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室大棚马尾松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探讨

2012-02-02安元强吴志海

绿色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马尾松铜仁市容器

安元强,吴志海,田 军

(1.贵州省铜仁市林业局,贵州 铜仁 554300;2.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林业局种苗站,贵州 铜仁 554300;3.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林业局苗木生产中心,贵州 铜仁 554300)

1 引言

马尾松是我国松属树种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也是贵州山区的乡土树种,适应性强,天然更新容易,是荒山和石灰岩山区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1]。近年来,铜仁市通过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使立地条件较好的山头地块基本实现了绿化。目前,该市适宜造林的地方仅为交通条件不好、立地条件较差的石质山区,其造林难度大,造林及运输成本高。

使用马尾松容器苗造林可以明显提高成活率和造林质量,保证了造林成效[2~4]。如何从育苗成本、培育条件、苗木运输费用和保证造林成活等方面破解制约容器育苗推广的限制问题,许多省、市都进行了研究总结[5~6]。然而,传统的容器育苗技术不论在育苗容器、育苗基质以及培育条件等方面都处于较粗放状态,特别是造林运输成本较大。因此,为了降低生产费用,做到既节约成本,又能保证造林成活,笔者进行了温室大棚马尾松轻基质容器育苗实验。

2 材料及方法

2.1 育苗地自然概况

苗圃地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镇龙井村,地处低山丘陵流水侵蚀地貌锦江一级阶地上,海拔310m,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降雨量1 350mm左右,年平均气温16.9℃,全年≥10℃的积温4 600~5 300℃,年平均降雨日173d,无霜期300d。苗圃地土壤为长期耕作的表面熟化的水稻田耕土,土层厚度80cm以上,质地为中壤土,土质疏松,土壤呈酸性,通透性好,有效钾含量高;圃地地势平坦,排灌条件好,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2.2 塑料温室大棚

温室大棚采用铜仁市绿美温棚设计设备有限公司设计制作的单层连体烧焊棚,单棚宽6m,长18m,具有供水系统、通风系统、水帘温湿度控制系统、辅助照明和透光系统,设备设施较完备,机械化、智能化程度较高。

2.3 育苗平盘

采用60cm×35cm×10cm塑料育苗平盘。

2.4 育苗容器及基质

采用轻基质无纺布育苗容器(即轻基质网袋容器),内装轻基质,外包为无纺布,剪断前形如肠状,无纺布呈网状,具有透气、透水性能;基质富含经过人工科学配制的营养成分,既保水保肥又透水透气。育苗前经过充分浸水吸涨处理,用容器切断机剪成10cm长的规格小段,每一段即是一个单体无底的、圆柱状轻基质网袋容器,规格为5cm×10cm。每一个轻基质网袋容器育一株苗。

2.5 种子来源及保存

种子采自铜仁市碧江区的普通马尾松林分,通过自然阴干脱粒处理,种子千粒重11g左右。处理好的种子用聚丙烯编制袋盛装备用。

2.6 育苗技术

2.6.1 苗床处理

在温室内将苗床铺平,并铺垫两层普通遮阳网,以抑制杂草生长。然后沿着温室长边方向的两边放置5cm×10cm×200cm松木枕木条,并在沿短边方向放置5cm×10cm的小木枋,小木枋间隔宽度以刚好能供育苗盘摆放为宜。

2.6.2 容器置盘

将轻基质容器规则的放入育苗平盘,每盘66袋,同时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轻基质容器,再将育苗盘摆放于苗床。

2.6.3 种子处理

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2h处理后,用清水漂洗2次,再用40℃温水浸种24h,然后催芽待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6.4 播种

2011年4月16日将催芽露白的马尾松种子点播于轻基质容器内,一袋2~3粒,深1.0~1.5cm左右,覆盖少量轻基质,播种后5~7d种子即冒芽出土。

2.6.5 湿度管理

播种后用喷灌的方式浇一次透水,再用塑料薄膜小拱覆盖。保持恒温以促进种子发芽出土;待出土进入生长阶段即可除去小拱薄膜;在生长时期适时浇水,晴朗天气2~3d喷灌1次,保证袋内基质湿润和温室内的湿度。

2.6.6 温度控制

温室内温度控制在32℃左右,为了防止夏日高温,用遮阳网进行遮阳处理,同时在高温季节打开温室立面薄膜,以通风透气,防止高温灼伤。

2.6.7 养分管理

马尾松苗木生长初期即5月中旬按3‰的浓度喷施1次复合肥,6月中旬至7月上旬每10d喷施一次硫酸钾水溶肥,浓度为3‰,连续施肥3次;8月至9月每20d重复施用1次。

2.6.8 间苗和除草

根据出苗情况在5月中下旬和6月上旬进行间苗,每袋保留1株即可,对没有出苗的容器用其他间出的苗进行补栽,保证每袋保留1株苗木。除草包括苗床内和容器内的杂草,在浇水后1~2d内人工拔出,不松动容器内的基质和苗木。

2.6.9 病虫害防治

温室大棚轻基质容器育苗的种子和容器基质都通过消毒处理,为了防止7月高温季节病虫害的发生,应在前后分别喷施1次甲氰菊酯和吡虫灵水溶液,浓度为2‰。

3 结果与分析

3.1 苗木调查

温室内培育马尾松容器苗木目前尚未见国家或者地方标准,因此,在苗木出圃前对地径在0.1cm以上的根系和根团良好、长势和色泽正常的苗木作为出圃苗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取育苗盘方法,调查因子有苗木地径、苗高和根系,调查工具为游标卡尺和钢卷尺,对苗木木质化程度和根团牢固程度通过感官检测进行确定。通过5个样盘调查(表1),平均每盘合格出苗株数43株,平均出苗率65%。

表1 马尾松温室大棚轻基质容器育苗生长及出苗情况

3.2 苗木质量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2),地径在0.1~0.19cm的株数比率占28.4%,地径在0.2~0.29cm的株数比率占47%,地径在0.3~0.39cm的株数比率占18.1%,地径≥0.4cm的株数比率占6.5%,最大地径粗度达到0.54cm。

表2 马尾松温室大棚轻基质容器苗木质量分析

苗木高度<10cm的占10.2%,10.0~15.9cm的占38.2%,≥16cm的苗木占51.6%,其中调查最高苗木高度为37cm;调查结果表明:苗木少有顶芽,尚未完全木质化,但出苗的每袋苗木根系发达,根系与基质紧密结合形成了牢固根团。

4 结语

(1)调查结果表明:47%的苗木地径在0.2~0.29cm之间;51.6%的苗木高度大于16cm;但选择的轻基质容器袋偏小,导致小地径苗木偏多,建议今后选择较大的轻基质容器或适当控制容器置盘密度。

(2)温室大棚内培育马尾松轻基质容器苗木目前尚未出台地方或国家质量标准,合格苗出圃率不能很好的定量分析;出圃前须将苗木移出室外进行练苗处理,以提高木质化程度和自然适应能力。

(3)温室大棚轻基质容器苗木,重量轻,仅为有土基质容器苗木重量的30%,包装运输方便,运输和造林搬运过程中不散团,大大减少了装运损耗和运输费用,降低了造林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

(4)轻基质容器苗木由于没有直接接触苗床地面,具有空气修根的效果,根系发育良好,能与轻型基质紧密交织为一体,形成富有弹性的根团,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

[1]周政贤,杨世逸.论马尾松在我国亚热带山地开发利用中的地位和作用[J].贵州农学院丛刊,1989(12,13):1~5.

[2]祝清芳,周守海.马尾松容器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8):42.

[3]陈芳平,周修权.马尾松容器育苗造林好[J].湖南林业,2002(3):21.

[4]黄开泽.马尾松容器育苗的主要技术[J].浙江林业科技,1994,14(4):47~48.

[5]黄奕冲.温室培育马尾松容器育苗技术[J].福建林业科技,2011,38(1):89~91.

[6]张奕民.马尾松轻型基质容器苗造林早期生长效果的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06(4):70~72.

猜你喜欢

马尾松铜仁市容器
马尾松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马尾松造林技术要点与推广应用浅析
森防工作中的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探究
发现非遗之美
难以置信的事情
马尾松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
关于对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析
鉴赏
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