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艺术瓷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012-02-15陈盛良
陈盛良
(陈盛良陶瓷工作室 景德镇市 333000)
试论艺术瓷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radition with the modern art porcelain
陈盛良
(陈盛良陶瓷工作室 景德镇市 333000)
笔者从事艺术瓷创作近二十年,和众多同行一样,从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中传承了一整套陶瓷绘画的创作技法。在经历了较长的摹仿古人和大师作品的学习阶段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现和审美风格。可是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最高的追求是自我实现。笔者常常按捺不住表达自我的冲动,不满足于作品自我重复,不满足于与他人的雷同。这也让自己徒增烦恼:如何进行创新?这不仅是个人的困惑,大而化之,景德镇艺术瓷行业也同样面临着如何减少低水平重复和摆脱过多的传统、守旧气息的问题。
谈到创新,与之相对的是景德镇艺术瓷被人诟病最多的便是题材和图案的老套。其实,题材不是也不应是评价作品艺术价值高低的依据。艺术瓷尽可在传统题材的花鸟虫兽人物山水中辗转腾挪,这些内容通过艺人们的娴熟技巧展现后,加上陶瓷自身具备的质感和历史沉淀地文化认同感,天然上具备了艺术品的特征。这是景德镇陶瓷文化赋予的宝贵财富,没有理由作为一种包袱而抛去。需要反省地是许多作品披着传统的外衣,实质却未能体现出传统的审美价值和内在韵味,只是将传统作为叫卖的口号,这很容易给景德镇艺术瓷带来整体的负面影响。
同时,虽然我们在传统题材上仍然可以继承和发展,但前人无数的经典之作很难被超越。传统久矣而不思变,则必然盛极而衰,中医、戏曲、国学、武术莫不如此,这是事物的自然规律。我们可以依赖传统而生存,却无法依赖传统而壮大。艺术底蕴的深浅决定了作品是工艺品还是艺术品。
笔者是倾向于将现代元素融入到传统中的。现代元素,泛指一切可以展现时代特征的题材、技法、艺术审美观和人文精神。“笔墨当随时代”,三百年前的石涛如是说。在创作中展现今人的咏怀、添加时代的烙印会让作品显得更真诚,更有生气和灵气。题材不过是借物咏志的载体,同样的山水既可以作为寄情、隐世的依托,也可以暗喻为对环境的关爱和担忧。作品中展现出对于普世价值的人文关怀,如战争与和平,贫穷与财富,冷漠与温情,将大大提升作品的内涵,开阔创作思路。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或许是每一个创作者都很容易想到的,真正的难度在于如何把握融合的程度以及融合后是否和谐。可以说每一次进行这样的创作,都是经历一次心力和体力的煎熬。没有千百次的尝试与探索,简单地将现代元素移植、拼接到陶瓷上,作品往往让人觉得不伦不类,浅薄可笑。景德镇艺术瓷审美价值的精髓在于“精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必须以此为前提。细致以显其精,会意以现其美。例如新近的人像烤瓷画,只有物的“形外”,既不细致又不会意,几无艺术性可言。因此题材和技法的选择,必须非常慎重。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明,李东阳)。艺术瓷创作便如诗言,瓷器的神韵是永恒的追求,而在传统中借助现代元素或者直接反映时代,有千百条路可走。求索之路虽修远,笔者欣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