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肇东市生猪产业展望

2012-02-03李滨吕桂杰黑龙江省肇东市五站镇畜牧兽医站

中国畜牧业 2012年14期
关键词:肇东市规模化产业化

文│李滨 吕桂杰(黑龙江省肇东市五站镇畜牧兽医站)

黑龙江省肇东市生猪生产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生猪生产的重要方针政策,加速推进黑龙江省肇东市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根据肇东市生猪产业现状提出下一步发展方向。

一、生猪产业现状

1.生猪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1年全市生猪存栏134万头,出栏186万头,人均出栏1.97头,年饲养量315万头。生猪产值按现价达23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7.8%,占农业总产值的26.8%。规模化养殖场(小区)380个,专业户2.3万户,全市现有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12个。全市生猪专业养殖合作社22个。肇东市共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15个,黑龙江宝迪肉类食品有限公司落户肇东,年设计屠宰加工能力为600万头,日屠宰加工能力为16万头。今年3月投产,年可屠宰加工生猪30万头。肇东市每年自宰自食生猪22万头,每天外销生猪达2000头以上。

2.规模化养殖来势强劲。2011年全市年出栏生猪200~1000头的规模养猪场达2500个,年出栏1000~2000头的规模养猪场达100个,年出栏2000~5000头的规模养殖场30个,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2个。这些规模养殖场户主要分布在太平、五里明、东发、四站等15个乡镇(办事处)。存栏良种母猪100头以上的大户、场有50个,年供种猪在20000头以上。

3.产业链基本形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肇东市已涌现出以海城盛源种猪场、天津宝迪肉类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生猪养殖、产品加工企业、营销大户、产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养殖协会等,有力带动了生猪规模化建设,拓宽了生猪产品流通渠道,推动了生猪产销一体化进程。由过去单纯农民养猪型向多形式、全方位、深层次参与产业链型转变。

4.养殖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一是扎实推进生猪品改工作,健全了基层生猪人工授精站,广泛开展了生猪经济杂交优势的利用。二是积极推广配混合饲料饲养技术,加快了生猪出栏。三是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和举办科普培训班等活动,先进实用的科学养猪技术得到了有效推广。四是强化生猪免疫程序,彻底控制了生猪重大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5.生产和经营方式多元化。一是生猪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黑龙江宝迪肉类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纽带,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势头好。二是生猪养殖协会+养殖大户、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养殖大户、经纪人+养殖大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不断拓展和加强,有力推进了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养猪业的抗风险能力。三是形成了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养殖主体由过去单纯以农民养殖为主,转为有农民、职工、工商业主、外商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养殖。

二、存在问题

1.市场风险依然存在。生猪市场价格风险较大,养殖户和加工企业都难以预料。但饲料价格逐渐升高,引起农户养殖生猪经济利益波动较大,造成生猪散养户数逐年下降。

2.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滞后。肇东市生猪产业的优化调整与产业提升,在“资源高效利用、设施技术集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集成投入不足,产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等综合服务设施的建设滞后,对畜牧产业的优化与调整和整体提升、集成化和工程化运作带来了障碍,迫切需要解决科技与基础建设集成投入问题和品牌服务创新组织建设问题。

3.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有待完善。生猪产业的基础、环境、条件和能力等虽然逐年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由于资源总量不足、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制约和疫病威胁,造成生猪养殖成本过高、比较收益偏低。

4.生猪产业环境污染威胁和疫病风险加剧。肇东市生猪产业“三级防疫网络”虽然已基本建成,但“网络”各站点防疫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使动物防疫工作依然存在着漏洞,疫病风险的威胁依然较大。“十一五”期间,肇东市对部分较大型规模化养猪场开展了粪便和污水治理工程,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投入能力不足,大部分规模化养殖场还没有参加治理,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威胁还在加剧。因此,迫切需要解决资金,提高动物防疫和污染治理的投入问题。

三、总体思路与发展定位

1.总体思路。在今后五年内,以规模化、标准化饲养为目标,以畜种改良为重点,以种养结合为支撑,以特色养殖为带动,以疫病防控为保障,全面发展生猪产业。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积极引进和培育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

2.发展定位。肇东市生猪产业建设以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为基本立足点。因此,发展定位为整合优势农业产业,形成农业产业发展集成的建设项目,以现代生猪产业建设为主体,形成一个区域性的现代生猪产业建设项目。

四、主要措施

1.合理规划布局。良种猪场建设。建设2个原种猪扩繁场,基础种猪群达到900头以上;良种猪三级生产场5个,基础种猪群各达到200头以上。到2014年全部建成后,每年向社会提供种猪3.5万头以上,使全市发展生猪产业所需种猪、商品仔猪苗达到完全自给。

发展养殖小区。到2012年年末,分别在肇东镇、太平乡、五里明镇、德昌乡、四站镇、西八里乡、涝洲镇、五站镇、海城乡、昌五镇、里木店镇、洪河乡、跃进乡、安民乡、明久乡、宋站镇、尚家镇、宣化乡、黎明镇建成养猪小区25个,到2014年末再建小区25个,每个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达到10000头以上。

2.发挥政策导向。一是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切实把发展生猪产业这项工作组织好、发动好、宣传好。二是制定生猪产业化发展扶持政策,建立完善持久的政策性综合扶持措施,以帮助生猪生产者抵御市场风险,避免“猪价涨了才扶持养猪,有了扶持都来养,易导致供求波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每年都要拿出一定资金,对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小区(场),发展中成绩特别突出的养殖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市场经纪人给予一定的引导扶持资金,如产业化资金、开发资金等,优先用于生猪产业化的发展。

3.坚持科学发展。运用科学技术是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管理的重要支撑和标志。只有充分运用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才能提升产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生猪产业化必须率先从建设、管理、经营方面着手,强化技术培训,坚持高标准建设,实行科学饲养、科学管理。

猜你喜欢

肇东市规模化产业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医院简介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系统产业化之路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我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