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长道短

2012-01-31

中国记者 2012年7期
关键词:道德

说长道短

换个角度说考题

□ 安徽铜陵日报社 王文毕

高考已落幕,媒体报道也将由关注考题很快转到分数线的多少。我感到,每年高考那几天,议论、剖析考题的大都是老师,考后孩子们的感觉没能报道出来。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能反映学习中的个性与共性的问题,值得后来一届届考生的借鉴。然而,媒体在一阵风过后往往疏漏了这一点,继而,让孩子们的教训在他们考后的“放纵”中渐渐淡去。

老师总结虽很重要,也较准确,但结合到学生,是不是这样呢,还得求证。往往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不同的问题若找出种种、归集起来可能就是经验之谈,避免学弟学妹们在学习中再走弯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曾见到一种《高考错题集》的册子,感到编辑的意图很好。

学习贵在有方法,巧学就会轻松许多。如果高考过后,收集每题的错法种种,在媒体不惜版面刊登,会引起很多学生特别是在校高中生关注,引起的阅读、关注、实际效应会更大。

一“点”变“全国”:标题如此以偏概全

□ 河南安阳日报社 张遂旺

近日,在广州某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标题:《人流手术者近半未成年》,这样的新闻深深地刺痛着读者神经。

读罢此条消息的全文才得知,这是一记者从“2012年首场广州市家庭教育大讲堂”上得到的信息。会上,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教授、著名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一筠发布了一则调查报告,专家和她的团队从1997年开始就与北京一家大型的妇幼医院合作追踪发现,这么多年来在这家医院做人流手术的女性中,未成年人的比例竟达40—50%,而且近年来低龄化趋势愈演愈烈,年纪越来越小。这本来是一家医院的统计数据,可经过不少新闻媒体的轮番炒作,愣是放大成了中国,将一个点写成了一个面。有媒体的标题是这样的:《调查称中国人流手术者近半数未成年》《中国人流手术者近半数未成年》等等,没有告知调查数据的范围,牵着读者的鼻子走,导致标题以偏概全,误导大众。

编辑之所以这样起标题,本意是想挖掘新闻事实的意义,但适得其反,给人以夸大其词、主观、失实之感。新闻工作者在做新闻时应该尽量把握好平衡,把握好度,避免瞎子摸象式的以偏概全,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亮的眼睛,给受众提供最全面最真实的信息。

勿在道德的旗号下“愚弄”人们

□ 湖北武汉 郭 钦

湖南卫视一档体验类节目让演员扮小偷,在武汉公共汽车上“试验”乘客反扒,61位武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了“考验”,35人以不同方式对失主提醒,9人挺身而出主持公道。节目播出后在网上引起争议,67.6%的人认为这是预设立场,抹黑武汉。

电视节目以表演的方式“考验”市民见义勇为的素质,不是第一次。我不否认,这个节目或许有着很高很美好的初衷,比如发掘普通人中的道德闪光者,给他人带去榜样的作用,而且节目本身所呈现的内容,也可能确实和地域无关,但他们所采用的方式,却让人极不舒服。

一个城市的道德和良心水平,不是一次两次“考验”就能试出来的,而是长期的社会生活日积月累下的一种常态反映。纵然,常态水平会对“考验”的结果有影响,但就像有学者说的,要考察人的良知,必须要保持价值中立,可盗窃行为是一种恶性行为,用恶性行为来考察人性善良,这个做法本身不合理。确实,媒体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而存在,去观察、报道甚至评说市民的道德良知水平,当媒体本身成为事件的参与者,那它所呈现出的东西,其客观真实性就不能不让人怀疑。

媒体自以为占据道德的制高点,而用“设计”的方式考验他人的道德水平,这种行为相当令人反感。尤其在道德本身成为一个敏感词的当下,这种试验就更因为电视节目娱乐性的外表,而让这个原本严肃的话题,显得太过儿戏。

实际上,这种类似于真人秀的节目,因其潜藏的风险,从一开始就伴随着道德和法律上的争议。道德不需要虚拟的测试,更经不起娱乐化的解读。这次武汉通过了“测试”,那下次,又会是哪个城市被电视节目打着道德测试的旗号“愚弄”,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结果会是什么,会带来什么?

避免都市报报道的“十多”

□ 江苏宿迁经贸学院 陈尚忠

近段时期,部分都市报报道中不同程度出现“十多”现象:报道外地丑闻多,报道外国的奇闻多,报道明星的绯闻多,报道买彩票的获大奖多,报道高级干部腐败多,报道新提拔干部质疑多,报道问题食品多,报道交通事故多,对海外华侨华人报忧多,报得不准的事也多。虽然报道的大多基于事实,但失去平衡难免产生负作用。

出现上述“十多”现象,对社会生活报道失衡,很容易对读者产生误导。首先,相关都市报要摒弃只为吸引眼球的短视行为,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对国内国外的方方面面注意平衡报道,不可偏废。其次,读者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媒体上负面新闻,要避免一叶障目。

何须“谢天谢地”?

□ 山东临沂日报社 孙建清

“谢天谢地,你来啦”是崔永元在央视办的一个栏目名,好比小崔过去主持的“实话实说”“小崔说事”。偶尔我也会看看“谢天谢地,你来啦”,节目的内容是小崔请了一干演员在台上展示一下表演才能。看后不得不质疑:就这么个娱乐节目,值得“谢天谢地”么?

这样说来,好像有点吹毛求疵,其实不是的。好的电视节目名称,应该表达明确,应该入眼入耳,即使不能新颖、独特,但至少必须与节目的内容相符,例如“夕阳红”一看就知道是老年节目,“非诚勿扰”一听就知道是相亲节目,“快乐大本营”是娱乐节目。简短明了而又含义明确,是电视栏目的基本要求。再看看“谢天谢地,你来啦”,既看不出节目的性质定位,又缺乏文化底蕴,流入江湖侠客见面的寒暄,让人无法理解。

媒体应慎言“做秀”

□ 浙江宁波镇海区新闻中心 张文波

据媒体报道,5月15日,深圳市25家市直机关的公务员志愿者走上街头,为市民提供理发、擦鞋、修手机、免费照相等50余项便民服务。不料引发热议,据人民网调查,不少网友认为公务员上街擦皮鞋是做秀。

做秀一词由来已久,表达了人们对走过场、走形式、做表面文章等行为的不屑。但这一词汇却有被媒体滥用之势,新闻标题动辄冠以“做秀”。拾荒阿姨救助受碾压的女童小悦悦被指“做秀”;陈光标高调募4千万善款向西部发红包被疑“做秀”;湖南某副市长公布老婆形象接受监督被指“做秀”……

而惯于怀疑别人“做秀”的人,常常忽略一个常识,那就是以自己的情绪代替背后的事实。此时,媒体不应人云亦云,照单收录网友反应,而应客观冷静报道事实。在被疑为“做秀”的背后是小悦悦被救之前十八名路人绕道而行;陈光标捐出了大把真金白银;湖南那位副市长公布老婆形象是为治理“脏乱差”,不给自己留余地。有了这么多事实的支持,轻易怀疑别人“做秀”,媒体的客观性独立性荡然无存。

“做秀”就像一个标签,贴上去容易,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不容小视。不难发现,但凡有地方出台一项新政,有人做了一件善事,往往被怀疑为“做秀”。长此以往,无论是真心实意还是为了虚荣,不分青红皂白都当头一棒,统统贴上“做秀”标签,如果形成这样的舆论氛围,推动改革、愿做好事的人会越来越少。因此,媒体应慎言“做秀”,多提供事实。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

猜你喜欢

道德
道德声明
道德声明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论道德的生命力
强化道德建设
论道德榜样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