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上好语文欣赏课的思考
2012-01-29周红艳
周红艳
利用多媒体上好语文欣赏课的思考
周红艳
临西县东枣园校区 河北临西 054900
语文欣赏课是一种让学生领略和玩味语文之美的课型,通过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起到取长补短、锦上添花之效。文章划分专题文本欣赏、语文元素欣赏和专题知识欣赏三个专题,进行具体阐述。
多媒体;语文;欣赏课
10.3969/j.issn.1671-489X.2012.34.123
“语文欣赏课”就是一种能让学生愉悦地进行领略和玩味的课,是学生通过对语文学科相关知识的领略与感受,从内心产生一种喜爱之情,进而使之产生对学科学习的强烈欲望,为其今天学好语文乃至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的过程,旨在使学生开阔视野,扩大语文积累,提高思维水平,发展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促进其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获得精神的享受和文化的积淀。
语文欣赏课的课程资源非常广泛,既可以是教材本身,也可以是教材外部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阅读作品;既可以是对语文元素字、词、句的欣赏,亦可是文章的品味欣赏;既可以是对某一篇文章个性化背景的深入探究,亦可是对同一类文章共性的广博吸收。当然,还可以是来自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机智幽默的引领、旁征博引的流畅表达,可以是来自学生同伴之间相互的积极影响。
该如何上好语文欣赏课呢?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将语文欣赏课划分为专题文本欣赏、语文元素欣赏和专题知识欣赏三个专题的内容进行教学实践,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接受更加广泛的优秀文化的熏陶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魅力,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丰富文化积淀。
1 专题文本欣赏
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主题,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初步了解了欣赏某种形式文学作品的过程、规律以及同类作品的学习方法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有意识地运用已学的知识,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自由地欣赏更多的文章,在反复地阅读,不断地感受、体味和玩赏中,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要落实这一目标,专题文本欣赏不失为理想的途径。学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以后,教师可结合与教材配套的语文《同步阅读》,指导学生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拓展阅读、欣赏与之相应的文章;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带到阅览室,为学生打印更多的阅读材料供其欣赏,使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创作的艺术形象并不断地创造新的形象,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提高文化品位。
例如,学习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的课文,教师就可以在学习结束后,紧扣单元文本,带领学生进行题为“名家笔下的动物”的专题文本欣赏,指导学生拓展阅读其他许多中外作家写小动物的文章片段,如张抗抗的《天鹅》、贾平凹的《雪虎》,列夫·托尔斯泰的《麻雀和燕子》等,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多种教学媒体,能够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攻克难点,让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所授内容。如课文《科利亚的木匣》中的难点是“战争开始,科利亚将木匣埋在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战争结束(即四年后),科利亚在距家门口十步处挖不到木匣,而在离家门口五步处挖到了”这部分内容,采用传统的讲述或叫高矮不同的学生来演示,效果不会很理想。而通过电脑制作的“科利亚四年前埋木匣和四年后挖木匣”的演示图,学生却非常直观地看到:所埋木匣的距离并没有变,而是科利亚的步子变大了。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也轻而易举地明白在生活中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把事情办好。
使用现代多种教学媒体上课,不仅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变,增大课堂知识容量,更有助于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启发智能,提高课堂效益。
2 语文元素欣赏
字、词、句、标点符号等这些构成语文的基本元素,虽然每篇文本都会涉及,但是教学中,难得有针对其中某一元素比较系统或比较深入的学习、欣赏的机会。“语文元素欣赏”不仅可以拓展知识,还可较好解决这个问题。例如,结合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活动内容,为达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调动他们自觉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的目标,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字谜七则”的阅读材料,拓展《字谜故事》这个欣赏内容。故事中涉及的都是一些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写下的诗词。学生在欣赏诗词,了解其背后趣事的过程中,结合汉字的构字特点,兴致勃勃地猜出相关汉字的谜底。例如,《骆宾王的生日宴》讲述了他写下的“自西走到东边停,峨眉月上挂三星,三人同骑无角牛,口上三划一点青”这首诗的趣事,谜底则是“一、心、奉、请”;《千古佳句一字谜》讲述了北宋晏殊写下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首《浣溪沙》的趣事,其中“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谜底是“鹊”……
学生在欣赏、吟诵诗词,玩味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走进汉字王国,不仅对汉字的构成理解得更加透彻,对汉字背后的文化知识了解得也更加丰富。与此同时,还进一步感受到汉字独有的魅力,更深刻地体验到汉字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从而进一步点燃他们渴望探索祖国文化宝库的奥秘,学好汉字、写好汉字、用好汉字、学好语文的心灵火花。
3 专题知识欣赏
专题知识欣赏旨在丰富文学知识的同时,更加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更加唤起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例如,教材中曾经先后出现对联积累的练习。许多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对联,贴过对联,同时很多学生也喜欢历史,而许多著名的对联背后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于是,可以选择“漫话对联”这一欣赏话题,在复习回顾以前学习、积累过的对联的基础上,开辟多条欣赏渠道,使学生在轻松的享受状态中,分享对联背后丰富的历史故事,了解对联发展的历史,搜集、整理、归纳对联常见的种类,发现、总结出对联的特点,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不朽魅力,产生学习语文的强烈愿望。下课后,还可让学生对对子、作对联、写春联,拓展学习的效果。
各种类型的欣赏课有的恢宏大度,有的如涓涓细流;有的欢快活跃,有的耐人寻味;有的涉猎广泛,有的内涵丰富;有的生活气息浓厚,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饱含哲理,有的诗情画意……通过语文欣赏课的学习,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状态中,开阔视野,感受到语文元素的奥妙;欣赏大量的名家美文,理解、积累更加丰富的语言,进一步获得对形象的具体感受、体验和美的享受,并由此引起对生活和学习的思考,获得思想的启迪、精神的培育,对中外许多著名作家以及作家笔下的文学作品也会更加情有独钟。教师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用广博的学识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欣赏玩味这一教学手段,便能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之情,感受到母语的博大精深。总之,在欣赏课上,学生可以了解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验它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从而奠定学好语文知识的良好基础,有效增强语文学习的效果,达到悦目、悦耳、悦心的境界。
实践证明,将欣赏活动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无论是从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或是学习质量,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它可以实现把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结合,语言感悟与直观感受结合,积累与运用结合,欣赏与理解结合,熏陶与感染相结合,教师的引领与学生的主动探究结合,课内与课外教学资源有机结合的多赢发展态势,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培养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1]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G623.2
B
1671-489X(2012)34-0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