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化配置设计探讨
2012-01-31季敏
季敏
(苏州鹰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部,江苏 苏州 215000)
1 引言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49.68%。以目前的人口城市化速度,2011年城镇居民的比例已超过农村居民,这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城市人口的大量增长,使得住房总量不断增加,人们在关注绿色建筑、生产研发节能建材的同时,应该把低碳回归到绿化规划本身。人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居住环境要求的生态化也越加迫切。提升居住区的生态品质,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已成为目前城市居住区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1]。
2 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2.1 增加乡土树种的选择,降低建设中的资源浪费
城市居住区建设的推进使得很多传统文化处于消亡的边缘,在诸多的思想理念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应该给予乡土文化以足够的解读、尊重和运用。同样,在进行绿化树种选择的时候,也需要加强乡土树种在生态环境中的保护、挖掘与发扬。乡土树种是经过长期的栽培得以肯定的,抗逆性强,栽培技术简单,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大量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在成本和管理方面的费用,并且有利于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可以说乡土植物适应性好、抗性强、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性价比[2]。
长期以来,居住区绿化主要强调视觉景观效果,无论是在植物选择、模式配置等环节,还是在日常养护、管理方式等方面,都以视觉效果作为植物景观配置的首要理念,但对于生态性能的关注度不够。然而适宜的生态条件是植物良好生长的前提,植物本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才是选择的重点,这样才能大大增加绿量,维持生态效益。
2.2 增强绿化组团配置,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传统景观绿地的规划往往都是零敲碎打式或见缝插绿式,随意性强且缺乏科学性。需要通过对园林绿地的科学分类,构建绿地结构和质量为一体的绿地系统,形成绿色网络生态廊道。在绿化方面尽量构建乔、灌、草、农作物相结合的植被生态群落,以提供良好的生物通过性和繁衍空间。群落组团是居住区绿地的基本结构单元,直接决定着绿地的结构和功能。要达到相对稳定的绿地覆盖,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绿地量,使有限的社区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在生态低碳型景观设计的引领下,以低碳环保的绿化配置为重点的方向正在大力发展起来[3]。
3 居住区绿化配置的典型方式
在工程实践中,所涉及的苗木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植物组团的种植就是在这些形态基础上配置产生的:园冠阔叶大乔木,如马褂木、元宝枫、国槐、白蜡、香椿、合欢;高冠阔叶大乔木,毛白杨、枫杨、重阳木、栾树;高塔型常绿乔木,桧柏、大云杉、雪松;低矮塔形常绿乔木,翠柏、侧柏、罗汉松;园冠型常绿乔木,香樟、黑松、白皮松、湿地松;球类常绿灌木,大叶黄杨球、金叶女贞球、石楠球、海桐球、茶梅球;修剪色带,红叶小蘖,金边黄杨、红花继木、十大功劳;小乔木,紫叶李、玉兰、樱花、桂花、杨梅、枇杷、红枫、腊梅;竖型灌木,木槿、郁李、朱蕉、丛生桂花、丛生紫荆;团型灌木,榆叶梅、胡颓子、垂丝海棠、碧桃、金银木、栀子花;可密植成片的灌木,棣棠、迎春、锦带、紫鹃、卫矛、云南素馨、紫金牛;普通花卉型地被,菊类,福禄考、景天、花叶络石、八仙花、千屈菜;长叶型地被,鸢尾、萱草、香蒲、玉带草、葱兰、银边草。
4 绿化种植风格和配置类型
4.1 住宅周围与道路两侧的种植区域
此区域种植风格强调形态错落,乔木、灌木、草花,地被按层次分布。地被花卉以点缀为主,布置在灌木之间,形成第一层次,修剪球形灌木做高低错落组团为第二层,次构成绿化骨架,量较大,花灌木配置少量但形态错落——球形冠与瘦长型冠搭配,彩叶与绿叶搭配,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阔叶小乔木或大乔木每组里只有1~2株或没有,常绿乔木1~3株左右(图1)。
从地被到小乔木层次的自然式配置,叶型地被与修剪绿球交叉种植。从大乔木到草花,标准的多层次配置,充分利用植物的体量形态之间的差异,形成错落变化。在建筑边缘、墙角等处的绿植处理手法:层次丰满,空间越狭窄处植物越密实,抱角处往往以常绿竖向小乔木配合花灌木破除建筑的棱角感。不同形态的灌木组合样式——高圆相配,形成差异,较大量的整形绿球与少量点缀地被花卉穿插组合。疏密搭配的层次配置,局部留出草坪,与组团群落形成开合对比。典型的由低到高、层次分明的组合种植,地被层线性排布,围绕在绿球外侧形成组团边界,地被层植物之间间或跳动,形成色彩、形态的丰富变化。
图1 建筑周围与道路两侧种植区域
4.2 住宅建筑间的绿地区域
此区域绿地面积较大,在组团种植时应该注意组团之间的开阖变化,在密植组团之间留出相对较大的草坪面积。植物组团在不同位置植株错落程度和组合方式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绿地中普遍植栽,在构筑物、出入户、建筑物周围等处的植栽和宅前花园分界植栽等3类(图2)。
图2 住宅建筑间的绿地区域
典型绿地中植栽组团也是层次配置,但相对尺度较大,同种基调灌木数量较大,与其他植物形成主次对比,地被和修剪绿球相对较少,在中间区域成片、成线种植,形态较简洁,在组团起始边缘处相对错落复杂,形成整体形态上的繁简对比。
楼间组团或私家花园外沿用植物分隔,分隔手法为:组合修剪绿球与修剪色带共同组合成边界,球、灌木、草花等多用于入户路口边、院与院之间的分割线等处,形成疏密有致的变化节奏。
在建筑物旁、道路转角处、景墙小品边缘、地下车库周围等处的配置相应品种多、层次丰富、形态组合丰富多样,配置方法类似于私家花园区。
4.3 公共绿地区域
公共绿地景观相对较为粗放,以较大片的乔木、灌木组群交替形成开阖的层次(图3)。
图3 公共绿地区域
[1]王 贞.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则探讨[J].中国园林,2010(5):35~38.
[2]周旱弘.乡土树种造景的优势、困境与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05(2):24~26.
[3]刘 颖.景观设计与低碳[J].现代园林,2010(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