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创新实验室运行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2012-01-29喻武龙张应省李克勤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24期
关键词:电子设计课题竞赛

喻武龙 张应省 李克勤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信息学院 广东珠海 519085

1 前言

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新出现的一种办学形式,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机制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1]。总体而言,独立学院在整体办学实力上无法和公办高校相比,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是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经过对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深入检讨,并借鉴其他院校创新实验室的运作经验,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以下简称“珠海学院”)于2008年率先在信息学院创建了学校第一个全开放式的创新实验室——电子创新实验室,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2 电子创新实验室成立的背景

在成立电子创新实验室之前,信息学院的专业实验室基本上完全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无法满足部分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设计制作所需的场地与设备需求。随着学校逐步发展壮大,学生人数的逐渐增加,设立拥有独立场所和设备的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珠海学院的学生在2007年9月首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参赛学生就面临缺乏专门的场地与设备进行训练的困境和尴尬,这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给学生搭建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平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设计制作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参加各类电子竞赛提供培训基地,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信息学院在2008年创建了珠海学院第一个电子创新实验室。经过3年多的努力,电子创新实验室逐步发展成为培养目标明确、示范效应明显、竞赛成果显著的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其所培养的学生不论是实际动手能力还是创新能力都技高一筹,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与青睐。

3 电子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目标

建立电子创新实验室,最重要的是要贯彻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为核心,对学生进行科研技能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等多层次训练,把电子创新实验室建设成真正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各类学科竞赛后备人才的选拔基地[2]。

在经过多方讨论并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后,信息学院明确了电子创新实验室未来承担的任务:一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二是支持有科研能力的优秀学生参加校企合作的科研活动;三是以电子创新实验室为培训基地,从成员中选拔优秀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在经过对现有的各实验室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后,信息学院为电子创新实验室配置了专门的实验场所和所需的设备,并逐年扩大实验室场地规模和增加专业实验设备,满足学生进行电子创新活动和竞赛技能培训的需求。

4 电子创新实验室的人才培养体系

电子创新实验的建设目标与传统的教学实验室不同,它改变了传统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设计思想,面向学生全天开放,由专任教师负责监管,日程管理工作则由学生自主进行管理[3]。此外,信息学院将电子创新活动及电子竞赛纳入课外第二学分制,推动和促进学生课外电子类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深受学生欢迎。经过3年多的发展与完善,电子创新实验室的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成熟,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

4.1 引导式创新人才培养

该培养方式采取由专家委员会负责给出相关创新课题,由学生自由组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组队选题后提交本组的设计方案,由专家委员会评选出合理方案,方案通过的团队方可进入电子创新实验室进行创新课题的设计与制作。课题结束后,每个参赛团队都要展示设计成果,写出总结报告,由专家委员会进行验收,评选出优秀团队并予以适当的奖励。专家在整个过程中主要对学生做启发式引导,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设计和制作能力,使学生能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应用环节,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应的技术工作夯实基础[4]。

4.2 自主式创新人才培养

本模式由学生自主提交自主设计课题并提交课题的可行性方案,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论证,方案可行的团队方可进入电子创新实验室进行课题的设计与制作。课题设计结束后,每个参赛团队都要展示设计成果,写出总结报告,由专家进行验收,并且展开课题研讨会,让参赛的团队相互交流实验心得,发掘团队自身的不足之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4.3 实战型创新人才培养

本模式由具有科研项目的教师负责在电子创新实验室选拔理论基础好、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优秀学生组队参与,将项目的部分子课题分配给学生完成。学生在项目负责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发挥课题团队的力量,完成相应的课题任务,逐步实现由学习者向开发者的角色转变。信息学院承担多项广东省及珠海市科技项目,借助实际科研项目的开展,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设计能力,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此外,电子创新实验室还作为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人才选拔和培训基地[5],参加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智能车竞赛、足球机器人大赛等被全社会认可并得到各大高校积极参与的重要学科竞赛。电子创新实验室充分依托各类竞赛平台,每年暑假都举行封闭式技能培训,强化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由已参加过各类竞赛并获奖的高年级学生负责传帮带低年级学生,与指导教师一起负责新一届参赛队伍的选拔与培训,薪火相传,为电子创新实验室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5 电子创新实验室的管理模式

电子创新实验室采取会员准入制度,会员主要来自于全校大二和大三年级成绩较好并对电子设计制作感兴趣的学生,由高年级参加过各类竞赛的优秀学生担任会长并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开放与管理工作。电子创新实验室向会员完全开放,开放时间为晚上和周末,会员在实验室开放时间段内自行选择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设计制作[6]。此外,为了给学生的电子设计提供技术支持,电子创新实验室每周二下午召开例行会议,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将与学生见面,协助指导学生解决课题出现的技术难题。

电子创新实验室根据所学知识对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培养方案。对于较好掌握基本实践技能的低年级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与自信心,以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实验室每周面向低年级学生布置一些小课题,由学生自由组队参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7]。对于能力突出的高年级学生,电子创新实验室组织他们参加创新课题研究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等,在实际的研究课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电子创新实验室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由会长主持,全体会员一起归纳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指导教师做归纳小结并安排好下一阶段工作,保证电子创新实验室长久稳定的运行。

6 电子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成果

经过3年多的逐步发展,电子创新实验室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实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电子创新实验室培训和选拔的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足球机器人竞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等各类赛事并取得优异的成果,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赢得了荣誉。自电子创新实验室建立以来,所培训和选拔的选手在各类国家级竞赛中共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2项,为学校的发展增添光彩。

7 电子创新实验室面临的困难与不足

电子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是对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遭遇各种困难,其中亟待解决的掣肘电子创新实验室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与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认定不科学。

1)实验室经费。传统的教学实验室负责满足学生的日程教学任务,所需的实验设备由学校统一采购并分配,场地和设备齐全,经费保障充足。电子创新实验室总体来说尚属于新生事物,学校没有专门的经费预算。在电子创新实验室的运行过程中除了需要学校提供实验室场地和专用实验设备外,还需要适当的保障经费[8]。学生完成创新课题课作过程中,经常需要根据实际课题需求购买相应的芯片,而目前电子创新实验室的课题经费较少,大部分的芯片购买费用需要学生自己承担,这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学校在制定实验室预算的范围内可考虑下拨部分专用实验经费以保障学生创新课题能顺利进行,提升学生参与创新课题的积极性。

2)指导教师的工作量。电子创新实验室的每个课题都有课题指导教师负责全程跟踪指导,这将占用指导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对指导教师的敬业精神是一个考验,也对学校现行的教师薪酬管理制度提出新的要求。考虑到指导教师的实际付出,学校可在工作量考核方面做出适当的补偿,体现对指导教师劳动付出的尊重和肯定,而这也将有利于电子创新实验室的长久发展[9]。

此外,电子创新实验室在发展的同时还面临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场地需求、学生准入与退出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干扰。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困难,保证电子创新实验室不断发展壮大是学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这需要决策者未雨绸缪,以最大的努力排除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障碍,保障电子创新实验室的顺利发展。

8 结束语

电子创新实验室作为独立学院的新生事物,是对现有传统的实验室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其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充满艰辛与挑战,需要得到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在解决电子创新实验室建立初期所面临的场地与设备困境之后,如何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是确保电子创新实验室顺利发展的关键,而这需要在电子创新实验室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最终实现将电子创新实验室建设成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10]。

[1]郭成操,李刚俊,杜涛.创新实验室建设模式 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6):195-197.

[2]赵亮方,周学君.电子设计与创新实验室的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00-201.

[3]李卫兵,杜玉杰,王彩凤.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6):86-88.

[4]李恒文,李涵,戴文.自主开放创新实验室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5):I0016,I0416.

[5]谭福奎,贺前华,李良荣.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方法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81-184.

[6]张炜,陈峰,祝勇仁.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8(2):70-73.

[7]刘淑珍.学生创新实验室的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3):85-86.

[8]曾荣华,罗一帆,周合兵,等.探索综合与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开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24-27.

[9]马寒,曹玲芝.开放式电子创新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模式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6(1):99-101.

[10]周晓兰,陈寅山,张彦定.本科生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56-58.

猜你喜欢

电子设计课题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基于Multisim仿真软件的三人表决器电子设计制作——以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例
对EDA技术在现代电子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降压型直流开关稳压电源——2016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题解析
关于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