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例脑挫伤气管切开术后病原菌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2012-02-06谢会军甘肃省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741020
谢会军(甘肃省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 741020)
在脑挫裂伤患者抢救中往往对一些肺部感染或深昏迷需长时间绝对卧床的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呼吸困难,因此同时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防御功能,原因可能与反复性创伤操作、院内交叉感染、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致菌株耐药性增强、菌群移位、真菌感染及二重感染有关。鉴此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本院神经外科由于外伤、车祸等原因引起的脑挫裂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共73例进行了感染后细菌分离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对本地区此类患者今后的临床治疗和经验性应用抗生素提供一个可靠的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本院神经外科由于外伤、车祸等原因引起的脑挫裂伤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共73例,其中男58例,女15例,年龄17~69岁。入院诊断均为脑挫裂伤,所有患者均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双肺闻及干湿性啰音的61例,经胸片及CT诊断为肺部高密度阴影的12例,高热患者62例。
1.2 标本采集及前处理 应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从气管切开套管口处插入患者气道远端取痰液后送细菌培养。对外观为黄色脓痰、发绿的黏痰及白色痰标本行常规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小于5个和中性粒细胞大于20个者选为合格痰标本。
1.3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将所有标本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巧克力琼脂、麦康凯平板、科玛嘉平板,35℃培养16~18h。挑选可疑菌落进行纯培养及鉴定(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ATB鉴定药敏仪及配套鉴定板条),同时对分离的致病性细菌进行药敏试验(药敏采用K-B法,抑菌圈直径判断标准根据美国CLSI标准),对分离的真菌应用法国梅里埃ATB及FANGUS3板条进行药敏试验。
2 结 果
2.1 临床感染构成 其中单一细菌感染66例,两种细菌感染28例,三种细菌感染3例,单一真菌感染1例,细菌真菌混合感染9例。
2.2 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布 73例患者的痰标本共分离出致病菌11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5株[分离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ΒLs)菌20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5株、大肠埃希菌20株、铜绿假单胞菌13株、鲍曼不动杆菌8株、阴沟肠杆菌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株,其他7株;革兰阳性球菌24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株]、溶血葡萄球菌6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其他5株;真菌10株,包括白假丝酵母菌6株、克柔假丝酵母菌2株、热带假丝酵母2株。
2.3 感染菌的构成比 见表1。
表1 感染菌的构成比
2.4 部分感染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 见表2。
表2 部分感染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
3 讨 论
气管切开是神经外科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治疗抢救措施[1]。患者病情危重,多有意识障碍、无自主咳嗽、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但同时会造成细菌直接进入呼吸道,破坏呼吸道屏障,损伤气道上皮导致炎症反应[2-3]。鼻咽、口腔细菌随着套管气囊周围潴留的分泌物淤积和下漏进入下呼吸道,吸痰又不可避免地把鼻腔和口腔的病原菌直接带入气管内,导致肺部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等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增高。但由于个别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多重耐药菌株日趋增多,通过以上常见菌药敏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而葡萄球菌与多重耐药肠球菌仍保持对万古霉素较高的敏感率[4-5],于此类患者必须加强神经外科的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病房的空气消毒管理,严格进行呼吸机的管道、湿化瓶以及各种附件的消毒,严格无菌操作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对于高危患者,一旦怀疑有肺部真菌感染存在,就应该采取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1]宗克宇,高君军.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附68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3):172-173.
[2]谢才兰,林宽,杨灵,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和对策[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7,1(3):56-59.
[3]曾丽娟.急性颅脑损伤的抢救及术后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4):165-166.
[4]李连,刘寿堂,韦红恩,等.重症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痰培养与药敏分析[J].广州医药,2004,35(2):9-11.
[5]李宝华,李凤霞,邹雪松,等.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有形成分假阴性问题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