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12-02-15郑颖
郑 颖
(南昌市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25)
1 引言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逐渐成熟,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图书馆,采编工作也随着现代图书馆理论的完善和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本文拟分析公共图书馆采访编目工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探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发展趋势。
2 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现状
采编工作是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是文献流通的基础,在图书馆各项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采编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购书经费紧张
近年来,随着物价的增长,文献资料的价格也水涨船高,虽然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但相对于文献资料价格的提高以及读者阅读需求的增长而言,图书馆购书经费仍然是捉襟见肘。这种购书经费紧张现象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尤为严重。采编部门进行文献采购的时候,由于经费不足,“难为无米之炊”,难以及时补充图书馆文献资源。另外,一些图书馆在文献采购过程中,手段单一,针对性不强,没有进行合理的馆藏规划,未能充分发挥有限购书经费的最大效能。
2.2 采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图书馆各项工作中,编目工作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一项。由于当前计算机编目的著录规则比较复杂,涉及机读格式、分类主题标引等诸多内容,没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员很难胜任此项工作。但目前,公共图书馆采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2.1 文化素养偏低
由于历史原因,不少公共图书馆,尤其是一些基层图书馆,成为解决职工配偶、子女工作问题的“收容所”。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能力参差不齐,整体文化素养偏低。一些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虽然人数不少,但文化素养较高者却为数不多。具体到对文化素养要求较高的采编人员身上,这个问题就表现得更加突出。
2.2.2 业务素质不高
采编工作业务性很强,采编人员如果没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很难胜任这项工作。但目前,不少采编人员业务素质不够,由于对采编流程和业务规范领悟得不够透彻,所以在著录文献资料时往往无法按要求准确无误地著录,特别是对不规范、复杂的图书,往往会出现标准把握不好而出现错误的情况。
2.2.3 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在目前的图书馆分工中,与一些读者服务部门相比,采编部相对封闭,很少直接与读者进行信息沟通或者获取反馈。相当一部分采编人员认为自己在采编部门工作,只要做好选书编书以及最后的图书加工工作就可以。这样的想法使他们为读者服务的观念相对淡薄,造成采编工作与读者需求脱节。
2.3 编目规范化不够
现代出版物五花八门,存在大量不规范的现象,因此,编目人员在著录时会遇到错综复杂的问题,这就导致编目工作难以规范化,造成编目工作的混乱。由于条件限制,目前很多图书馆编目以套录数据为主,自建数据为辅。图书馆使用ILASⅡ2.0采编子系统,图书验收依靠手工完成,验收的速度限制着编目的进展,造成很多重复劳动,如图书清点、书目数据的检索、工作界面的切换等。而且图书馆编目人员,不一定都经过专业培训,因此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常常出现提供的分类、主题标引、著录项等数据不够准确现象。再加上编目工作是套录大图书馆的编目数据,导致了编目人员对套录数据的依赖性过强,如一些图书的CIP数据存在差错,版权页所在的位置也不统一,有的在书名页,有的在书的末尾,同时还存在一些提供著录格式不规范问题,这也造成了图书馆编目工作规范化不够。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普及和应用,采编工作也由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转变,工作人员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原来分类、编目、加工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大大降低了劳动时间和劳动成本。采编工作是图书馆生命线,是图书馆编文献资源建设和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各项职能的发挥。只有把握采编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的新特点,认清采编工作的发展趋势,才能保持图书馆在信息服务市场的优势,推动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
3.1 更新工作观念
网络时代早已不是图书馆依靠单纯的手工劳动立足社会的时代,协作协调、资源共享唱响了新时代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以往的图书馆编目人员,由于长期从事着采购、查重、分类、编目、验收、典藏交送等工作,形成了一套较为封闭的工作流程,基本上没有机会与读者进行接触与交流,无法了解各层次读者的需求,与读者产生了距离感,从而导致文献的采购缺乏合理性。在新形势下,工作人员更新工作观念已经成为采编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采编人员必须改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调整相应的管理模式,积极了解读者的需要,为读者创造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的良好条件与环境。对于一些流通次数较少、利用率不高的图书不必购入太多复本,而对于读者需求量较大、较为热门的图书可以多购入复本,满足读者的需求;有些图书投入到流通后因失去时效性、新颖性,丧失了阅读价值,就应该及时下架,更换图书;对于有些分编质量不高、著录项目不全、造成了读者检索困难的图书应该及时返回采编部门进行更正、重编以减轻读者的检索压力。图书馆服务机制的创新就是要全面改进服务的模式和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服务,采编人员不但要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适应工作的新变化,更要有开拓创新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实践,提高采编工作的效率,从而更好地为广大的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3.2 简化工作流程
随着图书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管理应用和普及、网络环境的实现,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流程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优化。传统的编目流程是:著录——著录校对——著录总校——分类主题标引——标引校对——标引总校——计算机改错——打印——校红。这种传统流程工作量大,自动化水平低,人工作业任务重,占据大量时间,采编人员被束缚在大量简单重复的图书加工中。随着编目数据量的急剧增加,这样的工作流程就显得过于繁琐,影响了图书馆服务效率的提高。近年来,文献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了提高编目的效率,新的编目工作正在兴起,其流程为:编目(著录、标引、规范)——编目审校——编目总校。同时,编目工作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献形式编制不同的业务流程,提高采编工作针对性。这样一来,缩减了原来繁琐的工作流程,有利于节约整个采编流程的开支,同时也保证了编目的质量,提高了文献的时效性。可见,简化工作流程必将成为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发展趋势。
3.3 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图书馆概念的提出和建设,文献资源共享成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基石——联机编目,也有别于传统编目工作,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要求。目前,各地公共图书馆普遍使用深圳图书馆研制的信息管理集成系统(ILAS)。通过该网络系统,编目人员不仅可以存取本馆的书目数据库,还可以访问其他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以及以国家图书馆为中心的联合目录数据库,这样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更好地保证了本馆文献的利用时效。联机联合编目事业的发展,一方面为编目人员提供了工作便利,另一方面也对编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图书馆编目人员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基础上,不断钻研业务知识,了解行业动态,研究最新的专业技术,充分利用网上联机编目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加工量,增强准确性和规范性,确保自己能够跟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步伐。这样既可以减少编目人员的工作量,又有益于书目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书目数据质量的统一,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3.4 深化服务,拓展新职能
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所有工作的起点,现代信息资源除了存储在纸制文献资料上,还可以存储于磁、光、电等介质中。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刷型文献和电子文献将长期共存。其中,电子出版物具有体积小、容量大、价格便宜、出版发行迅速、便于实现资源共享、便于检索和利用等优点。目前,各大中型图书馆都建有电子阅览室,可进行学术光盘、磁盘的查询、阅读。部分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在建成本馆书目数据库的基础上,又集中力量整合各自的特色文献数据库,这些各具特色的数据库可以使更多读者了解相关信息。从采编工作的发展趋势看,采编部门应从长远规划、重点服务目标入手,进行业务布局、业务流程的改进和调整,强化业务规范和各项标准,加强专业馆员队伍建设,还可以充分利用馆藏资料和网络信息,研究业务,提高技能,提高服务档次,逐步完善采编部门的工作。因此,采编工作的发展趋势,要求采编人员加强对数字信息进行搜集、选择和整理的能力,同时要求采编人员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各方面、各层次的阅读需求。这也是采编人员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业务素质。
4 结束语
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呈现出来的新发展、新模式、新特点来看,采编工作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文献著录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使得图书馆编目人员的传统职能逐渐弱化,面临工作环境、服务方式的改变。这就要求每一位采编人员都充分认识到采编工作的发展趋势,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做好网络环境下的编目工作。
[1]林泽明.采编工作与管理方式的优化[J].图书馆杂志,2008(3):38-39.
[2]曹阳阳.浅谈图书馆采编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7):88-89.
[3]周红梅.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4):142-143.
[4]姜国屏.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素质建设的必要性[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8(3):27-28.
[5]叶杉.网络环境中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变化及发展趋势[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