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姑娘”再立潮头

2012-02-11张义学

西部大开发 2012年1期
关键词:大寨

张义学

郭凤莲,在她六十六年的岁月里,几番沉浮,几度起落。她曾经荣耀地站在虎头山上放声高歌,也曾经失意地在家中闭门苦思。如今她正沉着练达地驰骋于商海,带领大寨人勇立潮头,迎风破浪。

郭凤莲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改革开放以前,随着“农业学大寨”的浪潮她就红遍了全中国,小平南巡后,她又带领大寨人商海弄潮,再次频频出现在国人的视野中。

“铁姑娘”队长

元宵节后的正月十六晚上,大寨村口篝火冲天,如同白昼。本刊记者看到郭凤莲陪着来大寨的老领导、老朋友们,围着篝火扭秧歌,步履稳健,神采奕奕。焰火升空的间歇中,她又走向锣鼓队,和村民们一起敲起了锣鼓,紧凑而喧嚣的锣鼓声中,只看到鼓槌在她手中飞舞,英姿飒爽,干练的“铁姑娘”本色依旧。

“每年正月初二起,就有回山西老家过春节的老领导、老朋友们来大寨看望村民,他们这么关心大寨、这么挂念大寨,令我们心里很感动……”正月十七上午,郭凤莲说这话的时候,刚刚在自己家里为老朋友们做过一顿纯正的大寨家常饭。“我每年也在正月里邀请关心大寨的朋友们来大寨看一看,住一住。”言语中透出大寨人特有的热情。

郭凤莲是大寨村的媳妇,也算是大寨村的姑娘。她告诉本刊记者,“我本是出生在大寨村前边的武家坪村,三岁那年,我的母亲就去世了,从此寄居在大寨村的姥姥家,我是在大寨村长大的”。

因此,郭凤莲的青春岁月都倾注在大寨的艰苦生活中,很早就跟着陈永贵、贾进财、宋立英等大寨劳模们垒坎平地,筑坝造田了。1963年,她同当时的“铁姑娘”们一道投入到了“先治坡后治窝”的劳动。1964年,年仅17岁的郭凤莲担任“铁姑娘”队队长,带领那些花季少女与男社员一样战天斗地,改造家乡落后面貌。

“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使老支书陈永贵、“铁姑娘”郭凤莲等大寨人与大寨一起站到了历史的舞台上。陈永贵擢升后,1973年6月,26岁的郭凤莲成为大寨党支部书记,年轻的郭凤莲接过“大寨”这面大旗。 那段时期,郭凤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并受到毛主席、周恩来、李先念、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热情接见和赞扬。

周总理在大寨接见郭凤莲的那张照片,流传久远。“可没有人知道,我在总理面前穿的那件衣服,还是刚从一个好姐妹身上脱下来的。她刚做的新衣服,哪舍得给我借?可我要见周总理了啊,身上的衣服补丁摞补丁。” 郭凤莲回忆起当年的艰苦生活,“当年改造大寨时,每年能穿破十几双鞋子。劳动量大,身上的衣服也不耐穿,都是打着很多补丁的。”

“穷则思变!”郭凤莲向本刊记者感慨地说。

从郭的履历来看,从1968年至1978年的十年间,她虽然在大寨工作,但身兼数职,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昔阳县委委员,中共昔阳县委副书记,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1977年当选为中共十一大代表,中央候补委员,1978年当选为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

沉寂十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劲风让大多数中国人欢欣鼓舞,却把参会的中央候补委员郭凤莲吹得有些迷惘。会后回到大寨,她还是像过去一样,一边组织社员学习中央文件,一边利用冬季农闲和大家一起修地垒坝。

慢慢地,她看到了小岗村发生的一切正在全国席卷而来。

郭凤莲的内心并不能平静,因为质疑大寨的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多。大力支持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明确宣布:安徽决不再组织参观大寨。

这让刚过而立之年的郭凤莲感到猝不及防,她似乎已经感到,大寨执掌了16年的中国农村建设大旗将从自己手中悄然滑落。

1980年9月,郭凤莲收到了一份意外的通知,这份来自昔阳县委组织部的通知中说:即日起你调离大寨村,工资定为行政24级,工龄从今天算起。郭凤莲哭了,之后她说,“服从党的调动”。

“服从”后, 她先后在晋中果树研究所副所长、昔阳县公路段党支部书记两个职位上沉寂地度过了10年。

再做领头雁

在群众的呼吁声中,1991年11月15日,郭凤莲再次被任命为大寨村党支部书记,这次回来的她已经45岁,心里头憋着一股劲儿。她在老劳模、老党员和村干部的联席会上深情地说“父老乡亲们,咱们再扑下身子干吧!”

郭凤莲看到村民们还住在当年大寨集体修建的“火车厢”式的靠山窑洞里,发现村民的思想普遍处于迷惘状态,见了她有诉不完的委屈,淌不完的眼淚……这令郭凤莲心情十分沉重,该怎么办呢?

在村民大会上,郭凤莲沉痛地说:过去是全国学大寨,现在需要的是大寨学全国。“我组织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租来大轿车先去了临近河北省的一个村庄——获鹿县高前村参观学习。高前村因为发展多种经营,村民大多住上了两层楼,生活富裕程度令大寨人不敢相信高前村还是农村。”郭凤莲对本刊记者说,“当时,没有钱去更好的更远的地方,只能就近让大寨人开开眼界,看看别处的农民在干什么,别处的农村在如何发展。”

郭凤莲挑起了二次创业、重振大寨的担子。她自己也跑出去开眼界、长见识。

郭凤莲想给全国几个著名的农村劳模写信问计,但提起笔却写不下去,有时写好了却又撕了,再写再撕,还是没有勇气向老朋友们寄出去。丈夫贾富元鼓动她说:“写信慢,不如咱走出去快!”几天后,郭凤莲和丈夫贾富元到了上海。在上海,他们得到了解放日报社领导的热情接待,并由记者牵头和一些企业洽谈项目。

当时的大寨,错过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许多发展机会,万物复苏,百废待兴。“我去大邱庄洽谈,当时的禹作敏书记也愿意和我们大寨合作搞一个化工项目,并拿出50万元预订我们的化工产品。我们还没来得及庆贺这一单业务顺利敲定呢,禹作敏书记就因其他错误被查处了,大邱庄的50万业务就泡汤了。”

人常说,创业难,二次创业更难,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市场经济中二次创业难上加难。郭凤莲带领大寨人的二次创业,和当年陈永贵书记一样,许多企业都是白手起家干起来的。

1992年大寨成立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大寨想因地制宜地建一个水泥厂,苦于贷不到款,在山西省领导的帮助下招商引资。“香港的黄先生听了大寨创业故事后很感动,在参观虎头山的过程中就和我们签订了合股建厂的协议。”郭凤莲对本刊记者说,“似乎是要让虎头山为我们做个见证,要让大寨的老劳模们为合作做个见证。”

“在铁道部的支持下,大寨修建了一个煤炭发运站。” 郭凤莲说,“这个发运站每年稳定地为大寨创造了很多经济效益。”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郭凤莲开创煤炭发运站,水泥厂、衬衫厂、羊毛衫厂、贸易公司等十几个企业。她请专家,学经营,学着商业谈判,甚至学着陪笑脸求人。近20年间,经历了风雨,也看到过彩虹,到2009年,大寨注册成立了“大寨集团”,郭凤莲出任董事长,2003年、2008年她连续当选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2009年1月18日,又荣获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荣誉称号。

大寨企业的产品,绝大多数打的是“大寨牌”,不仅如此,还进行了“品牌”的有效扩张:三家合资企业中,仅“大寨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就使大寨人“坐享”20%-25%的股份。

如今的郭凤莲,使大寨完成了从昔日“政治品牌”到今朝“经济品牌”的华丽转身。

再造新大寨

从当年“全国农业学大寨”到“大寨学全国”这样的转变不容易,而郭凤莲和大寨人做到了。大寨通过自我奋斗,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确实获得了巨大发展。

社会还在转型发展期,郭凤莲在想如何再造一个新大寨呢?

她认为,现在的大寨其实跟“农业学大寨”那会儿比起来,已经是一个全新的大寨了,是改革开放的大寨。大寨现在的“变”和过去的“变”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变”。就大寨的“十二五”规划来讲,大寨的本质不能变、大寨人的精神不会变,还将打好大寨的经济品牌。

大寨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并没有什么太优越的地方,但是大寨有它的本色——条件好了可以利用条件,条件不好可以创造条件。大寨地方很小,村就在那个山沟沟里面,虽然和昔阳县城是相接的,但是因为背后都是山,走到山前就走到大寨的根了,发展的空间有限。“所以,老大寨还要保护着,不能被拆掉。要是没有大寨的形象了,游客们看啥去?”等到高铁修通经过大寨,到那时大寨到北京就只有两个半小时。来的人更多了,大寨要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酒店不能都盖在大寨村里。所以,未来的“大大寨”、“新大寨”要向周边扩展,会像一个城市一样。要让大寨打开大门走出去,往城市发展。

郭凤莲告别了“铁姑娘”旧形象,二十年再创业,她又赢得了新的身份——她将自己成功打造成大寨品牌的代言人。

幸福吗?山西改革创新研究会的冯娟姑娘问郭凤莲。“幸福是先有苦,后有福;只有吃了苦中苦,才能深切地感到甜蜜和幸福”。郭凤莲对冯娟姑娘和本刊记者这么说。

猜你喜欢

大寨
大寨:70年的“变”与“不变”
学大寨驻村感怀
过去的苹果
郭凤莲:昔日“铁姑娘”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大寨精神新启示
对话郭凤莲
新时期大寨精神解读
1978年:陈永贵面对大寨黯然失色
赤橙黄绿新大寨
写在这个专栏前面的话/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