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族传统体育课程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2012-02-08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黎族体育项目体育教师

周 峰

(琼州学院体育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1 研究背景

黎族是海南岛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孕育的黎族传统体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其特有的健身价值及简便易行的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然而,学校体育课程从动作的学习到场地器材的配置,大多是竞技化、成人化的,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性,原有体育课程缺乏地方、民族和学校特色。[1]由于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水平不一,应考虑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状况,开发符合当地学生实际的体育课程资源。海南黎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在黎族地区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目标的要求,将部分项目贯穿在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2],成为海南地方性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也是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传承途径。此研究会极大地丰富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琼州学院图书馆和海南各高校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阅读有关专著,查阅琼南各县、区学校体育开展情况及学校周围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有关资料。

2.2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项目,对琼中、五指山、保亭、白沙四市县共计200名学生及20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取样的方法是按城市和乡村,每市县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考虑高、中、低办学条件选择12所中小学校。发放学生问卷200份,有效回收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96.0%。各中小学体育教师随机抽取20位,发放并回收20份问卷,回收率100%。

3 研究结果

3.1 黎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的基本情况

3.1.1 黎族传统体育项目数量较多

黎族人民在漫长的民族社会发展历程中,总结和形成了近四十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如跳竹竿、打狗归坡、攀藤摘花、射弩、托物竟渡、钱铃双刀、荡秋千等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包含着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技术技能,对人的身体机能、精神情操等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这些项目大致可以分为竞技类、表演类、健身类项目。

表1 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

3.1.2 适合并真正进入课堂教学的传统体育项目较少

黎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各具特色,许多项目都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民族特点,可与学校体育课、课外活动及课间操相结合。[3]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学生对民族传统项目非常喜欢,但真正进入课堂教学的项目如跳竹竿、武术等还是少数。很多项目在校园里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打陀螺、跳绳等仅作为游戏在教学中应用,是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些项目由于受器材和场地的限制,无法进入校园,如打狗归坡、斗牛等;只有那些项目花费少,简单易行的项目,才能进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

图1 学生最喜欢的前10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多选)

调查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竹竿舞和拔河,赛跑项目在学生中选择是最少的。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黎族地区而言,拔河、板鞋竞速、踢毽子、跳竹竿这些项目不受场地条件、生活环境的限制,个体随意性较强,参与过程不受更多的经费限制,便于组织。利用这些项目,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普及与提高,可以弥补学校体育活动内容单一、缺乏生机的境地。

图2 应当作为课堂教学的项目与课堂使用频率统计

事实上跳绳、武术、竹竿舞、踢毽子等却是课堂使用频率最多的项目,在20位被调研的体育教师认为游泳应该进入课堂教学的有15人,但真正选择作为教学内容的只有3人,且仅作为理论课进行了教学。武术和跳竹竿无论是作为教学内容还是课堂使用频率都是最多的,这说明武术和跳竹竿已完全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真正进入了学校体育教育中。踢毽子和跳绳等简单易行的项目仅作为游戏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 黎族地区学校体育课程开展现状

3.2.1 黎族地区学校体育师资状况

调查发现,目前黎族地区的体育教师数量基本能满足学校体育教学需要。20—48岁的中青年体育教师小学占86.6%,初中占90.6%,高中占81.9%,50岁以上中老年体育教师小学占13.4%,初中占9.4%,高中占19.1%;这说明黎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初中阶段青年体育教师比例较高。

黎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绝大多数以田径为主,其中小学占68.8%,初中占64.7%,高中占58.4%,而毕业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教师却极少,仅占5%左右,这种缺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的情况,不利于黎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中的开展。少数教师只掌握简单的黎族传统项目,对竹竿舞等黎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准确、完整的教学并加以改进创新的教师极少。和教师交流发现,他们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遍是认同的,只是缺少专门的培训,自身并没有掌握几项专门的黎族传统体育项目。

3.2.2 黎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教学状况

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编写近乎空白,体育教师开发课程的主动性差。根据《体育与健康标准》,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完成课程目标。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该挑选、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进入课堂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然而调查发现体育教师自主尝试校本课程编写的很少,少数对教材的改编也是无意识的,没有从主观上、系统的进行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加强对体育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编写非常必要,这对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调研发现,在20位体育教师中,偶尔自行修编校本课程的只占10%,90%的教师从不自行修编校本课程。

对体育教师的调研发现,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专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项目主要有竹竿舞,时间最长的是5周,占全部教学时间的25%,大部分教师将部分项目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在课堂的开始,有时在课堂中间,采用的项目有跳绳、板鞋竞速等,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锻炼的积极性。

表2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频率及课堂教学时间所占比率 N=20

3.2.3 黎族地区学校教学场地、器材状况

体育设施是学校体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形状、功能各异的体育器材设施体现着体育课程的内容。[4]调研发现黎族地区大多数中小学体育设施资源能够满足学生需求,像琼州学院附中、保亭中学等学校的场地、器材完全能够满足学生锻炼需要,但在个别农村小学,操场并不标准,体育器材存在不足。各学段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器材的满意度都较低,部分学校仅拥有少量黎族传统体育器材,如陀螺、跳绳、秋千、棍和自制竹竿等器材。体育教师对黎族传统体育器材的制作并不积极,只有9.5%的教师能够在器材缺乏时选择自制,这表明在黎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上,体育教师工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不是特别高,这也折射出黎族传统体育目前的发展状况不令人满意。

3.2.4 一些黎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不够规范很难进入学校体育教学中

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这些项目有的来源于生产生活,有的来源于娱乐活动,不同的项目其竞技性和娱乐性差别很大。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适合于田间地头和和生活狩猎的项目在当今学校中已经逐渐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如射箭、钱铃双刀、穿藤圈等。一方面学校为了学生安全,不愿开设这些项目,另一方面学校也不具有相关的设备器材,所以,黎族传统体育要传承下去,就要在尽量保持原有本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与完善。[5]同时,由于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繁多,技术标准不统一,规则方法不严密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黎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中的开展。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黎族地区学校普遍开展黎族传统体育项目,但开展时间并不充足;黎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师数量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教师年龄结构合理;黎族传统体育设施不足,缺少地方性黎族传统体育教材;教师开发黎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多数学生比较喜欢游戏娱乐类及健身类黎族传统体育项目。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规范性不高,影响了在学校教学中的开展。

4.2 建议

在黎族地区,要大力挖掘和传承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利用三月三等海南传统节日,扩大宣传,让黎族地区的学生了解本民族的体育文化和发展现状,同时黎族地区学校应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一些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提高学生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确定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校本课程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一些项目的规则与方法,尽可能多的将黎族传统体育纳入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之中。

黎族地区政府和学校领导应提高对黎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为体育教师提供黎族传统体育的培训与指导,同时,黎族地区有着充足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体育教师应该增加责任感,积极投入到体育课程的开发建设之中,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1]吴义,王明兴,邵显明.中国黎族传统体育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46-48.

[2]林宇等.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体育教学评价改革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1):23-25.

[3]朱晓红等.黎族竹竿舞与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4):126.

[4]刘新晶.满族传统体育纳入满族地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研[D].2010:14.

[5]林琦.中小学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J].体育科学研究.2009(4):48.

猜你喜欢

黎族体育项目体育教师
黎族小伙闯“深海”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黎族母亲》等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