演说辩论会、三民主义研究会、戏剧研究社、雅乐研究社、国术会等。值得一提的是时事座谈会,这是《法商周刊》编辑部与教授杨秀峰共同创设的一个座谈会性质的组织,定期组织同学就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由主讲同学做报告,然后由会员自由发言,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共产党员杨秀峰、温健公,进步教授樊止平都经常参与指导,这对提高广大同学的政治觉悟,促进党组织的迅速发展,乃至天津“一二·一八”游行活动的开展都有重大的意义。

(六)富含名人信息,隐现中国近代历史的诸多侧面

从北洋法政学堂到河北省立法商学院的三十多年间,这块充满政治热情的知识沃土,孕育和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领袖群伦,领导、推动着中国和天津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有在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献身的英烈,如前述该校地理教师、滦洲起义主要领导者之一的白毓昆(雅雨),本校第一届毕业生、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法律本科第三班毕业生共产党员安体诚,商业本科9班学生、抗日将领洪麟阁等革命烈士,他们的英雄事迹已名垂青史[2]。还有活跃在法政商学各界的社会活动家、学者、革命者,如刘同彬、李志敏、吴家驹、杨亦周、姚震、杨秀峰、吕复、阮慕韩等,以及本校培养出来的崔敬伯、王作田(子耕)、齐植璐、庄林、刘瑞芳等社会隽才,他们在各自领域建树颇多,为人称颂,也给校史增辉。

曾任天津市副市长、河北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天津市与河北省委员会主委的杨亦周,又名景濂,早年就读于本校前身直隶法政专门学校,在校时就曾参加李大钊领导的北方国民革命运动,是本校民主运动的积极分子,1925年留校任教,1934年以后曾任本院秘书、教授兼经济系主任,1935年6月至年底任院长,是1934年以后法商整顿活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①。他在校时的事迹主要刊载在《商学季刊》和《法商周刊》中。杨思想开明,注重学院与师生、教师与学生间的联系与沟通,鼓励学生学有专长,他在《法商周刊》上曾阐述校刊的作用是“宣布学校的行政方针和计划,联络并沟通各课间与师生间的意见,提倡学生研究的兴趣,统一并团结学校与学生间的意志,发扬学校整个的精神。使学生得到正确的指导,认清自己的责任,和衷共济以完成学校教育的使命”。在勉励本院第一届大学毕业生时,他说“实践是理论的证明,有了不断的实践,而后能使理论作更进一步的发展。”这“才是认识社会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道程”。此外,他的经济学论文亦多见于校刊中。

法学家、社会活动家、民国首届国会议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察哈尔、河北省政府副主席吕复,字建秋,1934年后任本院法学系主任、教授。1935年12月底,吕继杨亦周之后任院长,时值“一二·九”学生运动之后,南京政府对学生运动实行高压政策,要求“严惩”学运积极分子,而国内各界反对内战,一致对外的呼声正酣。吕复处事不惊,敢于留用党员教授,使学院大局未遭破坏。他在1936年本院三十周年纪念会上,对各界名流阐明了本院“政教分离”的办学方针:以讲学为中心,所聘教员自问其学科根底,能胜任其课业,指导学生深造能力,至于政治主张、宗教信仰不过问;说明学院师生研析政经学问,必然会批评时政,以求当局谅解,“本院研究法律、商学、经济,无一不以国家为对象,遂不能不讨论国事,故遭外界误会”的缘由;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科学未来的信心,认为国家富强之本,“初不在于甲兵之坚利,与夫虚浮之民气,而在于修明政治,讲求法度。在国难之际,群谋自力更生经济建设之时,本院讲授法律政治、经济商业之学,乃以国家之长此生存为前题,终视为国民应有之知识。”表明“瘁其心力,尽其职责,以求有所贡献于国家”之丹心。

曾任最高法院院长、河北省第一任省主席杨秀峰,1934年至1937年初担任本院政治系教授,并曾任院长秘书,在校讲授《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外交史》、《社会主义》,兼任高级中学三年级《中国近世史》、《世界近世史》课程,发起成立“时事座谈会”,引导学生走向革命道路,是天津“一二·九”学生运动的主要指导者。

曾任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阮慕韩,30年代一直在该院任教,给法律系、政治系讲授《劳工法》、《法理学》、《国际司法》等课程,是在校任教时间最长的中共党员,这些在馆藏文献中也有所反映。

曾任天津市委副书记、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国家经委副主任吴砚农,系河北省立法商学院政治经济学本科一年级十四班学生,1930-1931年先后担任《法商周刊》校闻组组长和政治经济组组长。

中国近代财政学家崔敬伯,原名翊昆,又名静泊,早年就读于本校商科,三十年代已成为有名学者,多次被母校邀请作学术讲演及发表论文,是学院经济学会和农业经济学会的主要指导教师。

三、结 语

抗战胜利后,在广大校友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顾德铭等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河北省立法商学院于1947年秋复校,并恢复招生。1949年2月,天津市军管会宣布撤销本院,学生转入南开大学,教职员转入新成立的行政干部学校。至此,自清末以来艰苦创业近半个世纪的河北省立法商学院走完了自己光辉历程的第一阶段。1998年2月,在广大校友的努力下,在李瑞环、姚依林等中央和天津市委领导同志关怀下,天津市委决定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定为法商学院的延续并在该院设立了李大钊烈士纪念室,成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5月,天津市委决定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与天津市警官职业学院合并,学院迎来新的春天。

回眸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其光荣的革命传统、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丰富的经验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从馆藏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从清末到抗战前天津河北省立法商学院革命历程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从而启迪后人学习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以科学发展观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政教育体系,不断开拓进取,为中国法政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人才,续写新的篇章。

注 释:

①因管理不当等多种原因,法商学院曾于1934年被勒令停止招生,后经过学校当局大力整顿与多方活动,才于1935年恢复法学系与商学系招生,而政治系与经济系再未招生。这场整顿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为高崇焕与杨亦周。

[1]中共天津市委党史征集委员会.一二九运动在天津[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10

[2]齐植璐.北洋法政学堂及其沿革[A].天津文史资料选辑[C].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44.

猜你喜欢

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亲爱的学生们,你们并没有被夺走什么
如何唤醒学生自信心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
如何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生提案”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