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因素对农药使用的影响
2012-02-14301900天津市蓟县植保植检站王学臣
天津农林科技 2012年3期
(301900 天津市蓟县植保植检站 王学臣)
温度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较高的温度会增强药剂的渗透力,加快毒杀速度,有利于提高药效。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后,药效反而会降低。温度在20~30℃时,用药的效果比在20℃以下的天气效果要好。温度超过35℃时,高温会促进药物分解,降低药效的持久性,同时作物接受雾滴后水分也易挥发,导致药液浓度加大引起药害发生,还易引起人身中毒事故。因此,施药最好选择在晴天上午11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进行,避免在中午高温条件下施药。
湿度 大多数乳剂农药由于湿度大,会相对降低其浓度,同时作物叶片等部位湿度大会加大药液流失,从而降低药效。但喷施粉剂农药有利于药粉与作物茎叶的粘附,则能提高药效。
降水 下雨天喷施农药,药剂易被雨水冲刷而流失,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失效。降水时间较长,又需要防病治虫时,选择没有降水的时段加入适量的黏附剂和辅助剂,如洗衣粉、木薯粉浆水等,增加农药的黏附力。
刮风 大风造成药剂的挥发和散失,不仅浪费药剂,还导致药液漂移增加空气污染和对其它作物产生药害,应利用早晨或傍晚风力较小时施药。喷药时遇到较大的刮风天气,操作人员应顺风前行或背风倒退准确地喷洒药剂。
光照 强烈的光照能加快药剂的挥发与分解,使药效期缩短。如有机磷农药遇光容易分解失效,要利用阴天或晴天的傍晚施药;夜出性害虫白天栖息至黄昏出来采食,比如地老虎幼虫,每当日出后便躲进土壤中,日落后出来危害作物,稻苞虫、卷叶螟幼虫遇晴天高温时藏在心叶和虫苞内,晚上或阴天出来危害作物。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甚至夜间借月光喷施农药,夜出性害虫处于采食危害和受药状态,可提高药效。
(301900 天津市蓟县植保植检站 王学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