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村小学生说谎认知水平的研究

2012-01-30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9期
关键词:刘梅夏雨刘刚

姚 春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一、引 言

儿童“诚实”品质的研究是以“说谎”、“欺骗”为重点而展开的。“说谎”、“欺骗”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儿童说谎及相关概念的发展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所致力研究的课题。儿童“欺骗”包括两个维度的涵义,一是指儿童行为问题中的“欺骗行为”;二是指儿童心理理论能力领域的“欺骗能力”。

“心理理论”的研究是近几十年认知发展研究的焦点,而在这些有关说谎概念及道德评价的不同理论模型中,目前影响较大、争论最多的是说谎发展的原型理论和民俗模式。原型理论包括3个语义成分:事实成分;信念成分;意图成分。此理论假定,在个体说谎时三成分所占的比重不尽相同,三成分对说谎概念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在20世纪80年代末,Sweetser提出了有关说谎的民俗模式。此模式认为说谎的概念与道德评价不仅仅是由事实、意图和信念等语义特质所定义的认知结构,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结构,儿童所处的社会背景与文化习俗等会极大影响对说谎理解与道德评价。

Chandler等运用“藏与找”的游戏发现,约有30%的2岁儿童、60%的3岁儿童、55%的4岁儿童告诉成人错误的藏宝地点,即说谎。这说明2岁的儿童就能欺骗别人。而且有研究表明,年幼儿童说谎是一种比较普遍和频繁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说谎的技能逐步发展,儿童在说谎时已能较好地掩饰自己的神情,但他们还不是老练的说谎者。傅根跃[1]等人研究探讨了7、9、11岁小学儿童在为集体或为个人情境下对说谎或说真话的理解和道德评价。结果表明,集体观念已经对11岁儿童对说谎概念的理解产生显著影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对个人真话的评价越来越消极,对集体谎的评价越来越积极;当诚实原则和集体观念发生冲突时,7岁儿童主要受到诚实原则的支配,9岁儿童集体观念与诚实原则几乎是并驾齐驱,11岁儿童主要受到集体观念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更多地从诚实和为集体两个方面陈述评价的理由。傅根跃等人[2]采用儿童评画的方法,探讨了中国所特有的“面子谎”行为。结果表明,幼儿园小班的幼儿还没有面子谎行为,但到了中班、大班幼儿就已明显具有面子谎行为,而且幼儿面子谎行为的发展是远远先于面子意识形成的。傅根跃等人[3]另外的研究采用2类道德两难故事(个人谎故事和集体谎故事),研究结果表明,7岁儿童已具有初步集体观念;11岁儿童集体观念已对说谎概念的理解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更多地从诚实、为集体或为个人等多个方面来陈述说谎或者说真话的理由。徐芬[4]等人针对意图、交往情境对道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岁儿童在作说谎或说真话的判断及其道德评价时,还不会利用意图线索;8岁左右时已开始会使用意图线索,但是在不同的言语情景下的使用是不一样的。

除此之外,众多的研究也早已为我们所熟知。总体上看,关于儿童说谎问题的研究方法单一,以经验总结、思辨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很少。研究结果大都停留在现象描述上,总体研究水平不高。而且我们也不难发现,被试都是城市背景下的儿童,没有针对农村儿童的研究。农村儿童是不同于城市儿童的一类大的群体,父母受教育程度低,从小生活成长环境单一,信息来源少,观念更新时间长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得农村儿童的心理成长速度缓于城市儿童。迥异于城市儿童的成长背景,使农村儿童具有了独特的心理特征,探究农村儿童说谎认知的发展规律显得更有意义。

二、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取自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一所普通农村小学的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其中一、二年级组成低年级组;三、四年级组成中年级组;五、六年级组成高年级组。低年级组23人:男生12人,女生11人;中年级组22人:男生10人,女生12人;高年级组56人:男生31人,女生25人。男女的总比例大致相等:男生53人,女生48人。

(二)研究材料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材料,是结合农村儿童的实际编制,有关说谎认知的5个两难故事,包括善意谎、荣誉谎、保护谎、机智谎、面子谎等五类,呈现给学生的材料只标明故事1、故事2、故事3、故事4和故事5。

这五个小故事充分采用了农村儿童熟悉的语言,使他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故事1 善意谎

刘刚和夏雨是好朋友。夏雨得了一种怪病,身体瘫痪了,眼睛也失明了,生命垂危。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去“看”一次升国旗。但他的身体非常虚弱,不能出远门。家长为了满足他的愿望,让他坐上汽车在村里兜了几圈后去了学校的操场,假装把他带到了天安门广场,在学校的操场上组织一次升国旗活动。当夏雨听到国歌奏响以后,激动地问身旁的刘刚:“我真地到了北京,到了天安门广场吗?”刘刚说:“是北京。我还看到天安门城楼呢!”

请问:刘刚这样做对不对(从“对,不对,说不好”选择一个)? 为什么?

故事2 荣誉谎

在学校大扫除的时候,刘梅发现同班的夏东把一块橘子皮随手丢在了教学楼的楼梯上。刘梅刚想叫住夏东让他把橘子皮捡起来,突然发现学校的卫生检查员走过来。检查员看到橘子皮后立刻喊了起来:“是谁扔的橘子皮?太不像话了!”刘梅想向检查员说明实情,又怕影响到他们班的荣誉。她犹豫了一会,没有说话,而是主动地把橘子皮捡起来,扔到了垃圾箱里。

请问:刘梅这样做对不对(从“对,不对,说不好”选择一个)? 为什么?

故事3 保护谎

小雪和明明是好朋友。明明学习很刻苦,但由于学习基础太差,期末考试成绩仅为68分。明明心里很害怕,她知道爸爸的脾气很不好,听到这个消息肯定会把她暴打一顿。没有办法,明明只得在给家长的考试成绩通知单上,把68偷偷地改为88,并告诉小雪千万要为她保密。过了几天,小雪碰到了明明的爸爸。明明的爸爸问小雪:“明明真地考了88分吗?”小雪很为难,但最后还是说出了实情。结果,明明被爸爸打了一顿,还发誓再也不和小雪做朋友了。

请问:小雪这样做对不对(从“对,不对,说不好”选择一个)? 为什么?

故事4 机智谎

王娜正在小花园里散步,突然看到邻居李阿姨怒气冲冲地走过来,看到王娜就问:“看见我们家淘淘了吗?他又逃学了,真是气死我了!”王娜一扭头,正好看见躲在树丛里的淘淘。淘淘不住地他向挤眼,示意她千万别说。王娜用手指了一下相反的方向,说:“他去那边了”。李阿姨急匆匆地走了。

请问:王娜这样做对不对(从“对,不对,说不好”选择一个)? 为什么?

故事5 面子谎

小东的爸爸给他买了一个拼图,小东特别喜欢。他的朋友小立到家来找他。小东缠着小立一起玩拼图。小东问小立:“拼图好玩吗?”小立不想玩拼图,但他不想让小东难过,于是他说:“好玩儿!”

请问:小立这样做对不对(从“对,不对,说不好”选择一个)? 为什么?

(三)研究程序

本调查以团体方式进行,由研究者统一讲解指导语:“同学们,下面请你们读几个小故事,大家要认真看,并把有关故事情节记住。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你告诉老师,老师会给你再解释一遍。看完故事后回答后面的问题。问题没有正确答案,要求说出你的真实想法,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答。”为了消除儿童的顾虑,进一步解释:“我们所要进行的不是考试,也不是作业。不用在问卷上填写姓名。大家怎么想就怎么写,一定要把你的真实看法写出来。”低年级组的儿童,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极易因文字障碍而对故事内容产生误解,所以对其采取了由研究者统一讲故事并解释故事中文字含义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排除其因不理解或错误理解而导致的评价上的偏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小学生说谎认知水平的年级差异

在善意谎和面子谎中,低、中年级选择“对”与“不对”的人数均相差不大;而高年级在这两个谎中选择“对”的人数均远远多于选择“不对”的人数。

保护谎和机智谎中,三个年级都倾向于选择同一个答案,即保护谎中倾向于选择“对”,机智谎中倾向于选择“不对”。低年级选择荣誉谎“对”的人数远远多于选择“不对”的人数;到了高年级则恰好相反。同时我们也发现,农村小学低年级儿童尚不会选择“说不好”这一选项;中年级选择此项的人数增多;到了高年级,则有更多的人选择了此项。(见表1)

有些儿童没有理解故事的含义,因而有些选项没有做出回答。

表1 农村小学儿童说谎认知的年级差异

(二)农村小学儿童说谎认知水平的分析

1.善意谎

低年级儿童选择“对”与“不对”的人数相当。选择“对”所作出的解释为“满足了夏雨的愿望”、“考虑到了夏雨的身体不好”;选择“不对”所作出的解释为“刘刚说谎了”。

中年级儿童选择“对”与“不对”的人数相同。选择“对”所作出的解释为“满足了夏雨的愿望”、“这是善意谎“;选择“不对”的解释为“刘刚说谎了”,其中已有1人从多角度去解释:“刘刚说谎了,而且并没有真正实现夏雨的愿望”。

高年级儿童选择“对”的人数多于选择“不对”的人数。选择“对”所作出的解释为“满足了夏雨的愿望”、“考虑到了夏雨的身体”、“这是善意谎”。其中已有多人从多角度进行解释:“满足了夏雨的愿望,且是善意谎”;“满足了夏雨的愿望且考虑到了夏雨的身体不好”。选择“不对”所作出的解释为“刘刚说谎了”、“没有真正实现夏雨的愿望”。其中有多人从多角度进行了解释“刘刚说谎了,而且并没有真正实现夏雨的愿望”;“刘刚说谎了,这样会使刘刚养成坏习惯”。

2.荣誉谎

低年级儿童选择“对”的人数远远多于选择“不对”的人数。选择“对”所作出的解释为“刘梅拣起了橘子皮”、“爱护卫生”、“为了班级荣誉”;选择“不对”的只有1人,所作出的解释为“应该让夏东拣橘子皮,以帮他改正错误”。

中年级儿童选择“对”与“不对”的人数相当。选择“对”所作出的解释为“刘梅拣起了橘子皮”、“爱护卫生”、“为了班级荣誉”、“没有出卖朋友”,其中有两人从多角度作出解释“没有出卖朋友且维护了班级的荣誉”、“刘梅拣起了橘子皮并且她很爱护卫生”;选择“不对”的解释为“即使为了班级荣誉,刘梅也不应说谎。”

高年级儿童选择“不对”的人数多于选择“对”的人数。选择“对”所作出的解释为“刘梅拣起了橘子皮”、“爱护卫生”、“为了班级荣誉”、“没有出卖朋友”;选择“不对”所作出的解释为“应该让夏东拣橘子皮,以帮他改正错误”、“即使为了班级荣誉,刘梅也不应说谎。”

3.保护谎

低年级儿童选择“对”的人数远远多于选择“不对”的人数。选择“对”所作出的解释为“要诚实”;选择“不对”所作出的解释为“出卖了朋友”。

中年级儿童选择“对”的人数远远多于选择“不对”的人数。选择“对”所作出的解释为“要诚实”、“为了朋友好”;选择“不对”的解释为“出卖了朋友”。

高年级儿童选择“对”的人数远远多于选择“不对”的人数。选择“对”所作出的解释为“要诚实”、“为了朋友好”,其中已有1人作出了多角度的回答:“要诚实,并且这样做也是为了朋友好”;选择“不对”所作出的解释为“出卖了朋友”。

4.机智谎

低年级儿童选择“不对”的人数远远多于选择“对”的人数。选择“对”的只有1人,所作出的解释为“保护了淘淘,使他不挨打”;选择“不对”所作出的解释为“说谎纵容淘淘逃学,使他养成了坏习惯”、“说谎了”、“说谎会使得阿姨更着急”。

中年级儿童选择“不对”的人数远远多于选择“对”的人数。选择“对”的只有1人,所作出的解释为“保护了淘淘,使他不挨打”;选择“不对”所作出的解释为“说谎纵容淘淘逃学,使他养成了坏习惯”、“说谎了”、“说谎会使得阿姨更着急”。

高年级儿童选择“不对”的人数远远多于选择“对”的人数。选择“对”所作出的解释为“保护了淘淘,使他不挨打”;选择“不对”所作出的解释为“说谎纵容淘淘逃学,使他养成了坏习惯”、“说谎了”、“说谎会使得阿姨更着急”,其中已有多人作出多角度的解释“说谎纵容淘淘逃学,使他养成了坏习惯;并且使得阿姨更着急。”

5.面子谎

低年级儿童选择“对”的人数多于选择“不对”的人数。选择“对”所作出的解释为“尊敬朋友、为了朋友间的友谊”;选择“不对”所作出的解释为“说谎话了”。

中年级儿童选择“对”的人数多于选择“不对”的人数。选择“对”所作出的解释为“尊敬朋友、为了朋友间的友谊”、“体现了朋友间的爱(友谊)”;选择“不对”的解释为“说谎话了”。

高年级儿童选择“对”的人数远远多于选择“不对”的人数。选择“对”所作出的解释为“尊敬朋友、为了朋友间的友谊”、“体现了朋友间的爱(友谊)”;选择“不对”的解释为“说谎话了”、“小立可以有自己的爱好”。

四、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学生并不是机械地依据是否违背事实来判断说谎的对与错

比如在“善意慌”的认知上,小学低年级47%、中年级50%、高年级64%左右的学生认为刘刚尽管说谎话了,但这种行为值得肯定。在“荣誉谎”的认知上,小学低年级95%、中年级50%、高年级40%左右的学生认为刘梅尽管没有对卫生检查员说出实情,但维护了班级荣誉,保护了同学,她的行为是正确的。在“保护谎”、“机智谎”、“面子谎”的认知上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些小学生虽然认为说谎不对,但也不是简单地看谎言是否违背事实,而是从“纵容逃学”、“使阿姨更着急”、“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会养成坏习惯”等多方面进行解释。尽管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说真话、不说假话始终是诚实教育的核心,但小学生在理解道德观念的时候并不机械,而是综合考虑说谎的行为动机、性质和结果,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善意的、可能会产生积极后果的谎言,很多儿童认为是对的;对于有明确欺骗性质的、可能会造成消极后果的谎言,大部分儿童认为说谎是不对的。在“保护谎”的认知上,小学低年级80%、中年级75%、高年级72%左右的学生认为小雪的做法是正确的。“要诚实”这样才真正“为朋友好”;在“机智谎”的认知上,小学低年级89%、中年级95%、高年级89%左右的学生认为王娜的做法是错误的。他们认为“说谎纵容淘淘逃学,使他养成了坏习惯”、“说谎会使得阿姨更着急”。

(二)在集体荣誉和说真话的两难选择中,农村小学生倾向于前者

在“荣誉谎”的认知上,小学低年级95%、中年级50%、高年级40%左右的学生认为刘梅的做法是正确的,维护了班级荣誉。在集体荣誉和说真话的两难选择中,绝大多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很多中、高年级的学生也倾向于前者。

(三)很多农村小学生走出了自我中心,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宁肯说谎也给对方面子

在“面子谎”的认知上,小学低年级60%、中年级55%、高年级70%左右的学生认为小立的做法是正确的,“尊重朋友、为了朋友间的友谊”、“体现了朋友间的爱(友谊)”。

(四)道德认知水平总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

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道德原则的理解;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儿童的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境的制约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道德信念的制约。研究中发现,小学低年级儿童说谎认知水平比较低,在对与错的判断上更多针对行为结果,很肤浅,表面化。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在对与错的判断上往往综合考虑行为动机、性质和结果等多种因素。“因为可以实现夏雨的愿望”,“考虑到了他的身体是不能出远门的”,“为了班级荣誉,够朋友义气”,“这样是为了让朋友好好学习”,“说谎让阿姨着急”,“要尊重别人、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这些回答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能够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中去。高年级与中、低年级学生相比,最明显的是有了内化的判断标准,在解释上更体现了自己的道德偏好,如“小立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五)说谎认知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男孩与女孩相比,一是更重视朋友,如他们认为“对”,是因为“没有出卖朋友”(荣誉谎)、“为了朋友好”(保护谎);二是更重视自身的权利,如“小立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女孩与男孩相比,则更服从权威,如“小雪早就应该告诉明明的家长,而不是等到问再说。”

[1]傅根跃,王玲凤.为集体或为个人情境下小学儿童对说谎或说真话的理解和道德评价[J].心理科学,2005,28(4):859.

[2]傅根跃,孙永珍.幼儿面子谎行为与面子意识研究[J].心理科学,2003,(6):1039-1043.

[3]傅根跃,王玲凤.假象的道德两难情境下小学儿童对说谎或说真话的抉择[J].心理科学,2006,29(5):1049-1052.

[4]徐芬,刘英,荆春艳.意图线索对5-11岁儿童理解说谎概念及道德评价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4):35-39,46.

猜你喜欢

刘梅夏雨刘刚
绿水青山 朗朗乾坤
多元表征,让理解落实于课堂
人生之感悟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女人的心思你别猜
夏雨
夏雨
夏雨的颜色
春天里
“色诱”房东,女白领遭遇“乌龙”强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