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图书馆发展的前景分析
2012-02-15赵继海
赵继海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浙江 宁波 315100)
〔作者信息〕赵继海,男,研究馆员,馆长。
1 引言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以短信和WAP服务为标志的移动图书馆服务逐渐兴起。特别是近年来,藉由宽带WiFi、3G网络的迅速发展和4G的推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图书馆成为国内外图书馆的热点问题。各种移动图书馆应用系统应运而生,并在一些图书馆投入应用。更多的图书馆正在考虑采用什么样的移动服务方案。了解移动图书馆的背景、功能、优势、局限与发展趋势,是图书馆选择合适的移动服务解决方案的依据。
2 移动图书馆发展的背景分析
图书馆面临的技术环境处于迅速的变化之中。其中,移动互联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等技术与产品日新月异,用户信息获取行为和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因素的交互构成了移动图书馆发展的基本驱动力。
2.1 移动互联网
进入21世纪,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是发展极为迅速的两大业务,而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的移动互联网,则成为近年来信息业发展的核心业务。随着第2、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2G、3G)和无线宽带(WiFi)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据2012年3月百度发布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1〕,到2011年底,我国2G网络接入方式仍为大多数移动互联网用户所使用,所占的页面流量(PV)为89.2%,3G和WiFi所占PV呈上升势头,分别为9.1%和1.7%。杭州市率先在全国应用4G网络,2012年4月起,杭州B1快速公交线免费开放4G网络;年底预计可覆盖杭州主城区及萧山、余杭主城区,市民可实现无线高速上网〔2〕。
网速一直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瓶颈。4G网络可大幅度提升移动互联网接入的速度,用户的下载速度最大可达到每秒100M,是3G网络的50倍。因而,3G的普及和4G的应用必将大大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并将逐步演变成为互联网用户接入的主流。
2.2 平板电脑
2010年1 月苹果公司首次推出了iPad平板电脑。2年多来,平板电脑是发展最快的电子产品之一。2011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达到6900万台,其中,苹果iPad占68%。IDC预计2012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为1.06亿台〔3〕。2012年4月,在我国销售的平板电脑有130多个品牌,780余款产品。不仅计算机硬件厂商几乎全部在生产平板电脑,还有大量的软件企业、手机厂家、电子商务企业、家电企业涉足平板电脑生产领域,但苹果iPad占有较大优势和市场份额。平板电脑正在蚕食PC机的市场份额,它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信息终端,推动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
平板电脑作为移动图书馆的终端,不仅携带轻便,显示屏较大,检索、下载和数据处理功能与PC接近,而且阅读功能和用户体验良好,可作为电子书包使用,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3 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的普及,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第一推手。虽然其他类型的手机也能上网,但是智能手机带有操作系统,软件丰富,与电脑更接近,因而推出后受到了用户的青睐。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91亿部〔4〕,远远超过了平板电脑。目前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分别是苹果、三星电子、诺基亚、RIM 和宏达电(HTC),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5%左右。与平板电脑相比,智能手机的品牌集中度较小,苹果占市场份额的23.5%,与第二名的三星差距不大(22.8%)。苹果、安卓、微软和塞班是主要的四个手机操作系统。在这些操作系统上,可以加载各类应用软件和服务。正是有了智能手机,最近几年掀起了微博、微信的热潮。
智能手机是移动图书馆的重要终端。与其他信息终端相比,它最大的优势是随身携带,长期在线,可较好地实现移动图书馆的泛在服务功能。当然,较小的显示屏限制了显示的页面,阅读体验不如平板电脑。
2.4 电子书阅读器
电子书阅读器的发展已经有了10多年的历史,但发展速度比平板电脑和手机要慢得多。2011年电子书阅读器出货量为2730万台,远少于平板电脑〔5〕。
2007 年之后,电子墨水技术生产的电子纸开始广泛用于电子书阅读器显示屏,亚马逊Kindle系列电子书阅读器是典型代表。电子纸无闪烁、低辐射、低功耗,具有节能环保和减轻眼睛伤害的优势,是替代纸质图书阅读的良好介质。目前大多数电子书阅读器除了内存外,都可以外接扩展卡,例如SD卡、CF卡、MMC卡等,并可外接U盘。根据支持的容量不同,一台电子书阅读器可以存放几百到几万册的电子图书,可以成为小型的移动图书馆。国内外不少图书馆已经将外借电子书阅读器作为一项服务内容。
与平板电脑相比,电子书阅读器价格较低,阅读功能较特化和专门,而其他功能较弱,这样可避免对阅读的干扰,因而它是移动阅读的良好工具。
2.5 用户信息行为
今天的图书馆用户,几乎全部拥有手机。年轻一代更是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作为基本的信息配置,并成为他们利用网络的主要终端。人们上网的时间是有限的,数字图书馆如不“移动”起来,必然会逐步失去用户。因此,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终端的便携化是移动图书馆发展的有利条件,而用户信息行为的变迁则迫使图书馆推出移动服务,以争夺宝贵的网络用户资源,避免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的边缘化。
3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从早期的手机短信服务、移动OPAC服务、图书馆公告服务逐步发展到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全面移动化。
3.1 手机短信服务
图书馆早期的手机短信服务主要用于外借图书的催还通知、预约图书的到馆通知等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和大中型公共图书馆都有此项服务。此后,逐步发展为通过手机短信实现书目信息和读者流通信息查询,以及图书续借、预约、简单咨询等服务〔6〕。
清华大学图书馆于2010年推出了馆藏书目信息自助短信推送服务,当读者从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中查询到需要的馆藏,点击OPAC页面上的“发送短信”链接,数据经处理后会自动同步到信息机,推送服务把动态生成的索书号短信发送到读者指定的手机上,用来取代人工抄写或打印索书单的操作,深受读者欢迎〔7〕。
3.2 移动OPAC服务
通过WAP(无线应用协议),可以将互联网上各种信息服务引入到手机和移动信息终端中,实现泛在的信息服务。
OPAC是读者使用频率最多的图书馆资源之一。在21世纪初,国内外图书馆就开始利用WAP,实现移动OPAC的服务功能〔8〕。建立图书馆集成系统与移动技术的数据接口,将OPAC与移动技术相结合,让用户通过移动设备,查询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图书借阅情况和帐户信息等,可以预约、续借图书,也可以查询图书馆的公告、通知和图书馆政策,并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
3.3 移动图书馆平台服务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逐步流行,数字图书馆系统也从传统的互联网平台向移动平台移植,新一代移动图书馆系统应运而生。2011年以来,随着书生移动图书馆系统和超星移动图书馆系统的逐步成熟,应用移动系统成为国内图书馆界的一个热点。前者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顶级高校图书馆先后投入运行,后者则在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10所国内著名工科院校组成的卓越联盟高校以及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等投入运行。
书生移动图书馆系统对苹果iOS、Android、Symbian、Windows mobile等操作系统都能支持,在用户认证、统一搜索、不同格式文档的统一显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书生移动图书馆利用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对用户的手持终端设备实现了唯一性认证,有效地保护了数字内容的知识产权和安全性。系统支持跨库检索,一次输入,统一显示。通过自主开发的UOML(非结构化操作标记语言)文档格式,各类不同结构的内容全文可在手持终端正常显示〔9〕。
4 移动图书馆系统的优势与局限
4.1 移动图书馆的优势
移动服务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它具有以下的优势。
4.1.1 实现泛在的图书馆服务
移动图书馆能够实现无处不在的服务,这是它的最大优势。这种泛在服务体现在:用户可突破有线网络的束缚,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取图书馆服务。用户可不受IP地址的限制,只要通过移动信息终端在移动图书馆系统进行用户认证,便可在任何地点阅读数字图书馆的各类全文资源,较好地解决了高校用户在校园网之外阅读校内资源的问题。
4.1.2 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检索与阅读资源
移动终端便于携带,特别是手机已成为人们随身必带装备,通过移动图书馆,用户可有效地利用零碎的时间,随时检索和阅读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这样,既可以随时满足检索和获取信息的需要,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时间利用率,提高学习和研究的效率。
4.1.3 拓展图书馆服务空间
2.2 实施合理轮作倒茬。玉米与大豆、花生、地瓜等作物实现2~3年轮作倒茬。但要特别注意玉米田封闭除草剂用量,必需按说明用药量使用,否则将会对非禾本科作物产生药害。
移动图书馆可使数字化服务面向PC以外的各类便携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4等,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
4.1.4 增强图书馆与用户的互动与信息分享
通过短信、即时通讯、微博、微信等功能,移动图书馆可增进图书馆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评价和分享信息资源、工具软件与使用体验,及时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改进图书馆服务。
4.1.5 便于图书馆用户与服务的统计分析
用IP进行用户认证很难进行精确的服务统计,而移动图书馆系统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的绑定,实现精准和方便的用户统计和服务统计。可以准确地统计、跟踪和分析各类用户的信息行为和各类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使用的终端设备、搜索方式、浏览情况、全文获取、信息分享、订阅等的跟踪分析,为提供个性化服务、改进图书馆资源采购和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4.1.6 深化细化图书馆服务,提高服务附加值
可利用移动设备的拍照功能和图片处理功能,对文献资源的二维码、索书号进行识别;可借助于GPS导航功能,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都可以安装软件,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可以嵌入到用户的移动设备,从而深化和细化图书馆服务,提高服务附加值和服务质量。
移动图书馆的优势将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云服务以及移动图书馆系统等方面的发展而进一步显现出来。
4.2 移动图书馆的局限
移动图书馆还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不少的局限与问题。
4.2.1 阅读碎片化加剧
电子阅读的碎片化、浅表化的问题,在移动阅读方面显得更为突出。目前的手机显示屏可显示的文字较少,而视野中文字的多少对阅读的感受、体验、连贯性和逻辑思考影响很大。阅读碎片化、浅表化对人们知识积累与思维能力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4.2.2 内容显示问题
目前的移动图书馆系统,对于部分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以及其他复杂程式和符号的处理及其在手机屏的显示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4.2.3 在线干扰问题
移动图书馆使得用户随时随地处于在线状态,网络上推送的各种信息以及社交网络、即时通讯等,对阅读、思考、研究、写作等学术过程会产生干扰,对学术工作质量和效率可产生负面影响。
4.2.4 系统投入与服务效益问题
从国内外移动图书馆应用的情况看,虽然读者欢迎图书馆推出移动服务,但注册使用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比例较低,注册后使用的频率也低。图书馆现阶段提供的移动服务与实际使用率之间还有无法忽视的差距〔11〕。同样,图书馆提供的移动服务内容与用户需求之间也有不小的差异。移动图书馆系统投入较大而实际服务效益不高,使得国内外有不少图书馆及其主管部门或投资方对推出移动服务的态度较为谨慎。平衡系统投入与服务效益,有待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需求的提升。
4.2.5 移动服务使图书馆面临的法律挑战更为严峻
一是数字资源使用权的挑战,为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图书馆与资源提供方应当有移动服务的相关约定。二是用户隐私权保护难度较大。移动服务往往与用户的手机或移动终端绑定,可随时随地跟踪、记录、保存用户的信息行为,包括访问资源的时间、种类、所用终端等等信息,也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如何保护这些用户隐私不被外泄,给移动图书馆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5 移动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进步将继续主导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用户需求则是推动移动图书馆应用的重要力量。
5.1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网络接入的主流
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角度看,网速的提升和宽带无线网覆盖面的扩大,将继续推动移动图书馆的发展。3G的全面覆盖和4G的推出与普及,不仅使人们感受到网络的无处不在,而且可从根本上消除无线上网的速度瓶颈,使得移动互联网有可能成为未来网络接入的主流。
5.2 显示技术进步将使电子阅读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
从移动终端发展的角度看,将进一步改进显示技术,向着更清晰、更省电、轻薄、柔软、可折叠的方向发展。
最近一、两年,视网膜显示(Retina Display)技术已经进入应用阶段,大大提升了显示的清晰度和画质,已被苹果公司应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
应用电子墨水(E-ink)技术生产电子纸已有10多年的时间,它具有无辐射、不伤眼睛、省电环保的优势,成为众多电子书阅读器选用的显示屏。目前,电子纸向着彩色、高分辨率、触控、超薄的方向发展。
柔性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是近年推出的显示器面板,三星移动在2012年开始批量生产这种显示屏。它具有反应速度快、对比度高、视角广等特点。能自发光,不需使用背光板,因而可比TFT做得更轻薄、更省电,也能节省制作成本。AMOLED面板开始在手机、平板电脑上应用〔12〕。
Mirasol显示技术是由高通光电(Qualcomm MEMS Technology)开发的一种新型显示技术。Mirasol显示屏不需要背景光,可根据周围的光照条件自动调节,能与环境光线匹配以保护视力。只有在像素颜色改变时才需要消耗电力,因而功耗较低,可大大延长移动终端的待机时间。像素颜色丰富、分辨率效果接近华丽的平面杂志。采用Mirasol显示技术的电子阅读器Bambook Sunflower将在2012年内推出〔13〕。
随着显示屏不断变薄、变柔软,正在开发可折叠的手机显示屏,既利于携带,也可有效克服手机显示屏小的局限。
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等终端性能的持续改进,目前电子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将得到逐步克服,从而使电子阅读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虽然多种信息终端将并存,适应不同的群体和应用需求,但是,智能手机将是最为普及的信息终端。
5.3 不断整合新技术,开创移动服务新模式
从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的角度看,将整合新的技术,提高智能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云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手机二维码、手机身份识别等新技术将是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
超星移动图书馆通过云服务,可使用户分享全国700余家图书馆资源的联合检索和文献传递服务。书生移动图书馆的云笔记功能,方便用户在移动阅读的同时记录自己的读书笔记,并可自动同步到云存储,不用随时带着U盘拷贝或者纸笔记录,提高了边阅读边思考的效率,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过去上传的笔记,同时还可以分享这种笔记信息。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融合GPS定位、移动通信和导航技术,通过移动设备确定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从而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二维码可以印刷在书刊及其他载体上,用户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实现快速手机上网,快速便捷地浏览网页、下载文件,从而省去了在手机上输入URL的繁琐过程,实现一键上网。二维码与手机菜单、搜索引擎并称为手机上网的三大入口,在移动图书馆服务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手机的唯一性,通过二维码可精确地跟踪和分析资源及其访问者的记录,有利于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服务。
手机将是物联网的中枢之一,手机串码成为身份识别码,将推动图书馆走向智能化。
现有的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而目前的移动图书馆是将数字服务系统向移动平台的迁移。换言之,数字图书馆模拟着传统图书馆的功能,移动图书馆模拟着数字图书馆的功能。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将超越现有模式,开创服务功能独特的移动图书馆新模式。
6 结束语
移动图书馆不是原有数字图书馆系统的颠覆,而是针对移动互联网的一种增值服务。移动图书馆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的时间与空间,使得用户可利用碎片时间检索与获取信息,可使用户不受地域限制,在无线网覆盖的范围内与图书馆交互,实现泛在服务。
移动图书馆技术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和新技术的整合应用,移动图书馆系统将逐步成熟。它不仅将实现数字图书馆向移动平台的转移,而且将根据移动终端的特点,开发独特的服务功能,创建新颖的服务模式,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提供移动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任务之一。鉴于移动图书馆系统仍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同类型的图书馆要根据用户需求和财力状况选择合适的系统。简单的短信服务、移动OPAC服务在技术上容易实现,投入较少,但却是用户使用较为普遍的移动服务,中、小型图书馆都可以快速地实现。至于大馆和经费实力较强的图书馆,则可采用较为先进、功能模块比较齐全的移动图书馆系统。
〔1〕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EB/OL〕.2012-04-01.http://www.chinaz.com/mobile/2012/0302/237905.shtml
〔2〕 杭州等6城市本月将率先体验4G网络 〔EB/OL〕.2012-04-05.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80846.htm
〔3〕 IDC 上 调 2012 全 球 平 板 出 货 预 期 至 1.06 亿 〔EB/OL〕.2012-04-05.http://www.newhua.com/2012/0314/150192.shtml
〔4〕 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逼近5亿部〔EB/OL〕.2012-04-05.http://tech.163.com/mobile/12/0207/12/7PLLUD48001165GL.html
〔5〕 2011年全球电子书出货量同比增长140% 〔EB/OL〕.2012-04-05.http://tech.qq.com/a/20120304/000068.htm
〔6〕 杨峥.利用手机短信拓展图书馆信息服务〔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1):58-61
〔7〕 周虹,张蓓,姜爱蓉等.馆藏书目信息自助短信推送服务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7/8):127-131
〔8〕 林颖,孙魁明.基于 WAP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体系及WAP OPAC应用实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9):80-83
〔9〕 非结构化操作标记语言〔EB/OL〕.2012-04-08.http://www.uoml.org/uoml/aboutUoml.htm
〔10〕 移动图书馆〔EB/OL〕.2012-04-08.http://m.superlib.com/index.jspx?tag=&mch=true
〔11〕 Thomas L.C.Gone Mobile?(Mobile Libraries Survey 2010)〔J〕.Library Journal,2010,135(17):30-34
〔12〕 三星的可弯曲 AMOLED屏幕〔EB/OL〕.2012-04-26.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81369.htm
〔13〕 5.7英寸 mirasol显示屏:盛大发布Bambook Sunflower电子书〔EB/OL〕.2012-04-26.http://1pad.cn/2012/0110/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