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激励机制的运用
2012-01-29周理刚
周理刚
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3个阶段,即: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在小学阶段,正是儿童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道德判断上逐步转化?如何采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由他律到自律呢?
1 激励内容
激励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对于信息技术课堂,学生使用电脑的熟练程度大相径庭,充分发挥小组互助,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激励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激励的内容还包括善于观察发现、主动自学探究、参与演示操作、圆满任务完成、小组合作愉快、积极主动发言、乐意帮助同学、学习态度端正等几个子栏目。让学生知道不仅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有所提高,在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中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律的内容也是多元的,这样的内容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2 激励方法
激励是人的生命中最好的养料,激励具有巨大的力量。通过多种激励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特别要注意对后进学生所取得进步的及时表扬。激励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5种。
2.1 目标激励法
每个学生、每个小组要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恰当的学生可达的任务,有方向就有动力。学生如果达到了目标,就给予及时的肯定、适当的奖励,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地超越自己。
2.2 榜样激励法
可以把兴趣班优秀的学生,或者是代表学校参加市级以上比赛的学生,特别是在学生身边的优秀人物,作为他们学习的榜样。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选择一个真正值得去模仿的人,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更好。
2.3 任务激励法
信息技术课堂,更多的是以任务的形式打包给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操作熟练的学生,他们除了互助外,仍有空余的时间,就再以任务的形式奖励给他们。例如,三年级学习中英文打字时,可奖励个人或小组在网络打字平台上练习一次打字;学习画图软件时,可奖励3分钟金山画王绘画练习;六年级学习LOGO时,奖励神秘的海龟图形;等等。教师对奖励任务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价值取向。
2.4 情感激励法
每个人都有情感的需求,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关爱,包括思想、行为、学习、生活等。有时教师一个小小的言行,如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弯腰,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教师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关系,一个融洽的集体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
2.5 荣誉激励法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表扬,学生更希望得到教师对他在群体中的表现的肯定,希望发现他们的优点,隐藏缺点,所以教师要尽量放大学生的优点,单独批评表现不好的现象。
3 激励策略
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根本。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思维能力、道德品质、学习技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潜下心来思考的问题。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激励,教师要把握正面引领为主、侧面扶助为辅的度。
3.1 激励的条件
笔者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制订有“十要十不要”,“要求”使学生明确哪些是在课堂上要积极努力去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在课堂上做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及时获取学生的真实信息,从而根据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的了解进行奖励。
3.2 激励的目的
教师应当明确激励的目的是使受表扬的学生个人或受奖励的集体得到教育。为了达此目的,实行奖励首先要尊重学生个人,研究对该学生或该集体奖励后将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其成长。激励的主要目标是要强化对受表扬学生或受奖励集体本身的思想行为等,对其他学生所产生的或多或少的影响不能作为某次表扬或奖励的主要目标。
3.3 激励的形式
激励是一种教育手段,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精神方面与物质方面,在堂课的教学中笔者更倾向于精神鼓励,如口头表扬、加星、公开认可、上台演示、作品展示、自评互评上一档次、小红花(中低年级)等。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慎重选择。不同的形式,有层次的差异,有价值的不同,每一种形式都要做到公平公正,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
3.4 激励的时机
一般说来,越及时的评价越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个体的表扬或肯定,可以在教师巡视时及时进行口头肯定或以其他适当的形式;对于小组形式的适合于在小范围表扬,要与其他小组形成竞争,或适当集中表扬;对于集体的表扬,适合正式的全体集中的奖励。要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防范措施,批评则可以适当延后。
3.5 激励的频率
实践证明,激励频率过低是不妥当的,但频率过高效果就会减弱。在一个集体中频繁地开展激励活动,会减弱激励的效果。一个集体中受到表扬或奖励的人数过多,同样要减弱激励的效果。对学生个人而言,过多的激励可能会使其产生麻木甚至反感,也可能使其产生依赖,似乎每次都必须有其一份,否则便困惑失落。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探索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道德认知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当然,学生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还需要各学科教师、班主任以及家长、社会的协调,需要全方位的配合教育与引导,使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形成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