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防卫报告重点琢磨中国海军

2012-02-11

环球时报 2012-02-11
关键词:军事力量争端海洋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蒋 丰 李 珍

10日,日本防卫省智库防卫研究所发表“以中长期角度分析中国安全战略政策和军事趋向的年度报告”——《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1》。共同社称,这份报告反映出强烈的对华警惕感,认为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正在加强军事力量以确保能源资源供应并与美军抗衡,而“这将影响日本的安全”。《读卖新闻》10日指出,这份报告给日本“敲响了警钟”,“因为军事力量的增长,中国外交采取强硬姿态的可能性也增加了”。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这份报告共分为前言、向海洋发展的中国、在东海引起摩擦的中国、挺进海外的中国海军、人民解放军在外交政策上的抬头、结束语6个部分。报告包括中文、日文、英文三种版本,其中中文版和英文版为暂定版,正式版将于2月17日出版。去年,该所组成《中国安全战略报告》编辑部,推出创刊号,今年是第二次出版。编撰者称,和去年的报告相比,“第二期报告侧重于当前国际社会所关注的中国海洋问题,探讨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海洋战略趋向,中国的南海政策和活动,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行动,解放军在外交上的抬头等”。防卫研究所称,该报告是“以研究者的立场编辑,并非代表日本政府或防卫省的立场”。

日本《产经新闻》10日引述该报告的分析称,在有着丰富未开采天然资源的南海,“越南、马来西亚已先行开采,而中国正强化主张,构建对自己有利的立场”。报告指出,在面朝南海的海南岛上,中国推进新型核动力潜水艇配备,是为了“将向西太平洋扩张变为可能,并防止美国海军介入”。此外,报告预测:“如果中国增强在东海的军事力量,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强硬姿态的可能性也会增高”,因此“有必要在日本近海注视中国海军的动向”。

在“向海洋发展的中国”一章中,报告称,目前“中国海军并不仅是在构建限于台海出事时阻止美军介入的能力并将之实战化,而开始着眼于建立堪与美国海上军事优势相对抗的海军力量”,“中国海军战略和作战范围已经超越了第一岛链逐渐朝第二岛链扩大,而且在谋求加强远海的机动作战能力”。“中国至今未提出综合性的海洋战略,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至今没有过发展海洋事业的方针和研究。”

日本防卫研究所一位参与制作《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1》的研究人员1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报告是从“更加广阔的视野”进行研究,不仅注重军事角度,还注重能源角度、地域关系角度。该报告研究的主要疑问是:中国军事力量发展后,是否有可能把“能源外交”转变为“能源军事”,或者说是以军事实力做“能源外交”的后盾;中国军力特别是海军发展会给周边国家关系、周边海域关系、亚洲以及亚太地域关系带来什么影响。

这位研究人员表示,中日两国近年来在防务方面有所合作,比如在推进反海盗活动等非传统合作领域,但日方更看重中国另一方面的问题:目前,中国除了与印度有陆上领土争端以外,其他的争端都是在海上,即“领海争端”,“而这些争端又都涉及到日本的利益”,“希望本报告为加深有关中国政策的讨论,促进日中防务和安全对话作出贡献”。

该研究人员还称,从目前看,中国的海洋战略还不够清晰、完整;而日本作为一个“海洋国家”,海洋战略也不清晰、不完整。在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下,日中两国都会重新调整、制定海洋战略。他还认为,美国虽然提出了“重返亚洲”的战略,但美国军费有所减少,美国也表示今后不会同时进行两场战争。这表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防卫作用可能会加重。▲

猜你喜欢

军事力量争端海洋
复合相互依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模式选择
2030年的世界格局与大国博弈方式展望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军事力量海外运用的国家利益分析
应更加灵活地运用军事力量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争端解决机制是WTO对全球经济稳定的最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