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现象”是浙江建设“两富”社会的一个亮点
2012-02-06胡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文|胡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德清现象”是浙江建设“两富”社会的一个亮点
文|胡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德清现象”的意义正在于它是一种发自民间的道德力量,这种力量源自于老百姓的希望,也就是生活在一个非常和谐的温暖的充满道德的社会的希望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在物质世界的打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物质世界相比较而言,精神世界的打造还有很多不足。早前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就暴露出精神道德建设上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缺乏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善良与温暖。社会只有经济的增长没有精神与道德的确立,人们是不会幸福的。所以,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在这方面,应该说上下都很关注,但是我认为老百姓更加切身地体会到这个问题的重要并给予高度关注。老百姓是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所有的生活氛围和社会状况与他们都是息息相关的,前一段时间“最美司机”感动国人,人们纷纷自发悼念,就说明老百姓迫切需要社会的文明与善良,只有善良的社会、道德的社会才会是一个幸福的社会。
道德的生命力从民间焕发
任何东西真正的生命力一定来自民间,包括当年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从安徽老百姓那里开始的。“德清现象”的意义正在于它是一种发自民间的道德力量,这种力量源自于老百姓的希望,也就是生活在一个非常和谐的温暖的充满道德的社会的希望。民间的这种力量是很强大的,老百姓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如德清的民间道德建设和设立的民间道德奖。如浙江省一些地方正在大力建设村的文化礼堂,要把文化礼堂建成为村的精神家园、道德展示和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方面,我们就应该激发民间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和自发的活力,把这种力量开发出来、组织起来,向前推进。只有真正根植于民间的道德力量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精神富有”的先觉先行
今年召开的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标志着我们的发展,在重视物质世界打造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精神世界的打造;在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在解决物质富裕问题的同时,要更加解决好精神富有的问题。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这两者是辩证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物质越富裕越会去追求精神的东西,精神富有倒过来又为物质富裕提供一种精神动力、智力支撑和文化支撑。
“德清现象”是浙江建设“两富”社会的一个亮点,浙江经济发展至今,民间的道德力量和文化的集聚在不断崛起。建设精神富有的浙江也具有一种民间的强大力量。
当然,在这方面有所觉醒的不光是德清一个地方。比如我们温州城区就有500多个免费茶摊,年年夏天都有,为路过的人免费提供茶水,在酷热中给人们送上一份清凉。这也代表了温州人的道德情操,前不久报纸还刊登了两个中年妇女给茶摊主送钱,不图回报支持他们把这件事做好。这些都说明了精神道德建设的民间期待和民间觉醒。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我认为,过去我们比较重视从物质贫乏中解放出来,现在要更加重视从精神空虚中解放出来。这是第二次重大的解放,解放的是精神。我们要把浙江打造成一个道德高地,打造成一个和谐的、彬彬有礼的、温暖的、道德的、人文向上的社会,每个浙江人都要践行“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这将是浙江新的竞争力、新的软实力,也是新的发展力。
一直以来,浙江有很多东西都是先觉先行的。现在浙江开始首先提出建设“精神富有”,也就是说将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解决道德文化问题,我相信经过多年的努力,会有一个崭新的浙江屹立在世人面前。
(根据本刊记者赖惠能与胡坚副部长访谈内容整理。)
责编 罗屿 LuoYu77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