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少奇女儿:父亲不限制我们的政治取向

2012-02-11刘潇潇

文史博览·文史 2012年11期
关键词:刘涛野餐毛主席

刘潇潇

在中南海里,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我父亲是一个工作特别认真的人。我的印象里,像邓小平叔叔、杨尚昆叔叔都经常带孩子们去野餐,我们见了就羡慕,就向父亲“抗议”,可是父亲总会很认真地说,不行,我没有别人聪明,我的文件老也看不完,我不能带你们去野餐。

我的父亲和母亲都喜欢读书,热爱思考,我们家的孩子自然而然也都特别爱看书。我父亲教育小孩的原则是把握住道德的底线,然后给孩子尽量大的自由空间。他常说,孩子不努力学习要管,不礼貌要管,道德品质不好要管,其他的东西,就没必要管了。甚至,政治取向都不会限制的。他们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所以孩子们在父母面前不会因为害怕而不敢说心里话。

我哥哥刘源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写字课的作业得了2分,那时候5分最好,2分等于不及格。我父母一般不要求我们的分数,但是他们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我哥哥只得了2分,我妈妈就找他谈话了。我哥哥心里很清楚,一进妈妈房间就自己认错。妈妈没有再去批评他,而只是说,好,看你行动吧。果然这以后我哥哥练字很下工夫,现在我哥哥是我们家所有孩子里写字最漂亮的。如果当时父母絮絮叨叨批评他的话,可能反倒会造成他的逆反心理,使他不愿意练字了。我觉得父母在这方面还是很成功的,他们充分相信孩子,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自己想办法把事情做得更好。

我的姐姐刘涛挺会读书的,“文化大革命”前考上了清华无线电系,但是可能学工科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她中途就想换到外语系去,我父母觉得不能轻易地就换专业。刘涛很聪明,就跟李讷说,去找你爸爸给我说说情,因为我爸爸会听你爸爸的。结果,毛主席还真的一本正经地给我父母写了封信,说是不是还是应该让孩子学她们喜欢的专业比较好。我母亲给毛主席回信说,我们不是说不让她学她喜欢的专业,只不过我们希望她不要一碰到困难就放弃。后来我母亲碰到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说你们考虑得对。现在看他们讨论的这些事情,和一般家长讨论的没什么两样。

我们的父母给每个孩子都制定了一个成长时间表,这个时间表并不是说什么时候要考上什么学校或者拿到什么学位,而是比如说9岁学会骑马、骑自行车;15岁要能够独自出门,等等。我姐姐平平15岁的时候,独自到农村去找我母亲,那时候母亲在农村参加“四清”运动。父亲告诉她,你自己买票,坐火车,自己到农村去找妈妈。这实际上是父亲给她安排的一次“考试”,其实我姐姐14歲生日的时候。父母就很正式地给她写了一封信,告诉她,你已经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有些事情你该懂得自己努力,你该懂得自己克服困难,要开始慢慢学着承担起自己生活的担子。这是一封很正式的书面的东西,不是父母唠唠叨叨给你说几句话,这样小孩子就会非常重视,并且有时间慢慢琢磨父母的苦心深意。

(责任编辑/叶 筱)

(电子邮箱:wind.0116@163.com)

猜你喜欢

刘涛野餐毛主席
“闺蜜值满格”的秦海璐和刘涛
野餐
阳光野餐季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野餐
特殊的摄影集感恩父母
马铃薯主粮化
特殊的遗产
我们紧跟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