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文献评奖的现状及其改进建议*

2012-02-15张志强

图书情报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政府奖布克奖评奖

舒 叶 张志强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出版科学研究所 南京 210093)

我国文献评奖的现状及其改进建议*

舒 叶 张志强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出版科学研究所 南京 210093)

文献评奖是我国新闻出版行业的重要活动。介绍了我国著名的文献奖项,分析了我国文献评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文献评奖标准、健全文献评奖程序、完善文献评奖审察制度、提升文献评奖影响力共四点建议。

新闻出版 文献评奖 奖项 现状 改进

我国文献评奖的活动十分丰富。从文献类型上看,有图书评奖、期刊评奖、报纸评奖、电子出版物评奖、音像出版物评奖等;从地域上来看,有全国性评奖、地区性评奖、省范围以及出版社范围的评奖;从主题来看,有文学著作评奖、科技著作评奖、少儿图书评奖、农村读物评奖等多种类型;从主办者看,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正是这些类型丰富多样的评奖活动促使优秀的文献知识得以广泛传播,激励出版事业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和编校能力,同时帮助读者更好的选择所需文献。文献评奖活动起到了“文献评介的作用”[1],不仅可以作为衡量文献质量的标准,也逐渐成为激励和引导出版业繁荣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1 我国著名的文献奖项简介

2005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五部门和有关团体着手对全国性文献评奖进行整改,颁布施行了《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对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以下简称全国性评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对全国性评奖的主办单位资格以及相关的奖项设置细节进行了明确规定。

经过整改,全国性评奖由90个减至24个。其中:①全国性文艺评奖由44个减至18个。②全国性新闻评奖由14个减至2个,其中“中国新闻奖”保留,“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③全国性出版评奖由31个减至3个,其中新闻出版总署原有的全国性评奖由原来的22个减少为1个,仅设立“中国出版政府奖”,下设“国家出版奖”和“全国优秀出版人物奖”2个子项;同时,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原有9个全国性评奖减少为2个,分别是“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韬奋出版新人奖”;而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已经改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子项数量,由原来的8个子项(理论文章、理论文献片、图书、电影、电视剧片、戏剧、歌曲、广播剧)减少为5个(文艺类图书、电影、电视剧片、戏剧、歌曲)。整改后,我国文献评奖系统重新形成了以“中国出版政府奖”、“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为中心,其他奖项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文献评奖结构。

1.1 中国出版政府奖

中国出版政府奖被誉为我国出版业的最高奖项。根据中办、国办2005年联合下发的《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新闻出版总署在对各种出版评奖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清理整顿基础上,把原有的“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音像制品奖”、“全国优秀电子出版物奖”等22个全国性出版评奖活动有机整合为中国出版政府奖。

中国出版政府奖每三年评选一次,现已举办两届。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共设出版物奖、先进出版单位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等6个子项奖,总计奖励了200个获奖出版物、单位和个人。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共评选出图书奖、期刊奖、印刷复制奖、装帧设计奖、先进出版单位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包括优秀编辑)以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奖共7个子项,在首届的基础上增设了期刊奖和优秀编辑奖。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共表彰奖励了240个出版物、单位和个人[2]。

中国出版政府奖作为我国该领域的最高荣誉,其权威性主要体现在评选范围的广泛和评选程序的严苛。首先,中国出版政府奖的评选涉及我国新闻出版行业的全产业链。在出版物的评选方面,由我国正规新闻出版单位正式出版发行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等都属于中国出版政府奖出版物类奖项的评选范围;此外,中国出版政府奖还专门设立印刷复制奖和装帧设计奖,奖励在印刷、装帧等出版技术层面质量优秀的出版物。而在先进出版单位和优秀出版人物的评选方面,所有经我国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出版单位、印刷复制企业、发行企业以及其他在新闻出版业中做出卓越贡献、取得突出成就的企业单位和从业人员都被列入中国出版政府奖的参评范围。

在评奖程序上,中国出版政府奖凸现了公正性和权威性,建立了严格的评奖制度。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评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评审工作规则》,都强调了坚持导向正确、标准严格、程序合法、代表广泛的评审原则。在评审过程中,评审委员会采取了六大措施:一是成立专门领导机构,精心组织实施;二是确保评委会成员构成具有广泛性、权威性和公信力;三是坚持评奖标准不降低;四是严格评奖程序不变通、不走样;五是坚持充分发扬民主,不唯名、不唯上;六是加强监督不放松、不通融[3]。同时,在先进出版单位和优秀出版人物的评选中,为了避免推荐单位和人员与参评者之间的经济及其他利害关系影响评审结果,中国出版政府奖首次要求参选人员提供纪检监察机构的相关意见证明,力图举办出公正、公平、体现行业最高水平的评奖活动。

1.2 “五个一工程”奖

“五个一工程”奖[4]是1991年1月由中宣部颁布的含有文献奖的奖项。从1992年开始,该奖项已举办11届;2009年举办的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评选范围设定在2007-2009年,共评选出164部获奖作品,其中包括26部电影、33部电视剧、6部动画片、30部戏剧、26首歌曲、15部广播剧、28部文艺类图书,还评出了8个组织工作奖。

“五个一工程”实施以来,对全国各地精神文明产品生产的发展与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促进富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浓郁生活气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的问世,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此外,“五个一工程”奖在各省市还设有分奖,例如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

1.3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设“图书奖”、“音像、电子和游戏出版物奖”、“全国优秀出版科研论文奖”3个子项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每2年评选一次,届时3个子项奖同时评出并颁奖。已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的出版物不得参加评选。

2006年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颁发,现已成功举办3届。2010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范围是2008-2009年,共评选出图书奖50个,提名奖80个;音像、电子和游戏出版物奖50个,提名奖50个;全国优秀出版科研论文奖60个。

1.4 中国新闻奖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的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每年评选一次,现已评选了21届。

在奖项设置上,中国新闻奖有报社、通讯社作品参评项目,广播台、电视台参评项目,网络新闻作品参评项目,综合项目等28个。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在原有评奖项目的基础上,增设了国际传播奖项,共评选出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292件,其中特别奖2件,一等奖44件,二等奖91件,三等奖155件。在评选范围上,中国新闻奖要求参评作品必须是该年内首次在正规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不含网络版、电子版)上刊播登载的新闻作品,或者是在有全国统一刊号或书号的正式出版物本年内首次刊登的新闻论文。

1.5 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由国家图书馆于2004年设立,每年举办一次,每次评出获奖图书10种(可空缺)。评奖对象为前一年度公开出版、发行的汉文版图书,评审工作由国家图书馆为主组成的组委会策划组织,聘请馆内外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社会投票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产生获奖图书。“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在评选宗旨上侧重于考察出版物在传播知识信息、提高读者精神素养方面的能效,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的大众读物,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普及类图书都是“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的参选范围。

第六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评选活动于2010年5月开始,评选图书范围为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读者、作者、专家等各界人士和全国11家图书馆、70家出版社共推荐参评图书708种。在综合读者网上投票结果、专家初审意见和全国11家图书馆建议的基础上,组委会最终确定了10种获奖图书及48种推荐图书。

1.6 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以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名字设立的长篇小说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文学繁荣而设立的,是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茅盾文学奖每4年评选一次,从1982年开始,现已评选到了第八届。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于2011年8月20号揭晓,评选范围从2007年到201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共评选出长篇小说文学奖5部。

1.7 鲁迅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是以现代杰出作家鲁迅名字命名的文学奖项,是我国文学奖的最高荣誉之一,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为推动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而设立,其参评范围涉及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等文学作品,也包括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5]。鲁迅文学奖每2年评选一次,从1986年开始,现已评选到了第五届。

2010年10月19日,中国作家协会对外发布《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经评审和投票,产生了包括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共30篇(部)获奖作品。

综上所述,我国现有的文献评奖活动随着《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的实施而大大减少。在各类文献评奖活动中,中国出版政府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多侧重于文献的出版物属性,将编校质量和内容质量都作为考核标准,评奖对象也多为出版单位和机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文津图书奖则更侧重于图书文献的作品属性,以作品内容为主要考评标准,评奖对象多为作品和作者。此外,针对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音像出版物等不同的文献形式,我国国家级的文献评奖活动都有专门的评奖子项。

2 目前我国文献评奖存在的问题

文献评奖活动作为一种评价机制,确实能够促进优秀图书、期刊等文献广泛传播,激励编辑、作者、出版社积极出好书。并且我国也已经形成了以中国出版政府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三大国家级评奖活动为中心,其他评奖活动为补充的文献评奖系统。但是在审视我国文献评奖现状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文献评奖活动还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奖项数量和质量两个大方面。

2.1 文献评选奖项泛滥,评奖项目过于繁多

笔者对相关文献分析整理发现,在2005年之前的大多数论文文献中,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的文献评奖面临着奖项数量泛滥的问题,高获奖比例损害了公平竞争,混淆了优秀和平庸,影响了文化科学事业的正常发展[6]。此外,过于繁复的奖项设立和脱离大众的评选过程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也会因缺失群众基础而导致形式主义泛滥,产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奖项在评选时抛弃了奖项设置的基本宗旨,助长了暗箱操作、内部消化、买奖卖奖等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了出版业及相关领域的正常发展[7]。《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的出台,专门在国家级文献评奖项目上进行了整改,规定具有全国性评奖资格的党和国家机关工作部门只能设一个评奖项目;并对已有的全国性评奖进行压缩,从原来的90个减至24个。

2.2 评奖周期不合理,如何确定存在争议

学者吴长安[8]曾指出,出书时间应当与评奖时间有一定距离,今年评去年(一年一评)或今年评去年、前年两年中出版图书的评奖方式,不能很好地拉开出书时间和评奖时间,没有给读者和专家合理的消化时间,也不符合图书出版的正常周期。但是,也有学者借鉴国外文献评奖的经验,针对我国文献评奖社会影响力较低的现实,认为间隔时间较长的评奖周期不仅不利于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也与我国新书出版周期不协调。

针对文献评奖周期设定的问题,目前可以参考的处理意见是由我国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在该《办法》中,针对这个问题专门规定了除新闻类评奖外,其他全国性评奖每届间隔时间均不得少于两年。

2.3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认可度低

文献评奖作为衡量文献质量的标准,本应承担起指导读者阅读、激励新闻出版行业繁荣发展的风向标作用,但是我国文献评奖却出现了社会重视度不高、认可度低、“有奖评无水平”的尴尬局面。我国文献评奖式微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源于我国部分文献评奖自身评选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图书畅销排行榜和核心期刊等其他评选方式取代了文献评奖的引导功能。

除了文献评奖,核心期刊和图书畅销排行榜也是两种常见的文献评选和分类方式。核心期刊的评定能够为学术型读者提供学科分类详尽、指标专业化的评选结果;而图书畅销排行榜则弥补了大众读者的需求,为一般读者提供清晰直观、及时更新的参考信息。二者从专业性和通俗性两个方面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核心期刊和图书畅销排行榜看作是文献质量高的代表,进而取代了文献评奖的指导职能,降低了文献评奖在社会中的认可度。但是,从评选宗旨和评选标准来看,核心期刊和图书畅销排行榜并不具备文献质量评价的资格,核心期刊仅仅是一种从量上对文献分布的考察,而图书畅销排行榜也仅仅是从发行量上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表现。二者之所以能够代替文献评奖在大众心目中的风向标地位,还与我国文献评奖自身质量不高有关。我国文献评奖质量不高,不仅源于评奖标准、评奖程序等客观条件的先天缺陷,在评选纪律方面,也存在着参选者、推荐者和评审者相互偏袒等人为因素的干扰。所以,提高文献评奖水平,明确其作为文献质量评价指标的地位,才能提升社会对我国文献评奖的认可度和重视度。

3 对我国文献评奖活动的建议

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整理,并借鉴国外文献评奖活动的成功经验,认为提高我国文献评奖的质量,应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3.1 完善文献评奖标准

文献评奖是以表彰质量优秀的文献为宗旨的评选活动,虽然不同文献类型在评奖标准方面存在一些不同,但是学者普遍认同质量优秀的文献出版物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优秀的编辑质量和制作质量,在评奖标准的制定上也要反映出这四个标准,并且在评审过程中也要设置不同的专家组对内容和编辑两个方面进行评定。而在具体考核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加入量化指标来提高对文献质量评价的科学性。杨晓鸣[9]等提出可以采用加权分数制,对评审的各项内容进行打分,并视各项的内容轻重不同分配一个相应的系数,然后采用加权的方法比较总分高低供评审参考。

此外,文献评奖还经常面对评奖标准应该迎合专家品味还是大众读者口味的争议。笔者认为,专家角度和读者角度并不存在真正的分歧,二者都是为了追求质量优秀的文献出版物,只不过专家有能力从整体上,综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编校质量和制作质量等因素评选出质量最为突出的文献出版物供读者阅读。因此,文献评奖的标准应当是在专家评判的基础上,从质量角度出发,综合文献生产的各个因素,评选出优秀又具有可读性的文献出版物。

3.2 健全文献评奖程序

评奖程序践行评选标准,而公平公正的评奖程序是保证评选质量的基础。虽然我国许多文献评奖活动都建立了看似有序合理的评审制度,但还是不能杜绝人情影响下的不正之风。

关于如何建立健全文献评奖程序,我们可以参考英国“布克奖”(The Man Booker Prize)评审委员会的管理方式。“布克奖”作为全世界最具权威的书业奖项之一,其别具特色的评奖程序也是保证其权威性的重要因素。“布克奖”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来自新闻出版行业的各个层面,包括作家、出版商、代理商、书商、图书馆管理员等,而评审委员会则是在此基础上选出的阅读过所有入选和参选图书的5名专家。比较特殊的是,“布克奖”每年的评审委员会都是不同的,有利于降低专家偏见对评选结果的影响。此外,“布克奖”的参选名单采取的是出版商和专家结合推荐制,即在每个出版商推荐5本书的基础上,专家评审还可以补充推荐不少于8本不多于12本的作品[10]。“布克奖”的评奖程序充分体现了参评者和评审者之间的权利制衡,有效地保证了评选结果的公平公正,值得我们借鉴。

3.3 完善文献评奖的审察制度

虽然大多数文献评奖活动评选的都是出版发行后的文献出版物,但是我国新闻出版界出现的一些为了迎合评奖的不良手段严重影响着参选出版物的编校质量。“参选本”、重装帧不重内容、跟风选题等现象的出现使得一些名家、名编、名社出版的图书也常出现低级的编校错误。而评奖结果公布和市场再检验之间的时间差,就为建立事后文献评奖审察制度创造了机会。李大星[11]认为,可以建设一种图书评奖后的纠错制度,“凡是获奖图书,即便是在获奖之后,凡读者发现其差错率超过有关规定的合格标准,即可上诉有关机关,经有关专家鉴定属实,即可取消其已获荣誉”。这种利用评奖效果渐进性和滞后性特点的审察措施,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和保障文献评审活动的公信力,也有利于鼓励社会群众作为评选主体参与文献质量的考核,提高大众积极性的同时,也能提高对评奖活动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3.4 提升文献评奖的影响力

正如我国文献评奖现状中所描述的,专业化的核心期刊和大众化的图书畅销排行榜在文献评选方面的强势,使得本应成为文献质量衡量标准的文献评奖往往沦落为新闻出版行业内“过家家”式的自娱自乐。因此,在通过改革提升文献评奖质量的同时,我们还要逐步提升文献评奖的社会影响力,为其作为质量评定标杆而正名。

其实,文献评奖逐渐式微并非我国新闻出版界一家面临的窘境,美国书业评奖也日益趋冷,曾经风光无限的“鹅毛笔奖”(Quill Awards)已经停办,昔日的全美三大图书奖之一“全国书评人协会奖”(The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也落魄到颁奖结果无媒体报道的境地,仅老牌的“普利策奖”还名声在外。反观欧洲各国,以英国“布克奖”为代表的书业评奖还依然维持着极高的关注度,这与其商业化的营销模式和国际化大奖文化的打造不无关系。为了提升奖项的社会关注度,“布克奖”的主办方布克公司不惜投入4万英镑用于市场营销和宣传,与零售商合作,竭力从宣传平台包装、评奖周期和候选名额调整、评选后期促销等全方位改良“布克奖”,以期引发大众重新认识“布克奖”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为了扩大“布克奖”的世界影响力,主办方布克公司将触手伸向了亚非国家,设立了针对这些国家文学作品的布克国际奖等分支奖项,从而形成了一个影响全球的“大奖文化”。“布克奖”的这种宣传营销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1] 张志强. 文献学引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293.

[2] 钟 楚. 发挥评奖在建设新闻出版强国中的作用——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J]. 中国出版,2011(7):8-10.

[3] 陈 华. 文明·跨越——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综述[J]. 中国出版,2008(3):10-15.

[4] “五个一工程”奖[EB/OL]. (2011-02-05)[2011-11-10]. http://www.wenming.cn/wy/wgygc/hjmd/201102/t20110225_97436.shtml.

[5] 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2010年2月25日修订)[EB/OL]. (2007-12-03)[2012-01-30]. http://www.chinawriter.com.cn/zx/2007/2007-12-03/781.html.

[6] 赵养科. 图书评奖亟待改进[J]. 中国出版, 1991(10):60,64.

[7] 中宣部答问《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EB/OL].(2005-03-07)[2011-11-11]. 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503/07/153123.shtml.

[8] 吴长安. 完善图书评奖工作的几点思考[J]. 出版发行研究,1998(3):63.

[9] 杨晓鸣,寿彩丽. 图书质量评估定量分析探讨[J].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1998(4):96-99.

[10] 苏更生. 布克奖:如何挑选最好看的英文小说[EB/OL]. (2011-05-22)[2012-02-04]. http://dgtimes.timedg.com/html/2011-05/22/content_680305.htm.

[11] 李大星. 对图书评奖的两点建议[J]. 出版发行研究,1997(4):41.

TheCurrentSituationofChineseLiteratureAwardsSystemandSuggestionsforItsImprovement

Shu Ye, Zhang Zhiqiang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Institute of Publishing Science a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Deciding on literature awards is an important activity in China’s publishing industry.The present paper analyzes China’s literature awards system,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by giving a brief account of well-known Chinese Literature Prizes. Finally it suggests that the standard for literature awards, the procedures for deciding on the awards, and the system for supervising the literature awards should be improved to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wards.

publishing industry; decide on literature awards; prize; current situation; improvement

G236

舒 叶,女,1989年生,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3篇。

>*本文系南京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文献学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政府奖布克奖评奖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公告
第二届“重宇杯”世界华文闪小说大赛评奖揭晓
布克奖破例开“双黄蛋”,两女性获奖
2019年布克奖获奖名单公布
韩国作家首度入围布克奖
取消“热闹的评奖”是文化回归
《中共党史研究》杂志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中共党史研究》杂志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迎接中国关工委成立二十周年征文]评奖揭晓
《中国药房》杂志荣获首届重庆出版政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