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学结合教学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2012-01-29钱伯康
钱伯康
(绍兴县园艺学校 浙江 绍兴 312039)
谈工学结合教学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钱伯康
(绍兴县园艺学校 浙江 绍兴 312039)
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专业技能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中职学校要着力建设专业实训基地,打造工学结合平台;要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工学结合教学水平,大力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技能教学;校企合作
我校创建于1984年8月,是绍兴县唯一的一所纯农业类中等职业学校。自创办以来,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思想,积极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机制,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着力建设实训基地,精心打造工学结合平台
(一)“借鸡生蛋”,努力实施技能教学
办学初期,我校仅开设园林专业,无自己的教学实习基地,学生实习要通过“借鸡生蛋”的办法解决,即让学生去当地园林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感到“借鸡”很不容易:由于企业安排学生短期实习,要牵制较大的精力,增加许多工作,同时,企业还担心学生实习会消耗材料、设备,带来经济损失,因此,企业不欢迎学生实习。为落实一个实习点,学校有关人员往往要东奔西跑,消耗不少时间和精力,且实习点不稳定。另一方面,“生蛋”更不容易:一是在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指导、实习考核、实习时间等诸多教学环节上,学校受制于实习单位,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效率低,效果差;二是师生外出实习,在交通、安全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三是实习与就业脱钩,学生实习劳动待遇无保障,经常成为变相的廉价劳动力,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学校认为“借鸡生蛋”并非长久之计,必须创建属于自己的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二)校企合一,创建校内园林实习基地
1995年,学校根据“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举办与职业教育有关的企业或者实习场所”的精神,采用学校控大股、领导和骨干教师多入股、教师人人参股的方式筹集资金,创办了绍兴县园林风景工程有限公司。从此,学校实行校企合一的办学模式,有了自己的园林实习基地。经过数年实践,校办公司开辟了生产实习基地三百余亩,根据教学和生产需要,分设园林植物栽培区、繁殖区、良种驯化区、盆景创作区、鲜花培育区和其他生产区等,配备了相应的专业设施设备。这样,教师可根据教学进程随时组织学生进行开展多项实习实验活动,极大地方便了教学。
但是,在校企合一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与问题:一是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师要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要针对专业特点,最大限度地使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同时,教师又要承担起校办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任务,要考虑经济效益。因此,教师经常超负荷工作,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和自身发展。二是经营风险日益加剧。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校办公司要更多地注重教育效益,要更多地付出培养学生的教学费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常处于劣势地位,稍有差池,就有可能造成经营亏损。三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当地的农业科技升级换代加速,智力农业、精细农业、信息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迅速,学校教学已经不能囿于单纯的园林教学,迫切要求实训基地升级,以适应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校企合作,共建现代农业实训基地
面对园林实习基地建设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挑战,学校在大量调查、分析、论证基础上,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具体指导下,实施了以实训基地经营权转让为标志的新一轮基地建设,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经营权转让,建立校企合作互赢机制 2005年11月,学校通过公开竞标的形式,与当地的一家信誉好、科技含量高、实力强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绍兴华阳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学校实训基地的设备、场地等不动产权属不变,生产经营权和流动资产按竞标价转让给企业。学校实训基地的设备、场地等不动产由企业使用,同时,学校提供企业在校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基本条件;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的开发。企业承担实训基地日常运行、设备保养及维护等全部费用,以保证实训基地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教学功能;负责开发和实施企业项目;为学生无偿提供实训岗位、实训指导和所需的材料消耗。这样,学校既吸纳了企业的经营资金、技术,增强了实训基地实力,又引进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学校的经营风险得到彻底化解,减轻了教师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可以轻装上阵,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企业由此增加了场地、设备,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人才、技术支持,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实力。通过6年的运作,校企良性互动,互利双赢,有力地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发展。
加大投入,提高实训基地的现代化水平 我校实训基地的改革与发展,一直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与肯定。2008年12月,学校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实训示范基地,省、县两级财政分别拨款150万元,专项用于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近两年中,学校抓住机遇,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实训基地:一是创建“现代农业生产车间”,包括洛文式玻璃温室和连栋薄膜大棚两部分,它能根据室外气象状况和室内环境条件的变化自动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度、CO2施肥、营养液等作物生长的环境参数,还有防虫杀菌、保温等功能,其间作物的播种、生长、施肥、灌溉、环控等全过程实现了自动化。二是创建植物组织培养室。根据教学实习特点,建立了材料采集、消毒、灭菌、接种、培养基配制、育苗、练苗等无菌栽培全程作业流水线。三是创建机械工作室、信息技术室和园林设计工作室等三个专业工作室,添置了相应的设施设备。这些设施设备的建成,大大提高了学校实训基地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了校企合作的活力。
深化课程改革,不断完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随着实训基地建设进程的发展,学校多次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一是精简课程。如园林花卉专业,按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仅开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四门基础课程,而把其他文化课中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分解、渗透到上述课程或专业课程中。二是实施模块教学。如园林花卉专业,把专业课划分为花卉育种、花卉栽培、花卉鉴赏、花卉艺术等四大模块,按照“不求学生成全才,但求学生有专长”的培养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实行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三是开发校本课程。在编排体系上,根据其学科特点和本地区气候条件,采取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双线穿插制,使教学顺序尽可能与生产实际保持一致,以便于现场教学和生产实习。在教学内容上,以当地实际生产内容为主,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实际。如《花卉栽培学》,主要学习南方花卉栽培技术,充实了兰花、桂花等地方特色名花栽培和当地传统栽培实践经验,把纯理论性的内容列为学生的选修内容,从而突出了教材的地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学生边学边做,目的性强,学习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工学结合”水平
优越的实训基地条件,为教师提供了成长发展的平台。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与管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的计划、预算、论证、决策,为企业项目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既密切校企联系,又培养教师的经营理念和风险意识。二是有计划地安排有关专业教师轮流担任企业相应岗位的技术管理工作,如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项目施工员等。三是组织教师与工人师傅一起,参加技术练兵活动。要求教师苦练基本功,至少掌握一门“绝技”,以胜任教学实习指导工作,由此造就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到目前为止,学校专任教师100%学历达标,其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1.2%;专业教师中取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教师占98.2%。在实际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做到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课堂与实训结合,实训与生产结合,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结合,教师能得心应手,教学效果好、质量高。
实施工学结合,实现培养目标
利用“现代农业生产车间”优势,学校组织学生在真实的工厂环境和企业项目的开发中开展经常性现代农业实习、实训和科学试验,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开放思维,学会合作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寻求更好的方法,让学生从中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学习和探索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知识,掌握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综合素质。
为此,一方面,学校建立了学生技术大练兵活动机制,推出“菜单式”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特长项目,如名贵花卉品种鉴别、花卉繁殖技术、良种培育技术、盆景技术等,实行强化训练,让学生至少练就一手过硬的“绝活”,形成一技之长。另一方面,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企业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材料采购、养护管理、招标投标、经营决策、合同谈判等诸多经营环节的 “实战演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这样,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市场意识和经营头脑,学生的积极性高,实习效果好。
近三年中,我校学生参加市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4人次、三等奖7人次,其中,省第一名1人次;获市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3项,名列省、市、县同类职校前列。我们的毕业生,不仅有中专毕业证书,还有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不但懂理论,更会动手,毕业后能直接上岗,深受社会欢迎。几年来,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8.6%以上,他们在社会上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的成了企业的生产管理者,有的成了“盆景师”、“插花师”、“假山造型师”、“根雕师”、“植物医师”和“园艺师”等,有的成为了企业家和当地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由此吸引了更多学生来我校求学,学校实现了良性互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李宏彬,郭春华.园林实训基地规划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6):12.
[2]王毅.整合实践教学资源高起点建设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5(18):27.
[3]伊辉勇,应晓跃,郑辉昌.实训基地建设与创新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李洁.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0):14.
[5]崔建宁.流通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7(5):32.
[6]沈华锦,蒋喜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J].教育学术月刊,2008(7):37.
钱伯康(1958—),男,浙江绍兴人,绍兴县园艺学校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等职业教学与研究。
G718
A
1672-5727(2012)09-0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