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实践资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2-01-29丁尚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23期
关键词:动手课程标准家庭

丁尚品

作者:丁尚品,绍兴市第一中学分校通用技术组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绍兴市高考学科“考试与评价”项目组成员,绍兴市第二届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成员,绍兴市级优秀辅导员。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由于实践资源的缺乏,产生许多违背课程标准的问题。提出用家庭实践资源来破解这个难题,并结合具体案例从家庭实践资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应用途径、应用步骤三方面进行阐述。

自从通用技术课开设以来,适合于课堂教学的实践资源非常缺乏,导致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实践的机会缺少,与此相反的是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存在“三多”现象,即纯粹的哲学分类多、案例分析多、课件的图片多。当课堂教学泛化成案例教学,失去技术应有蕴味之后,学生对案例乃至技术学习就失去新鲜感,教师只是在图片、视频上下工夫,期望用精美的图片以及动感、有趣的视频来吸引学生,教学内容越发空洞,课堂变成视觉的盛宴,技术课堂就失去灵魂——实践。

上述教学模式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习乏味,缺乏求知欲望,课堂沉闷无生机;学生的构思方案,往往是异想天开,缺乏理性、不严谨,缺乏技术逻辑;学生动手能力差,不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工作原理,不能制作简单的模型。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显然,当前这种趋势是违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对于如何去开拓和盘活实践资源,这就有赖于广大教师不懈地努力。笔者认为,充分利用家庭实践资源是破解这个难题的有效办法。

1 家庭实践资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家庭实践资源包括两方面:1)在家庭中需要动手操作的实践资源,比如电风扇的清洗、空调的清洗、冰箱的清洗、相框安装、换灯泡和电子镇流器、各类东西的简单维修、炒菜、洗衣等;2)在家庭中需要设计的实践资源,比如家庭中的各种节水节能装置的设计、家庭中各种常用工具的设计、家庭中各种家具的设计等。

1.1 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通过家庭实践资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能使学生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基本的操作技能,能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术的存在,从而使学生能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利用所学技术,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技术实践也是学生所期待的,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从事创造性的技术活动,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正向情感。每当一项技术任务完成之后,学生的心中就会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正是这些心理因素,促成学生形成积极的学科认同,反过来会促进学生热情投身于技术与设计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1.2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需要设计的家庭实践资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在完成一项项的设计任务,探究一个个的技术问题的过程中,被激发了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形成积极、果敢、合作、进取等品质。

1.3 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家庭实践资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1.4 形成严谨的技术思想与方法

通过家庭实践资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既体现了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也是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以电视机柜项目实施为例,经历了电视机柜的设计制作,同学们才体验到,制作过程远不是当初设计时想得那么简单:要考虑制作流程、要考虑不同的连接方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制作的精密度,工具的选择,还要考虑材料的选取,实用与成本之间的权衡。经历实践,就可以将理论知识部分的设计分析、流程设计、优化流程、结构强度稳定性、图样的表达、加工方法等内容串联、整合,形成对问题的综合分析、理性判断、和决策能力。这种能力,是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感悟、归纳和自主建构。没有经历技术实践,就难以形成严谨的技术思想和方法。

2 家庭实践资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2.1 加强基于家庭实践资源的设计课的开展

高中通用技术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开展学生设计实践和技术试验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技术设计制作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并根据学生设计的需要配备充足的设备与材料,保障学生的实践正常开展。

苏教版教材没有明确学生的实践内容,最初,笔者只根据教材案例让学生开展“台灯”“简易相片架”等内容的设计制作实践,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等有积极意义。但由于设计是以课本案例为主,制作实践只是简单模仿技能,学生的设计创意得不到充分发挥,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经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探究,我们发现,设计制作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是影响学生参与设计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因此,选定与学生现有水平相一致,并让学生感兴趣的实践内容是成功开设实践课的关键。家庭动手资源就是非常适合的载体,比如设计制作擦玻璃窗的工具、旋转式猫眼、防风伞、安全插座等。

2.2 加强基于家庭实践资源的动手课的开展

动手能力是通用技术课程目标之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仅靠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是无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让学生在课外去动手更是不太可能,所以,在教学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把家庭实践资源应用到动手课是非常合适的。

家庭实践资源是每个学生都非常熟悉的,大多是学生亲历过的,有利于动手活动的展开。比如在讲到流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清洗电风扇。在清洗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受到拆装电风扇的流程。也可让学生在墙上挂相框,利用冲击钻、膨胀螺丝和以前制作的相框,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做不仅仅感受流程,而且可以学会冲击钻、 膨胀螺丝等工具的使用以及了解它们的用途。

2.3 加强基于家庭实践资源的技术试验课的开展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中,需要进行的试验很多来自家庭。因此,选择家庭实践资源作为技术试验的载体是非常符合课程标准的,也是容易实施的。

在家庭实践资源中能作为技术试验的载体较为丰富。如当灯不会亮时,需要试验是灯泡坏还是镇流器坏,抑或是开关坏、电线坏;当在墙壁上装挂钩后,就需要对挂钩的承重性能进行试验等。通过这些载体进行试验,能使学生感受 到技术试验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之中,并为我们所用。

无论是设计、制作、技术试验,在实施过程中都要引导学生亲历过程。“亲历过程”是指,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要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分析、优化综合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过程。“亲历过程”强调学生全程性参与,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学生在学习设计制作时,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亲自动手。比如,有位同学设计了一个防风快干晾衣架,这个晾衣架与普通的晾衣架相比,就在于它多了两个撑子。在平时不用时可折叠起来,和普通晾衣架没有区别,晾衣服时,把它打开,把衣服撑成圆桶状,这样就可以防止衣服被吹落,而且可以快速晾干。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该同学在图纸画好后,亲自动手进行切割、连接、装饰,制作了一件非常漂亮实用的晾衣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技术试验。

3 家庭实践资源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通过实践,笔者总结出家庭设计类动手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3.1 教师提出设计项目

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对课程内容和学生水平都应当较为熟悉,知道哪些设计制作项目是符合要求的,可以让学生参与哪些项目或内容的设计。因此,教师应该认真专研教材、仔细观察家庭中要用到的各种技术和调查学生情况,提出合适的设计项目。例如,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个人卫生越来越重视,不少家庭中的脸盆都是分开使用的,一个三口之家,洗脸碰3只,洗脚盆3只,洗澡盆3只,因此,需要一只脸盆架来放置这么多的脸盆。学生也学习了各种材料,各种连接方式等知识。因此,教师可提的设计项目是:可放置多只脸盆的脸盆架。

3.2 师生共同设计

项目要师生共同参与设计。设计项目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更为深入细致的教研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更加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大大地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智慧,锻炼思维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参与设计并不需要深度参与,只需要跟踪学生的设计过程,并在需要的时候提出自己的建议。因此,教师在定下设计项目后,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并最终定下设计方案。比如,在脸盆架的设计过程中,先让每位学生都设计一个初步方案,教师对每个方案进行评价,把优点、缺点、亮点等都一一指出,再让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并拿出方案,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设计思路,教师和学生共同指出方案的优缺点。

3.3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项目制作必须坚持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在做中学,这体现了通用技术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当提供合适的设备和器材,让全体学生参与,起码也要让部分学生参与,把这样的活动融入教学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和动手能力。脸盆架的制作,应该在学校进行,而不在家里,否则很难保证是学生自己制作。虽然这样做可能会使脸盆架的制作质量很难保证,但重要的是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了,体验了过程。

3.4 成品激励学生

作为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的作品,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开拓思维,使学生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发展,达到通用技术的课程目标。因此,项目成功后,应尽量给学生亲身使用,体会其中的成功与快乐。脸盆架制作完成后,可让学生拿回家用,也可放到寝室用。

事实上通用技术教学的实践资源是无限的,这就需要通用技术教师去发现、去开发、去挖掘、去利用。这样的通用技术课就会更加活跃、更加充实、更加完美、更加精彩。

[1]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顾建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Ⅰ[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动手课程标准家庭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我也来动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家庭“煮”夫
动手演示找错因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