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美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特征及区别
2012-01-29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妍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李妍
浅谈中西方美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特征及区别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李妍
IMPORTANT FEATUR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ISTORICAL PROCESS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FINE ART
美学在人类发展与历史进程中是个不断发展与革新的话题,很多观点都认为,美术源于生活,是人们文化、信仰与哲学思想的集合。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认识的加深,更多的人开始对中西方在美术历史进程中特征的差异展开多方讨论,笔者在此浅谈中西美术历史进程中的特征和一些区别。
中西方美术进程 特征 区别
对于中西方的美术进程特点以及区别的对比,并不是要求我们用西方的发展规律以及审美需求来要求和改变自身的特征,而是通过一个解读比较,对我们的美术与文化的发展有着更加良好的认识。
一、 西方美术发展史及其特征
(一)西方古典主义美术
无论从美术还是文化上讲,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西方社会都处于一种用理性的角度来对待客观事物的状态下。通过这种描述与表现,西方古典美术表现出了偏重理性、注意形式的完美和重视线条的清晰严整等一系列特点。以普桑为代表的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义、以达维特为代表的宣扬革命和斗争精神的古典主义、以安格尔为代表的追求完美形式和典范风格的学院古典主义,借古喻今,崇尚典雅高尚的题材,重视庄重的格调,强调理性而摒弃情感,追求构图的均衡与完整以及对于透视学、解剖学精准构造的研究。而在思想上,西方的古典主义绘画从一种崇尚虚幻的神的状态转换到关注真实的人,转换到对于死亡的焦灼以及深刻的思考,是一种理性的美学的追求。
(二)西方近现代美术
随着西方社会的变革与发展,19世纪初发生了工业革命,随之而来的美术变革也是巨大的。客观规律和理性认识不再占有主导地位,以马奈、雷诺阿和莫奈为主导的画家把光和彩作为绘画追求的手法和目的,以修拉、西涅克、毕加索等为代表的画家将古典主义的审美观颠覆殆尽。西方的现代主义绘画起源于后印象主义绘画,后印象主义的画家强调艺术形象要区别于客观个体,要包含画家的主观感情,塞尚、高更、凡·高等突破了西方可管理性的艺术传统,强调结构和秩序的抽象艺术,表现出了这一时期艺术哲学化、理论化、形式化、创新化的特征。
(三)中国古典美术
中国的艺术讲究灵与气,灵在性,气存于韵。中国古典绘画的特点就是不将重点的审美放在对于现实与客观理性的再现上。因此,在总体特征上,中国绘画更倾向于意的表达,体现的是画家的精神以及内心世界,将画家的内在修养与文化统一。中国绘画重神,传神者,似亦不似,我国画家多受道家思想影响。道家崇尚自然,因此古典中国画大多强调自然的钟灵毓秀、鬼斧神工。而在构图上,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每远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这就是著名的“三远法”,中国上下几千年社会变革,朝代更替,但在美术形式以及美学的意识形态上并没有产生过多的影响,自然随性,缥缈写意一直是中国古典美术的追求。
(四)中国近现代美术
同样的,中国美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而发生改变,辛亥革命后由于文化和人文意识的改变,一些艺术家如吴作人、徐悲鸿、林风眠、高剑父等各个画派的杰出人才为中国绘画寻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由于国门打开,中西方文化得以交流,中国绘画逐渐展现出注重现实与客观写实的状态,近现代的中国绘画渐渐脱离了古典绘画天人合一的觉悟和性情。
二、 中西方美术差异
社会特点、信仰、文化、传统以及多元化的民族等一系列的条件造成了中西方审美差异。中国早期社会体制稳定,几千年的封建体制下中国美术在意识形态上多关注自然造化以及万物的本体规律;相比之下,西方受到早期的工业革命影响率先迈进工业文明,科学的影响导致了美术翻天覆地的变革。前者重视万物造化,崇尚自由自然天真,后者则是具化人;前者重道,平衡超然,后者则寄情于物,救赎自我。对比西方美术,中国画有着自己的独特特点,神形之外的艺术表现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都有区别。探讨西方美术史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反思我国美术的发展,能够更好地理清我国美术的发展进程以及现在的发展程度。当然,不能以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美术的好与坏。
无论是西方美术,还是东方美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和各自的人文环境下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各自的时代印记,使我们认识并记住那个时代的特点,那个时代的思想,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的艺术的感思。无论是哪一种风格,哪一种认识,都承载了数千年的积淀,留下的是不一样的感受,却是同样的感动与震撼。
[1]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林木.《中国古典美术传统中没有现实主义的美术》.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