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图书馆对读者阅读之深度指导

2012-02-11王迎红梁凤娟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书目讲座名著

王迎红,王 蓓,梁凤娟

(长沙理工大学,长沙 410114)

1 引 言

近些年来,随着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强力推进,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读书活动,国民的阅读之风已日渐兴起,阅读率也呈现出增长态势。然而,据中国科学出版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1】,国民图书阅读率2009年为50.1%,比2008年仅上升了0.8%,其增长速度依然缓慢。数据同时还显示,有“32.1%的人对自己的阅读情况不满意”,“只有1.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因此,国人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之所以这样,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读者的阅读指导缺乏深度。现采用的方式大都流于形式,呈现表面化、一般化,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去主动阅读和持续阅读,最终进入深阅读状态,实现阅读的目的。

所谓深阅读,是一种水平较高的深层阅读,能让读者获取深厚的知识、提升理解力。要实现深阅读,必须有阅读的深度指导。图书馆如何对读者进行深度指导?本文试图围绕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2 指导读者阅读是图书馆的责任

阅读是需要指导的。我们说倡导全民阅读,其意就是号召全体国民都来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提高国民和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但如何把书读好,如何把自己从“能”阅读者变为“会”阅读者,读者需要图书馆提供支持、帮助和指导,包括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的理论和方法、阅读的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表现出“公共性”的特征,就决定了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场所,还承担着指导社会阅读责任、传播文化与终身教育的责任。

3 图书馆对读者阅读之深度指导方略

3.1 做好导读工作

“导读”,按《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对读书给予引导:指导阅读。”对读者而言,导读就是引导读者读什么书,怎么读。我们知道,图书馆,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图书馆,藏书量大,门类较多,而读者特别是新读者对藏书内容知之甚少。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文献,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所需要的书籍,就成了十分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图书馆应该提供导读服务。有的报纸常在第一版将本期认为应该读的几篇文章的标题录上,然后,用图形框起来,冠以“本期导读”、“为您导读”;有的期刊常将本期的重要文章标题印在封面上,引导读者去阅读;有的书籍为了告诉读者如何阅读书中所收录的每篇名著,将书名直接冠以“名著导读”,这都是导读。导读,有多种形式。最主要的有各领域专家学者从文献中选择与遴选所编的推荐书目(即导读书目)或开列的书单。

导读,是图书馆一项重要的业务工作,它给读者阅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让读者获益匪浅。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介绍与编制推荐书目

“推荐书目”,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些好的图书介绍给读者,希望使用和接受。“是针对某一特定读者群或特定的目的,围绕某一专门问题,对文献进行选择性的推荐,以指导自学或普及知识而编制的书目。”【2】推荐书目的目的是指导阅读。一份好的推荐书目,能引导读者从浩繁的书海中挑选出自己喜爱或需要的书籍。

表1 传统经典阅读推荐书目(部分)

推荐书目,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据史料记载,现今见到的最早推荐书目出现在唐代末年,被后人称为“唐末士子读书目”【3】。之后,元代的程端礼、明末的陆世仪、清代康熙年间的李颙,道光年间的龙启瑞、光绪年间的张之洞等人相继推出了书目。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推荐书目逐步进入了繁荣期。主要表现在:推荐书目的开列者更加多元,不仅有名家学者,还有平民百姓;各种不同类型的推荐书目不断增多;书目知识内容覆盖面较广,涉及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教育、科技、自然等);在读者对象方面,更加注重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为使读者对推荐书目有所了解,笔者在这里提供几例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书目,供读者参阅。

表2 中国影响书目(部分)【4】

表3 外国影响书目(部分)

除上述推荐书目外,还有一些名家推出了“阅读起步者”、“科普读物”、“推理小说”、“自然读物”“连环画”等类别的最佳书和供“小读者”、“老年人”阅读的书单。值得一提的是,还有林芳同志根据苏州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八家公共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情况作了统计后,推出了小说类和非小说类排行榜前50种图书。这些图书、可供读者借书、买书、读书、藏书时参考。图书馆应将已有的各类有代表性和有影响的书目进行梳理,在馆内阅览场所或宣传窗内或图书馆网站上公告于读者,或编印成册发给读者,让每位读者了解。

在向读者介绍以上书目时,须指出的是,虽然这些书目为名家精心编制所荐,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但由于推荐者受时间因素、个人视角、乃至兴趣爱好的影响,导致有的书目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主观色彩,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允。因此,读者在选择图书时,不能完全依赖于它们,而要多加比较,才能准确、科学、客观地遴选读书。

在推荐书目时,可以将一些经典名著和现时优秀读物,分别列为“必读”书目和“值得读应该读”书目,将这部分书目作为推荐书目的核心内容,让读者了解历史、国情,了解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风貌和精神文明成果。

在现有的推荐书目中,综合类和文史类占据主流,数量大。但专业学科领域(如自然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等)及实用类领域(如保健、理财、炒股、旅游、饮食、休闲等)却是空白或者不足。专业学科推荐书目的不足,给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读者,特别是在校大学生选择图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弥补这一缺陷,图书馆应约请该专业领域有一定权威的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选题编制推荐书目。对实用性领域的推荐书目,图书馆可组织馆内人员自行编制。编制书目时,不要简单罗列书名,要对每本图书撰写内容提要。包括:作者姓名、中心思想、创作时间、意图以及该书的内容特点分析与公正客观的评价。

(2)运用“导读书籍”和书评做引导

推荐书目是指导阅读的导读书目。这种书目只提供书名,并不对书目中所收录的每一部作品或每篇文章进行介绍。除了人们普遍使用的这种阅读指导方式外,还可直接运用导读书籍、书评的形式为公众提供阅读指导。这类书籍,包括一些“名著导读”、和具有“导读书籍”性质的名篇“举要”、名篇“选释”、要籍“精诠”等,如中华书局的“中国古典名著导读”、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等。在这类书籍里,作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全书的写作背景、内容、观点、学术价值,进行了解读。讲评结构分明,脉络清晰。读者阅过作者的讲评后,就对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引起了阅读的兴趣与注意力。

(3)编印导读类杂志

据了解,我国华东地区有些公共图书馆编辑了导读型公益性内部交流杂志,这些杂志刊名各异,如浙江杭州图书馆编印的《文澜》杂志、江苏太仓图书馆编印的《尔雅》杂志、苏州图书馆编印的《今日阅读》杂志、山东聊城图书馆编印的《海源阁》杂志、上海虹口区图书馆编印的《虹口文化》之“绿土”专刊,等等。这些杂志,向馆内外读者、图书馆界与阅读界人士广为散发。导读类小杂志的出现,对指导读者阅读、推动全民阅读,作用不小。这些图书馆的做法,值得学习与借鉴。

3.2 举办讲座

“在世界图书馆界,讲座作为传播文化普遍存在。”【7】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常年举行讲座。我国上海图书馆开设讲座(简称“上图讲座”)已有33年的历史。继“上图讲座”后,我国不少大中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深圳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湖南图书馆、中山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四川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白云书院等,每年提供大量的公益讲座,吸引了大批读者听众涌向图书馆。“上图讲座”固定听众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办得最为出色,自1978年创办开讲到30周年喜庆时,已累计讲座1 627讲,直接听众达96万多人次,在读者、学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上图讲座”已成为一个文化品牌,荣获文化部首届创新奖。实践表明,举办讲座是图书馆一项重要的业务工作,也是指导读者阅读的一种方式。

图书馆可根据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常见问题,进行辅导性讲座,以对读者“解惑”;亦可专门针对推荐的某些名著进行“阅读名著”系列专题讲座,以提升阅读质量,推进阅读向纵深发展;还可像上海图书馆那样,围绕时政、文化艺术、社会法律、科学教育、经济金融、健康生活等领域的热点与广大市民所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题,邀请有权威的学者名流到馆开讲,以满足各种职业群体、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的听众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精神的追求。

3.3 引导读者阅读经典名著

上面所述推荐书目中,不少书籍是中外经典名著。指导读者进行阅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读者阅读名著,进行“深阅读”。所谓经典名著,我以为,是指那些超越历史时空,流传、影响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一直被人们诵读不忘,有价值的作品。它们真正反映和揭示了人类最本质的东西,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的许多不朽名篇,堪称是一束束瑰丽的花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社会意义。我们倡导阅读经典名著,然而,图书馆在指导读者阅读时,这项工作常常不到位。加之网络阅读的兴起和人们急功近利的实用式阅读,分流了传统阅读的人群;还有人认为经典多用文言文表述,语句生涩难懂,读起来困难,使经典阅读遭遇到挑战。尽管绝大多数人依然喜爱名著,但阅读面不广。图书馆应设法通过以下努力摆脱这种矛盾的尴尬局面,引导读者实现阅读经典的回归。(1)明确阅读经典的目的。阅读经典,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中华悠久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这是每个国人所承担的历史责任。(2)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名著的中心内容,了解和认识名著在文化、历史、社会、审美、道德等方面的价值。(3)经典名著知识专而深,人文蕴意厚重。阅读这类书籍,需要一个反复阅读、循序渐进,不断消化的过程。阅读时一定要有耐心,讲究方法,用心阅读,把自己带入一个完美的“书人合一”的阅读境界,从中获得你真正所需要的知识。(4)采用通俗化的经典文本进行阅读。图书馆可采购一些高质量的名著通俗本(如白话本、注释本、普及本、简本、选本、绘图本等),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

3.4 引导读者主动学习有关阅读指导方面的论著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多读书,会读书,读懂读好,活学善用。前述的推荐书目这一指导方式告诉了读者如何选择图书,读什么书。但怎样去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未能提及这方面知识,而切合读者实际需要又较系统精密地论述读书方法的专书很少,使读者拿到一本书后不知从何阅读。对绝大多数国民来说,都缺乏阅读理论和阅读方法方面的知识,导致不少读者在阅读中走了许多冤枉路。作为一个想阅读的人,想要把书读好的人,想做“会”读书的人,必须要了解、懂得有关阅读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唯有如此,方能进入更深层次的阅读,达到最佳的阅读状态,实现阅读的最终目的。

为使读者实现这个目的,笔者建议大家阅读以下几本阅读指导论著。

第一本:是英国作家毛姆等人著的《阅读的艺术》。该书由外国文化名人对阅读经验总结的文章集合而成。这些总结,“深刻而实用,让人不自觉地边看边点头认同。”【8】这些关于阅读的书,对我们深究阅读的原理、“战略”、和“艺术”,指导自己阅读,大有裨益。通过阅读,我们会了解“精读、泛读”、“朗读、背读、扫读、跳读、错序读”、“笔记、心得”、“标记、批注”等阅读的基本方法,明白如何克服阅读中的心理障碍,进入完美的阅读状态,达到“心理自由的阅读”。

第二本:是由美国学者、教育家、第15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莫提默·J·艾德勒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全书分为阅读的层次、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的最终目标等四篇组成。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整套言之有理、行之有效的科学读书规则和读书方法,提出“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活动”,阅读“是以增强理解力为目的的”。该书畅销全球70年,被翻译成多国文字,销量超过700万册。本书封底有这么一段话,可以说是对该书作出的评价:“不论什么时候读,都不能不叹服作者对阅读用心之深,视野之广。不懂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这是一本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9】

第三本:为王余光、徐雁主编的《中国读书大辞典》。该书为中国书史上第一部以读书为主题的辞典,提供了许多与书和阅读有关的典故、名言和知识,被称为“读书人的万幸不求人”。运用该辞典能帮我们解决一些阅读中的难题。

3.5 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

读者喜欢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有什么要求,是否需要协助,图书馆应及时主动探寻,与读者交流沟通,掌握情况。我们可以此为参考依据,给读者提出适当的阅读建议,以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图书馆亦可将这些情况作为编制推荐书目的参考。

4 结 语

全民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和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国民阅读量增长缓慢,这与图书馆阅读指导缺乏深度,有的工作不到位这一因素有关。笔者所言的缺乏深度,是说对一些真正有效的阅读方式未能系统地、完整地告诉读者。诸如对推荐书目、阅读理论、读书方法(技巧)的了解和运用等。基于此,文中对如何在这些方面指导读者“善”于读书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论述,但愿这些不成熟的看法能引起同仁的关注。

阅读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阅读需要指导,更需要有深度的阅读指导。

[1]韩晓东.“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呈增长态势 [N].中华读书报,2010-4-23(1).

[2]彭斐章,乔好勤,陈传夫.目录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

[3][4]王余光,等.中国阅读文化史论[A].(敦煌遗书伯2171号)王余光.关于推荐书目[C].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5]王余光,等.中国阅读文化史论[A].刘洪权.新世纪的中学生该读什么书[C].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6]王余光,等.中国阅读文化史论[A].王友富.素质教育与少儿阅读[C].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7]杨婷婷,林 琳.中国大都市兴起讲座热[N].环球时报,2010-09-03.

[8]王 冰.“能”阅读者“会”阅读[J].图书馆杂志,2008,(3).

[9]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郝明义、朱衣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0]朱梦莉.苏州图书馆编印之《今日阅读》印象[J].图书馆杂志,2008,(12).

[11]上图讲座中心.上图讲座迎来30周年喜庆[J].图书馆杂志,2008,(12).

[12]邱冠华,邓咏秋,郭腊梅.爱书人的世界[A].林 芳.把书借回家:图书馆借阅最多的50种图书[C].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13]之 洋.阅读的艺术——介绍《如何阅读一本书》[J],博览群书,1987,(11).

[14]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做好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N].人民日报,2009-04-06.

猜你喜欢

书目讲座名著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国外名刊名著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