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建议

2012-02-09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库区产业结构重庆

张 婷

(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重庆万州 404100)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理上一个较新的名词,它包含了长江流域因三峡水电站的修建而被淹没的湖北省、重庆市所辖的部分县(市),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就是三峡库区在重庆市境内的部分地区。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地域广泛,总面积约占整个三峡库区面积的85.6%,它包括15个区县,其中大部分为国家级贫困区县。重庆库区涉及人口众多,截至2009年,共涉及人口1 508.92万人,约占当年重庆市总人口46%。重庆库区面积大、人口多,但是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经济增长相对缓慢,2010年,重庆库区生产总值3 097.72亿元,仅占当年重庆市生产总值的39%(数据来源:2011年《重庆市统计年鉴》)。

重庆库区经济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库区产业结构的限制,库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了库区的经济发展和库区移民的就业状况。近年来,重庆市致力于发展库区经济,给库区以产业支持,库区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着库区经济逐步改善,库区现有产业结构也开始显现出它的缺陷。要使库区经济保持持续的增长状态,逐步使库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一、重庆库区产业结构现状

2005年前,三峡库区的建设严重冲击重庆库区原本就脆弱的产业,2004年左右,重庆库区曾一度出现了产业空心化、城镇新移民贫困化、支柱产业缺乏、自我造血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2006年后,重庆库区的经济状况开始逐步改善,产业也开始缓慢复苏。总的来看,从2007年开始,重庆库区的产业是稳步向好,产业结构也逐渐趋于合理化,但也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

2007年至2010年间,重庆库区产业发展总体稳步向好,地区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1 477.25亿元快速增长到了2010年的3 097.78亿元,年均增长达到了28%。从图1中可以看出,重庆库区产业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始终保持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发展明显快于第一、三产业。

图1 2007—2010年重庆库区三次产业状况(亿元)

2010年,重庆库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5.9∶47.8∶36.3 调整优化为 10.7∶58.1∶31.2,第一次产业占比下降5.2个百分点,第三次产业也下降了5.1个百分点,这10.3个百分点全补偿给了第二次产业。如图2所示。

第二次产业在重庆库区的确起到了经济发动机的作用,它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库区经济在量上的提升。但是,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是三、二、一的模式,即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约为3∶36∶61。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还处在二、三、一的模式,那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还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仍然粗放型增长。如果不及时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始终保持第二次产业占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式,经济增长将无法持续。

图2 重庆库区三次产业占比优化

(二)第二次产业有量无质

重庆库区移民工作进入后期扶持阶段后,类似于就业这样的社会问题就开始凸显,而这样的社会问题直接与库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关。为了快速打下经济基础,库区在发展产业时往往重量不重质,产业发展项目多以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密集型的化工产业为主。以重庆库区的腹心万州区为例,万州的产业主要以资源密集型为主,粗放型增长为主的企业较多,此类产业产值2011年上半年占全区总产值的比重达30%以上,而万州区的特色产业:盐气化工、新型材料、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药品也属于非集约型增长,其产值占全区总产值比重达到68.2%。

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限制,库区不能持续依靠这样的产业发展方式,必须控制产业数量,提升产业质量,其产业结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二、影响库区产业结构的因素

要使库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首先要弄清楚影响重庆库区产业结构的因素。影响库区产业结构的因素比较多,总的说来,可以概括为六点因素。

(一)库区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个人消费结构强烈地影响生产消费资料的产业的构成。对于库区而言,库区居民的消费结构对库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却没有那么强烈,因为库区居民消费的产品,特别是快速消费类产品大多产自区外,区内生产的产品大多也销往区外。但是,库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对库区的产业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存在于第一、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建筑业。

库区个人消费结构的形成和变化首先取决于库区的人均收入水平,随着库区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消费结构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库区农民收入消费状况为例,2007年至2010年(见图3),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升,年均增长率达16%。随着人均纯收入的提升,重庆库区农民的消费水平也以年均12.6%的速度提升。随着库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支出结构由购买吃穿为主转向大量购买耐用消费品。从2007年和2010年重庆库区农民消费构成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购买食物的比例在总消费中开始下降,由2007年的56%下降到2010年的49%;而耐用消费品,如设备用品的消费则从2007年的1%上升到2010年的8%。

图3 2007—2010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民收入和消费状况变化趋势

随着库区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也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由原来单一的“吃、穿”向“住、行”转移、由低档消费向高档消费转移转移、由区内向区外转移。这些变化会使得库区产业结构慢慢向部分第二产业,如建筑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但由于这种调整是基于库区居民收入增加而引起的,所以非常缓慢。如图4所示。

图4 2007年、2010年重庆库区农民消费构成比较

(二)库区投资结构直接影响产业结构

投资结构不仅是构成现实最终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投资将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因此,库区投资在各产业部门的分布是改变库区已有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

图5 2010年重庆库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例

从图5①中可以看出,重庆库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两个方面,这两项投资一共占总投资的66%,其中,工业又占总投资的37%,比例最重。从图5②中可以看出,库区投资92%集中在城镇,农村投资仅占8%。而在所有投资中,仅房地产开发一项就占了总投资的19%,占比较大。这种投资结构决定了库区的产业结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工业和房地产开发业,第一产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和第三产业较薄弱。

(三)库区劳动力水平影响产业结构

向新的或发展扩大中的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劳动力,是产业结构不断演进的重要条件。劳动力缺乏这种可移性将阻碍产业结构向更高阶段发展。劳动力在产业间的移动不仅要有量的保证,而且要有质的保证,即教育和训练的水平,掌握高度技术和技能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重庆库区涉及大量移民,人口压力较大,其中很多移民受教育程度较低,自身劳动力素质不高。重庆库区教育状况在全市也处于较落后地位。2010年,重庆库区普通高等学校仅14所,占全市的26.4%;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仅104 759人,占全市的18.5%;在校研究生仅840人,占全市的1%。较低的劳动力水平和落后的教育状况,使重庆库区产业集中在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产业,这大大阻碍了库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四)库区生产技术体系影响产业结构

重庆库区生产技术体系受到整个国民经济生产技术体系的影响。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各产业部门所采用的技术、工艺和种类的水平,决定了资源在各产业的分布状态。比如,加工工业的技术、工艺水平相对落后,原材料、能源利用率较低,则原材料工业和能源工业相对于加工工业就要有较大的规模,反之亦然。在任何产业部门,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都可能给整个产业结构带来新的变化。整个国民经济生产技术体系的变革是引起库区产业结构变化的最强大的推动力之一。

重庆库区生产技术体系也受到本地生产技术、工艺水平的影响。库区生产技术体系主要以传统的生产技艺为主,也随着引进的企业的生产技艺而改变。比如,重庆长寿引进德国化工企业巴斯夫,该企业在化工产品方面的生产工艺比较先进,这就提升了整个重庆库区该产业的生产技艺。总的来说,重庆库区生产技术体系的改变主要依靠两种方式,第一是依靠整个国民经济体生产技术体系的提升,第二是引进相对库区较新的生产技术。通过这两种方式来促进库区生产技术体系更新,从而提升库区产业结构。

(五)库区自然资源状况影响产业结构

重庆库区自然资源拥有状况也是影响库区产业结构的因素之一。重庆库区自然资源空间布局显现出水平递更特征,蕴藏丰富,禀赋突出[1]。主要集中在以药材和水果等经济植物为主的生物资源、以三峡工程为主的水能资源、以奇妙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以岩盐、天然气为主的特色矿产资源。这些资源禀赋优势奠定了库区现有产业基础,即以食品药品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以盐气化学和初级加工为主的工业、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服务业这样的三次产业结构基础。

(六)库区对外开放程度影响产业结构

重庆库区对外开放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起点较低、发展较快。2005—2007年,库区引进内资总计331.6亿元,仅占全市的35.4%,其中,8个腹心区县引进内资仅为157.2亿元;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59个,仅占全市的23.6%,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为4.28亿美元,仅占全市的18.7%;丰都、武隆、开县等区县3年来未引进1个外资项目。2005—2007年,库区进出口总额 34.25亿美元,仅占全市的19.9%,其中,8个腹心区县进出口总额仅10.00亿美元,仅占全市的5.8%。特别是巫溪、巫山2个区县连续3年没有进出口贸易,开放程度特别低[2]。2008年之后,重庆库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脚步,对外开放程度迅速提升。2011年前三季度,重庆库区实际利用外资22.33亿美元,增长2.6倍,高于全市1.6倍的平均水平;实现进出口总值62.97亿美元,同比增长82.3%(数据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重庆库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使库区的部分产业逐渐向外向型转变。例如,重庆库区有多个企业以对欧、美出口纺织品为主,这些企业就使得库区的蚕桑产业对外依存度大大提高。重庆库区另一个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业是食品加工产业。这些有着较高的对外依存度的产业比较容易受到国际消费需求的影响,国际消费需求的波动会轻易地影响到这些产业,从而影响库区产业结构。

三、库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建议

通过对影响库区产业结构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促进重庆库区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发展。

(一)建设现代化农业

作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库区产业,要有合理化的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是基础。库区农业企业要做长做强以食品药品为主的库区特色农业产业链,库区政府还要将传统的家庭经营通过多种形式联合起来,搞好优势产品开发,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策略。建设库区现代化农业还应借助于政府的惠农政策,突破传统的农业部门分割、管理服务落后的局限性,使农业生产相关的部门有机地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网络体系,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科学、协调地服务于农业产业。

(二)发展高新技术工业

重庆库区工业,尤其是大中型工业企业,集中分布在万州和涪陵两区,以传统工艺和传统产品为主。要提高库区工业的科技含量,发展高新技术工业,除了依靠全国全市科技发展的大环境、引进新技术之外,还应制定一个帮助库区传统产业实现结构提升和优化的科技创新的战略规划[3]。这个科技创新规划,应主要选择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所面临的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组织技术攻关。重点突出在库区传统产业中带动面广,对库区工业的整体发展起举足轻重作用的行业和产品,进行能实现的技术突破,形成库区特色和优势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把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节约成本、防止污染结合起来,利用科技创新手段,使传统产业在改造过程中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引导库区消费投资结构

扩大重庆库区消费需求,培育新消费热点,合理引导库区消费结构调整。改善库区农村消费环境和条件,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合理引导重庆库区投资,注重投资项目的成长性和长期性,保证项目质量,调高投资效益。另外,还应加快库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库区自然资源禀赋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信息、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

(四)培养高素质人才

受经济条件、交通区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重庆库区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这使得库区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开发和创新方面的人才极度匮乏。要实现库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应加强库区职业教育培训,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专业技术类人才和经营管理类人才;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筑巢引凤”吸引人才;加强库区人才与其他发达地区优秀人才的交流和学习。

(五)迎合国际市场需求

重庆库区为了合理化产业结构,还应积极迎合国际消费市场需求。重庆近年来开始承接东部沿海部分省市的产业转移,库区也随之成为这些转移产业的目标地区。产业规模的发展、产能的扩大必然引起库区国内外贸易额的增加。要发展库区产业,合理化库区产业结构,就需要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包括美洲和欧亚大陆的消费市场。在把产品销出去的同时,也要注重宣传库区资源,引进内外资金,壮大库区产业。

[1] 王顺克.三峡库区自然资源禀赋与产业重构路径选择[J].重庆三峡学院报,2006(5):5.

[2] 李庆.三峡库区产业现状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6):65.

[3] 王崇举,潘复生.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与科技进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周江川)

猜你喜欢

库区产业结构重庆
重庆客APP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在这里看重庆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