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救世主?
2012-02-14本刊编辑部
■ 本刊编辑部
自从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发动双反调查以来,中国光伏界在忐忑不安中等待调查结果;美国双反尚未终裁,欧盟效仿美国再次发难,把中国光伏产业推向灾难的边缘。
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光伏海外市场,德国算是欧盟领袖国,因此寄希望于德国妥协来拯救中国光伏产业成为一种期待。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与中国政府达成通过协商解决中欧贸易争端的共识,被人们视为“利好”消息。
然而欧盟是由欧洲27国组成的经济体,德国总理只能对本国发施号令,却无权干预欧盟委员会的决定。
9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华光伏组件、硅片、电池等产品发起反倾销程序,反倾销调查的产品为硅片、电池、光伏组件等,范围较美国有所扩大,国内数百家企业牵涉其中。
接下来就是欧盟展开数月的调查程序启动,有关中国光伏企业被迫配合调查,最终结果可能不容乐观。
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催生了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也不排除美国大选的政治需要,国际政治经济的纵横交集从来就是国际贸易争端的一种催化剂。随着美国大选、欧债危机落幕,有人认为欧美双反最终可能不了了之,这姑且只能算作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
Q-cell、Rec等国际光伏巨头倒闭了,那是完全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中国并不完全成熟的市场经济使得很多光伏企业虽然面临困境,尤其大的光伏企业暂时鲜有倒闭,但巨大的债务压迫,导致步履维艰。于是它们迫切盼望“救世主——欧美政府能够开恩、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能够援助。
我们无法左右外国政府,的确中国政府可以大有作为,但也绝不可能包揽一切。因此,未来中国光伏企业倒闭,行业洗牌,产业整合将不可避免。适者生存的法则将再次应验。
中国光伏产业没有走完“黄金十年”,便陷入低谷。残酷的事实证明了,过去我国光伏产业单纯依靠投资与规模“大跃进”式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价格战是一剂“毒药”,饮鸩止渴,决不是什么“利器”。未来中国光伏产业必须走技术、质量、成本与市场综合平衡的发展道路,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立于不败之地。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此刻,《国际歌》也许给我们的光伏产业以启示。放弃幻想,夯实基础,创新发展,要靠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