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城:剩女的祖师婆婆
2012-02-11翟秋童
翟秋童
吕碧城学养深厚,一生坚持文言创作,拒绝五四以后的白话文学运动。吕词文辞华美,言之有物,更有男子一般的豪纵之气,被称为“近300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在20世纪头20年,中国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景观。比她聪明的没她漂亮,比她漂亮的没她聪明,又聪明又漂亮的没她能赚钱。
其实,她的正经事业是妇女教育。吕碧城23岁就任北京女子师范学堂监督(校长),素有“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之名。她首先提出了“对于国不失为完全之国民,对于家不失为完全之个人”的理念,认为女子教育不应是培养贤妻,而是应该培养出与男性同样具有个人和国民双重身份的知识新女性。虽然出道之前一本教育理论的基础书籍都没有看过,但是她博闻广识,善于总结,把中国传统美德与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结合起来,把传统学问与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使该校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亦舒说,女人要人格独立、经济独立,才不会做男人的附庸。吕碧城就是这样的女子。她不仅特立独行,更精通陶朱之学,曾经颇为自得地说:“余素习奢华,挥金甚钜,皆所自储,盖略谙陶朱之学也。”此话不假,想来以吕碧城那样花钱如风卷残云的女子,本身没有父母荫庇,自己再不努力赚钱,岂不是当真饿死?她寓居上海时,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自建洋房别墅,钢琴油画点缀其间,备极富丽。她在上海自掏腰包提取十万巨资捐赠红十字会,后来在海外也曾两次捐款,用于宣传保护生态环境。可见吕碧城,真富婆也。
吕碧城风华绝代,倾倒豪杰无数,又曾担任袁世凯的秘书,算是当时文娱界的大腕。然而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摩登女性,却终身未嫁。她幼时与同乡订了娃娃亲,后因家道中落,对方退婚。严复等人竭力撮合她与驻日公使,也没成。后来吕碧城与袁世凯次子袁克文诗文唱和往来频频,好似郎情妾意,于是有好事者以袁克文征求吕碧城意见,吕碧城微笑不答,再提,答曰:“袁属公子哥儿,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听那口气,隐约是看不上袁二公子的意思。
吕碧城自己倒非常淡定,自谓“所遇迄无惬意者”。她对自己婚姻不成的惨淡结局作出过这样的解释:“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早有妻室,汪季新年岁较轻,汪荣宝尚不错,亦已有偶。张啬公曾为诸贞壮作伐,贞壮诗才固佳,奈年届不惑,须发皆白何!”梁任公是梁启超,汪季新是汪精卫,汪荣宝是民国元年的临时参议院议员、后来的比利时公使,诸贞壮亦是当时的文艺名流。你若是以为只要名声显赫家赀万贯就有机会一亲芳泽那就错咯。后面还有一句呢:“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没素质的土鳖再有钱人家也看不上呢。
择偶的条件这么苛刻,年纪大的小的都不行,没地位的不行,没文化的也不行,您确定您真的是在择偶吗?试想以她的诗词造诣,偌大中国能承她高看一眼的不过寥寥数人而已,刨去已有妻室的,剩下的恐怕五个指头都数得过来。因此吕碧城高不成低不就,屡屡错失机缘。
好在吕碧城看得开。中年以后,她只身环游地球,于东西方文化交流上贡献良多。她断荤食蔬,撰写《谋创中国保护动物会缘起》,在1929年国际保护动物大会上登台演讲,頭戴珍珠抹额,身着晚装大衣,一时风采,让人倾倒。
吕碧城归国之后已年近半百,故人陆续凋零,她的性格越发孤僻,每日沉溺禅悦。偶起兴致,填了一阕《汨罗怨》:“认斜阳,门巷乌衣,匆匆几番来去?输与寒鸦,占取垂杨古。”这是忧国忧民,是感伤抒怀,还是一个渴望被人温暖而不得的中年大妈的嗟叹?时光的年轮碾过,没有一个等你没牙了他就嚼碎了再喂给你吃的糟老头,即使才华再高,资产再多,晚年的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可言?
吕碧城生逢乱世,却出尽风头,活出了性情。至于一生未婚到底给她带来的是喜悦还是悲哀,后人就无从揣测了。
编 辑/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