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国防部”收回导弹指挥权
2012-02-14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 本报特约记者 武 彦
台湾“国防部”13日表示,为确保台湾“领空”安全,台军防空导弹部队进行整合,指挥权回归“国防部”。有分析认为,从2004年到2012年,在“因应大陆导弹威胁”的旗号下,这个原本为模仿大陆二炮部队而独立设置的导弹指挥部,先后从台湾陆军转移到“国防部”,再移交给空军,最后又重新交还给“国防部”,数年间兜了一个大圈,暴露出台军花费重金和时间推动的“精实案”充斥着混乱和短视。
台军方证实导弹部队变动
据台湾亲绿的《自由时报》13日透露,台军防空导弹、反导作战指挥体系将做重大调整。为应对台海情势变化及军事作战需要,包括“爱国者”、“天弓”及“鹰”式等台军防空导弹作战主力,自2月16日起,将由台空军防空炮兵指挥部转移给“国防部”导弹指挥部。台“国防部”13日发布的新闻稿证实有这样的调整,称“国军”将中高空防空导弹部队整编成“防空导弹指挥部”,隶属“国防部”参谋本部,可缩短指挥链、增加反应速度及决策时间,确保台湾“领空”安全,符合台澎防卫作战的特质。据悉,“防空导弹指挥部”指挥官军衔也将同步由少将提升为中将,首任指挥官将是台空军中将廖荣鑫。
根据台军内部规划,在相关作战管制及部署的划分上,“国防部”导弹指挥部将负责中高空的防空作战及反导作战,以及具有地对地、巡航打击等“特殊任务”导弹的部署及管制。在主力防空导弹部队被划走之后,台陆空军仍各自有野战防空导弹,用以应对敌机攻击,台空军以车载式“天剑-1”导弹搭配35毫米速射炮,防卫各空军基地及重要据点;陆军及海军的地面部队则分别拥有“复仇者”车载防空导弹、“刺针”和“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
8年换了4个指挥部
台军导弹指挥权数年间在多个部门兜了一大圈。2004年,台军宣称由于解放军导弹部队实力提升,“台军沿袭近80年的军种编制将发生重大变化”,陆军导弹指挥部为此改编为导弹司令部,由原隶属于陆军变为直属“国防部”,使台导弹部队一跃升级为独立的第四军种。按照当时的规划,台“国防部”导弹司令部最终掌管超过2000枚导弹,纳编陆军所有防空导弹和海军岸舰导弹部队,包括“爱国者”、“天弓”、“鹰”式防空导弹,以及海军“雄风-1”、“雄风-2”岸舰导弹。
台军导弹司令部成军后主要负责统筹台军联合“反制”作战、导弹防御和联合截击等远距精确战力的构建与作战运用,强化防御性“反制”能力。但由于台军装备的雷达多数编属空军,无论训练或是演习,导弹司令部都必须接受空军方面的指挥调度,致使组织指挥关系复杂,而且台军导弹司令部成军后,在指、管、通、情的一体化运作上出现盲点,系统无法集成。为此,台军导弹司令部组建后曾一度面临被裁撤的命运。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2006年台军将隶属于“国防部”导弹司令部的各式防空导弹部队,移编给空军防炮司令部(后改为指挥部)。
然而,再次调整仍没有明显效果,2011年台空军的防空导弹实弹射击时,竟然有近1/3的导弹脱靶,让马英九非常生气。同年3月,“国防部”决定自2012年起将导弹指挥权收回。据今日新闻网报道,当时就有“立委”质疑指挥权为何一变再变,“国防部长”高华柱回应说,主要是“精实案”整并后勤补保人力,并让导弹部队由真正具导弹专业的人来掌管,而不是由“管飞行的来管飞弹(即导弹)”。
两岸导弹战力都有增长
台“公视新闻网”13日称,防空导弹及反导作战指挥权由空军转移并提升到“国防部”层级,不仅可以避免过去因单一军种指挥衍生的军种歧见,而且一旦两岸情势需要执行防空、反导任务时,也有更多审慎思考的空间,以免因为情报不够充分误判局势。
也有分析认为,原先“导弹指挥部”隶属“国防部”,层级很高,对台湾来说,导弹是一种战略武器。2006年,陈水扁当局突然将各式防空导弹部队移编给空军,使得导弹成为第一线的防空战力,很明显有意与大陆对抗,把战略武器当战术工具使用。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已没有产生一线冲突的即时危机,导弹由空军附属单位掌控已不合时宜,相关调整说明当局有意将导弹作为战略防卫武器使用。
《自由时报》13日称,台军导弹指挥权6年内绕了一大圈,重新回到“国防部”。但台海情势6年来有了剧烈变化,解放军二炮部队对台部署的1000多枚导弹数量虽未大幅增长,但性能及精准度却相对增加,台海情势看似平静,台湾面对的军事威胁实已倍增。报道强调,台军在这6年间导弹及反导战力也有重大成长,除已争取美国出售“爱国者-3”反导系统外,自制的“天弓-3”反导系统性能也有大幅改进;作为反制大陆“撒手锏”的“雄风-2E”巡航导弹也已量产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