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纯清“猛药”治吏

2012-02-11刘爱成张建魁刘元亮

西部大开发 2012年1期
关键词:山西转型发展

刘爱成 张建魁 刘元亮

山西省为何下大力抓干部作风建设?其效果和影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

原来这是实现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出的“五年时间再造一个新山西”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

进入2012,伴随着干部作风的转变,“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其他举措也一个接一个推出。

进入2012年初,始于2010年夏的整风肃纪行动又在三晋大地取得新成效,仅一个月就有540名公职人员因“上班时间迟到早退、玩电脑游戏、到休闲娱乐场所活动、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参与赌博等”受到查处,还有294名领导干部被追究责任,引发全国舆论关注。加上上次查处的500多人,不到一年半时间,山西共查处违纪违规公职人员1300多名,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干部作风也有了明显转变!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的治晋方略里,干部队伍建设被列为议事日程的重中之重。

为此,在袁纯清上任不到百日,就以整顿纪律作风为切入点掀起了“治吏风暴”。一年后“回头看”,他将此举引向深入,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使整风肃纪常态化……

在亲眼见证和感受山西新变化之际,记者与袁书记面对面,听他畅谈施政理念、兴晋方略、治吏之策、为官心得,还有那份深深的民生情怀……

提出“再造一个新山西”

2010年5月31日,时任陕西省省长的袁纯清,被中央任命为一河之隔的山西省省委书记。

对山西,袁纯清并不陌生。二十几年前,他在团中央任职时,曾带一个工作队到山西晋中地区抓了几个月的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跑了10多个县,后又与山西做了近10年的“邻居”。

此时,袁纯清面对的是这样一份成绩单:“十五”末的2005年,山西GDP在全国排第十六位,2009年又因国际金融危机落到全国第二十一位,先后被广西、内蒙古、陕西、江西、天津等一些经济总量长期排在山西后面的省份超越,4年退了5位。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5个百分点。

袁纯清说:“作为能源资源大省,山西不转型就没有出路,不转型就没有发展、没有和谐,也没有民生的改善。”上任的头几天,他走访了人大、政府、政协等几大班子,开了很多座谈会,听取了各部门各方面对山西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第六天开始,就踏上了基层调研之旅。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到山西的第一个任务就应该是调查研究。这次调研花的时间较多,共用了近一个月时间,跑遍了全省11个市,走了近70个县(市、区)。可以说是日夜兼程,每天要消化很多东西。”袁纯清说那次集中调研收获多,得到的启发也多。2011年,他又用11天时间集中走遍了沿黄河的18个县,其中绝大部分是贫困县,全省119个县(市、区)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县没去过,被一些媒体称为“下基层最密集的省领导”。

正是受到上任伊始调研的启发,袁纯清提议确定了19个关乎山西“十二五”发展的重点课题,由省委书记、省长和所有省委常委、副省长每人领衔一个,进行专题研究。他领题调研山西城镇化发展战略,完成了40万字的调研报告,提出“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化发展思路,促进了山西这个老工业基地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其中,“一核”是指太原都市区,“一圈”是指太原、晋中、吕梁等30个县(市、区),“三群”是指晋北中部城镇群、晋南中部城镇群和晋东南中部城镇群。调研结束,他们专门拿出3天时间,对这些课题进行集中交流研讨,形成共识和集体决策。

2010年7月29日,山西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大会,袁纯清发表了题为《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的讲话。讲话近3万字,提出了山西发展的总体目标:“把山西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再造一个新山西。”袁纯清讲得质朴深刻、激情昂扬,干部们听得耳目一新、精神大振。

这就是后来被山西干部群众经常挂在嘴上并落实到发展中的“7·29”讲话,袁纯清为3500万山西人民提出了“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构想。

什么是“新山西”

山西省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初袁书记提出“再造一个新山西”的目标,引起了全省人民的共鸣,振奋了全省人民的精神,但也有人提出:什么叫“再造一个新山西”,把原来的山西放在哪里?

“我说的‘新山西是建立在转型基础上的,就是在发展理念上,由传统增长方式向以人为本、转型发展和科学发展转变;在发展模式上,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在产业结构上,由资源型产业一支独大向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转变……‘新山西最根本的内涵是有效破解资源型地区发展瓶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袁纯清充满信心地说。

后来,他将“新山西”概括为五个“新”:一是绿色的新环境,把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作为最重要、最基础的民生工程加以推进实施,让绿色成为山西的主色调,切实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二是转型的新业态,全面推广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发展方式,走出资源型经济全面转型的新路子;三是宜居的新生活,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收入水平、健康水平、科技教育水平,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是平安的新形象,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稳定好转、根本好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五是自信的新风貌,山西人民在转型跨越中展现出良好精神风貌,开放、诚信、勤奋、创新,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幸福、更自信。

2011年10月,袁纯清在山西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上描绘出山西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经济总量有新提升、产业发展有新体系、区域发展有新格局、民生福祉有新水准、社会管理有新作为、生态环保有新局面、发展环境有新气象,其中还包括10个具体的指标值,使老百姓感到“新山西”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两个“转变”最重要

如何实现山西发展的总体目标,怎样才能“再造一个新山西”,是袁纯清最为倾心的问题。

袁纯清重点提到了两个“转变”:首先是转变观念,其次是转变作风。这二者的主体都是人,尤其是各级干部。

说到转变观念,袁纯清说:“我国东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很多省份的工业化已经完成,它们的问题主要是提高质量。而像山西这样的中西部地区,既有质量问题,又有速度问题,有双重压力。对山西来说,应该从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发展。这就是转型,山西要向更高一级的文明转型。这在山西具有历史意义,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所以,我们的压力很大。实际上,我认为这种压力并不在于形态的表面,而在于人的思想观念本身。过去山西靠资源,认为‘资源为王,现在要进入新的领域,不少人从思想上会有一种排斥。这就需要首先在思想上进行革命,改变观念。同时,我们也缺乏进军新领域的知识。我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是要讲科学,要有专业的知识,掌握专业的本领,也就是我们说的能力。现在我们的发展能力还不够。”

山西要更新观念,煤炭自然是避不开的话题。

“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煤炭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更是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资本,山西的工业新型化在一定程度上讲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袁纯清说,他将煤炭行业乃至整个山西经济的未来发展提炼为“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

饱受诟病的山西煤矿安全形势,近两年有了重大改变。据袁纯清介绍,“去年,山西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085,比国内百万吨死亡率0.564的平均数低了很多,居国内领先水平”。

分析其原因,袁纯清说:“第一,得益于煤炭資源整合,现在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关闭,原来的2000多个煤矿已整合为1053个,几千个‘煤老板变成130个矿业主体,好管了。第二,加强了两个责任,一个是政府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一个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使安全生产的工作和制度都落到了实处。第三,严格管理和监督,使出了一些‘杀手锏,如实行全员培训,凡是下矿职工,须接受安全培训,‘三项岗位人员(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实行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煤矿通风区长兼任矿长助理,加强煤矿‘一通三防(通风、防尘、防瓦斯、防火)管理工作,着力解决煤矿瓦斯事故这个‘第一杀手等,共制定了包括煤矿在内的12个行业和领域的118条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的规定,很管用。第四,全面推进新工艺、新设备,所有的煤矿都要实行机械化开采,信息化管理。”

谈到转变作风,袁纯清告诉记者:“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也是执行力的具体体现。所以,山西要下大力气加强干部作风和本领建设。”这是两年来山西大力推行一系列整风肃纪举措的初衷所在。

为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管理,山西省委制定了新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在经济发展指标、安全生产、和谐稳定及党风廉政建设四个方面实行百分制考核。每年省委常委分别对各市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排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任用、奖惩挂钩。比如,只要发生一个重大事故,相关人员和单位就将失去评优资格。

“有人说,晋官难做。但我说,无论做什么官、在哪儿做官,都难做。”袁纯清说,“解决困难的过程,是主观与客观对峙和转化的过程。如果你害怕困难,你就会觉得难;如果你勇于面对困难,就会看到每个困难的背后都有成功在等待,你就会对攻坚克难充满信心,就会不断开创新的天地。” (摘编自《环球人物》)

猜你喜欢

山西转型发展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