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中色素类化合物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研究
2012-02-02宗晓菲张慧荣
宗晓菲,张慧荣,李 博,李 丽
(长春师范学院中心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32)
红花中色素类化合物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研究
宗晓菲,张慧荣,李 博,李 丽
(长春师范学院中心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32)
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了红花提取物中4种色素类成分,即红花红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红花黄色素A和红花黄色素B。通过多级串联质谱技术,获得4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并由此获得分子质量信息;根据一些特征中性碎片的丢失,提出了红花中4种色素类成分的质谱碎裂规律。根据得到的分子质量和碎片信息,并与文献中的已知化合物比较,建立了红花中色素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质谱鉴定的方法。
红花;色素类化合物;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ESI-MSn)
红花为菊科双子叶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L.)的干燥管状花,又名草红、刺红花、杜红花或金红花,我国主产于新疆、河南、湖北、四川、云南,浙江等地[1]。红花是多种活血化瘀方剂的君药,对妇科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红花活血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红花色素。红花色素可分离成黄色素和红色素两大类,其中黄色素含量约为4%~10%,红色素约为0.2%~0.5%[2-4]。
近年来,针对红花中色素类成分的分析研究主 要为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法[2-10]。 赵 明 波 等[5]采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26种不同产地和购买地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差异较大。大量研究证明[11-15],电喷雾质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析、鉴定中药复杂体系化学成分的方法,但有关红花这4种色素类化合物电喷雾质谱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工作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红花中4种色素类成分:红花红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红花黄色素A和红花黄色素B,其结构式示于图1,并提出了4种成分在电喷雾负离子条件下可能的质谱碎裂规律,对进一步研究其药理药效有重要的意义。
图1 红花中4种色素类成分的结构式Fig.1 The structures of the pigments 1—4of the Carthamustinctorius L.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及实验条件
采用Finngan LCQ电喷雾离子阱质谱(MAT,San Jose,CA,USA)。质谱分析条件:质量扫描范围m/z50~2 000,实验前质量数经过校正;负离子模式;样品通过流动注射泵进样,流速5μL/min;喷雾电压4kV;毛细管温度200℃;鞘气为氮气;碰撞气为氦气;碰撞诱导解离(CID)的碰撞能量为20%~35%。
1.2 试剂与材料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北京化工厂产品;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药材:购于北京同仁堂药店(长春汽车厂分店)。
1.3 样品制备
称取2g红花药材粉末,用50mL 75%乙醇于室温下超声提取3次,每次提取1h。将75%乙醇提取液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回收乙醇溶液,蒸干,再用50mL蒸馏水溶解(水溶液)。将水溶液部分用石油醚脱脂3次,每次50mL,弃去石油醚溶液,水溶液部分再用乙酸乙酯萃取5次,每次50mL,合并乙酸乙酯层,减压蒸馏回收至干(<60℃),残渣用5mL 75%乙醇溶解,得样品溶液,待电喷雾质谱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红花中色素类成分在负离子条件下的丰度较大,主要出现[M-H]-离子峰,分子质量分别为m/z909,611,594,1 043。 通 过 文 献[2-4,16-17]对比,初步推断红花中4种色素类成分分别为红花红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红花黄色素A以及红花黄色素B,且具有类似的结构式。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本研究进行了电喷雾质谱的多级串联实验,源内碰撞诱导解离(CID)碰撞能量为20%~35%,得到相应化合物的碎片信息,实验数据列于表1。采用Ma等[15-16]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提出的命名规则,分别以i,jA和i,jB代表A环或B环的特征碎片离子,其中上角标i和j分别代表C环键断裂的位置,苯环上连接的六碳糖用i,j6X 代表[18]。
表1 化合物1~4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数据Table 1 The ESI-MSn data in the negative ion mode(m/z values)of compounds 1-4
本实验首先对化合物1,m/z909离子进行多级串联质谱研究,其数据列于表1。在负离子条件下,化合物1的分子离子峰为[M-H]-(m/z909),因此可以确定化合物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10。通过与文献[19]对比,与红花红色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致。在二级串联质谱中,m/z909生成了8个离子,分别为m/z891,865,747,707,684,616,603和449,其碎裂路径推测示于图2。m/z909离子失去一个质量数为18的中性碎片(一分子水)后,生成[M-18-H]-(m/z891)的离子;m/z909离子失去一个质量数为44的中性碎片(CO2)后,生成[M-44-H]-(m/z865)的离子;m/z747是由分子离子峰m/z909丢失一分子葡萄糖形成的;m/z909同时丢失一分子六碳糖基(162)和一分子CO2(44)的中性碎片,生成m/z707碎片离子;m/z684是由母离子上的六碳糖发生0,36X [M-90-H]- 和1,56X[M-134-2]-碎裂形成;m/z616是m/z909发生碎裂形成([M-293-H]-);m/z909丢失两分子的[B-ring](93),伴随着六碳糖发生0,26X碎裂,产生了m/z603碎片离子([M-93-93-120-H]-);而m/z449则是m/z909发生单键断裂产生([M-460-H]-)。选取基峰m/z891做进一步的串联质谱研究。在ESI-MS3谱,低能CID条件下,m/z891离子进一步发生碎裂产生m/z685和598等碎片离子峰。m/z891丢失中性碎片CO2(44)和一分子六碳糖(162),生成了碎片离子m/z685;m/z598是m/z891丢失碎片离子m/z293形成的。通过以上分析进一步确定化合物1为红花红色素。
图2 红花红色素碎裂路径推测Fig.2 Nomenclature adopted for various retro-cydization fragments observed in this study:Carthamus red
化合物2的分子离子峰为[M-H]-(m/z611),多级串联质谱数据列于表1。因此可以确定化合物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2,通过与文献[4,19]对比,与羟基红花黄色素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致。色谱峰2的准分子离子[M-H]-(m/z611)形成8个主要的分子离子峰,分别为m/z521,491,473,403,385,325,313 和 283。m/z611存在4种主要特征碎裂方式,即和0,3B。分子离子峰m/z611分别发生06,3X ([M-90-H]- )和06,2X ([M-120-H]-)碎裂,形成了碎裂离子m/z521,491;m/z611 失去一分子水,同时发生06,2X 碎裂,形成碎片离子m/z473([M-120-18-H]-)。m/z611发生06,3X 和0,3B断裂,同时丢失一个质量数为18的中性碎片(一分子水),生成m/z403([M-90-118-H]-)离子。m/z385是因为m/z611丢失一分子水(质量数为18),和0,3B 而 生 成。m/z611 发 生碎裂,并丢失一个质量数为18的中性碎片(一分子水),生成m/z325离子。m/z611同时丢失两分子的06,3X和一分子的0,3B基团,生成m/z313碎片离子。m/z611发生,0,3B,和碎裂产生了m/z283([M-90-118-120-H]-)离子。在三级串联质谱实验中,形成两个主要的分子离子峰,分别为m/z473和283。m/z491丢失一个质量数为18的中性碎片(一分子水)产生m/z473离子;发生06,3X 和0,3B碎裂产生m/z283[M-118-90-H]-碎片离子。在四级串联质谱实验中,可以观察到m/z455,413,364,353,341,323,305和235等8个主要的分子离子峰。此化合物有几个典型 碎 裂 方 式,即 六 碳 糖 的 0,3 (06,3X),0,2(),0,4()等键,发生断 裂 会产生[M-H-90]-,[M-H-120]-和[M-H-60]-碎片离子。通过以上分析进一步确定化合物2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
化合物3的分子离子峰为[M-H]-(m/z593),多级串联质谱数据列于表1。化合物3的串联质谱图示于图3。因此可以确定化合物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94,通过与文献[19]对比,与红花黄色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致。在二级串联质谱中,母离子峰m/z593丢失2个六碳糖后产生一个碎片离子m/z285。在三级串联质谱,低能CID条件下,m/z891离子进一步发生碎裂产生m/z267,257,239,229,213,197,195和163等碎片离子峰。m/z285丢失中性碎片一分子水或一分子CO,分别形成m/z267,257离子;而同时丢失一分子水和一分子CO,则形成m/z239离子;同时丢失一分子CO2和一分子CO,形成m/z213离子;同时丢失两分子的CO2,形成m/z197碎片离子;同时丢失一分子CO2,CO和 H2O,则形成m/z195碎片离子;m/z163是由m/z285发生0,2B断裂生成。在低能CID条件下,m/z257离子进一步发生碎裂产生m/z213,229等碎片离子峰,m/z257丢失质量数为44的中性碎片(CO2)或质量数为28的中性碎片(CO),分别生成m/z213和229的碎片离子峰。通过以上分析进一步确定化合物3为红花黄色素A。
图3 化合物3(m/z 593)串联质谱图Fig.3 The full scan ESI mass spectrum and ESI-MSn of compound 3(m/z 593)in the negative mode
在负离子模式下,化合物4的分子离子峰为m/z1 043,因此可以确定化合物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 044,通过与文献[20]对比,与脱水红花黄色素B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致,它是由红花黄色素B脱去一分子水得到[4],多级串联质谱数据列于表1。色谱峰4的准分子离子[M-H]-(m/z1 043)形成5个主要的分子离子峰,分别为m/z1 025,923,853,593和449。m/z1 025是由m/z1 043丢失一个质量数为18的中性碎片(一分子水)形成的碎片离子;m/z1 043发生碎裂形成了m/z923离子;m/z1 043同时丢失一分子CO(28)和一分子六碳糖(162)生成了m/z853离子;当连接在六碳糖端位碳上的基团C21H22O11断裂后,形成m/z593离子;连接在六碳糖端位碳上的另一个基团C27H32O16断裂后,形成m/z 449碎片离子。选取基峰m/z 1 025做进一步的串联质谱研究。在ESI-MS3谱中,低能CID条件下,m/z 1 025离子进一步发生碎裂产生 m/z 1 007,905,863,773和617等碎片离子峰。m/z1 025丢失质量数为18的中性碎片(一分子水)生成了m/z 1 077碎片离子;六碳糖0位与2位键发生断裂(),生成了m/z905碎片离子;丢失质量数为162的中性碎片(一分子六碳糖),生成m/z 863碎片离子;丢失碎片,生成m/z 773碎片离子;同时发生碎片,丢失一个质量数为162中性碎片(一分子六碳糖)及两分子水,形成了m/z617碎片离子。该断裂规律符合脱水红花黄色素B的结构特点,进一步确定化合物4为脱水红花黄色素B。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可以获得红花粗提物中相应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信息,结合源内CID技术,通过一些中性碎片的丢失,以及一些典型碎裂路径,推断出化合物的结构。虽然不是化合物结构的最终确定,但却是植物粗提物化合物结构快速分析的简单有效方法。
[1]蒋建双,夏鹏飞,冯子明,等.红花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4):2 911-2 913.
[2]马自超,寺原典彦.红花色素成分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8,2:168-169.
[3]WEI C A.Isolation,purification,and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bioactive components from Flos carthami[D].Jiang Nan University,2006.
[4]KOICHI I,CHIHIRO N,YASUOMI M.Separation of major safflowers from carthamus yellow using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 Related Technologies,2008,31:1 047-1 059.
[5]赵明波,邓秀兰,王亚玲,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花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 A[J].色谱,2003,21(6):593-595.
[6]谢国祥,邱明丰,张汉杰,等.红花HPLC的指纹图谱研究[J].中成药,2007,29(8):1 093-1 097.
[7]祝 明,郭增喜.红花药材中红花黄色素含量的测定[J].中药材,2000,23(8):458-459.
[8]刘 红,郁晓艺,徐小燕.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4,24(6):517-518.
[9]蒋 平,文永盛,范 耀.用红花黄色素为参照物建立红花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8):932-935.
[10]武永刚,李雪莹.中压制备与大孔树脂联用快速分离羟基红花黄色素 A[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 441-1 443.
[11]李 丽,桂语歌,宗晓菲,等.应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析鉴定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J].辽宁中医杂志,2011,4(38):711-712.
[12]李 丽,刘春明,吴 巍,等.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测定人参和西洋参的皂苷类成分[J].分析化学,2005,33(8):1 087-1 090.
[13]白 玉,郭明全,宋凤瑞,等.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电喷雾质谱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25(2):284-288.
[14]GOUTIER W,SPAANS P A.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 LC-MS/MS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effect of(partial)agonists on cAMP accumulation in vitro[J].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2010,188:24-31.
[15]王义明,张思巨,罗国安,等.用 LC/ESI-MS/MS研究肉苁蓉与其代用品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J].药学学报,2000,35(11):839-842.
[16]MA Y L,LI Q M,HEUVEL V H.Characterization of flavone and flavonol aglycones by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1997,(11):1 357-1 364.
[17]MA Y L,LI Q M,HEUVEL V H.Characterization of 3-methoxyflavones using fast atom bombardment and collision induced dissoci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1999,(13):1 932-1 942.
[18]李 丽,王 晶,刘春明.车前草中一种黄酮化合物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28(2):51-53.
[19]王若菁,杨 滨.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5):65-69.
[20]FAN L,PU R,ZHAO H Y.Stability and degradation of hydroxyl safflor yellow A and anhydrosafflor yellow B in the Safflower injection studied by HPLC-DAD-ESI-MSn[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1,(20):47-56.
Study on Pigments in Plant Extracts from Carthamus tinctorius L.by ESI-MSn
ZONG Xiao-fei,ZHANG Hui-rong,LI Bo,LI Li
(The Central Laboratory,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032,China)
The structures of four pigments in plant extract ofCarthamustinctoriusL.were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ultistage mass spectrometry(ESI-MSn)in the negative mode.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igments in plant extract ofC.tinctoriuswa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molecular ions and the fragment ions obtained by ESI-MSnexperiments with the data wa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s.The characteristic ESI-MSnfragmentation pattern of the four pigments was discussed,and found to be a specific and useful tool for the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pigments from this plant.
CarthamustinctoriusL.;pigment;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ultistage mass spectrometry(ESI-MSn)
O 657.63
A
1004-2997(2012)06-0357-06
2012-07-06;
2012-1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299),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0905109,20090936),吉林省教育厅项目(2011-187)资助
宗晓菲(1988~),女,吉林洮南人,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E-mail:zongxiaofei@hotmail.com
李 丽(1969~),女,吉林公主岭人,教授,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