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建筑形式中的雕塑语言

2012-01-29哈尔滨师范大学王仁亮

中国艺术 2012年4期
关键词:形体雕塑形式

哈尔滨师范大学 王仁亮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创造方法的总成,利用各种可以塑造的材料,创作出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表达艺术家的审美。建筑则是人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出来的构筑物,是通过形式上的象征来向人们传达信息的一种形式语言。古罗马的建筑家维特鲁耶在《建筑十书》里面提出了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这三个标准一直影响着后世建筑学的发展。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形象是建筑构成的三要素。

一、雕塑和建筑之间的关系

雕塑艺术和建筑艺术虽然是造型艺术中不同的两种类型,但是从古到今,雕塑和建筑就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雕塑和建筑具有很多的共同点,二者都涉及到三维、空间和实体,都是人类最早就懂得的创造形式。雕塑和建筑之间也有很多的共通性。首先雕塑艺术和建筑艺术在空间和造型的运用规律上是相通的。在雕塑和建筑中,我们把空间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雕塑和建筑空间处理的原则是一致的,二者的空间组合多种多样,但都遵守着经过概括的、符合逻辑的规律性认识。空间秩序可以总结为四个基本原则:轴线、平衡、韵律和对位。遵照这四个基本原则,可以使雕塑和建筑共同存在于一个逻辑统一的整体之中。不论哪个国家,不论哪个时期,雕塑艺术和建筑艺术都离不开材料和技术。在两者的发展过程中,材料和技术的变化是推动两者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新技术的诞生,雕塑和建筑的材料和技术也在不断变更,不仅变得范围更加广泛,而且两者材料之间的相通性也越来越强。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每一种艺术都会受到其他艺术的影响。发展到现代,建筑已经被视为雕塑的一部分,现在建筑的理论观点之一就是要像对待雕塑一样对待建筑。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有机曲线成为新的审美主体。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成熟于19世纪90年代的新艺术运动最为推崇的就是曲线美。有机曲线随着新艺术运动的兴起被广泛应用。近代的建筑和雕塑受到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共同追求有机形式的表现,二者互相融合,互相影响。建筑的雕塑性在这个时期进入了开始阶段。这个时期的建筑,运用简洁的线条与自然的有机形态结合,既克服了建筑的单调,又避免了建筑的无秩序现象。

同样地,两者之间的区别也十分具体。建筑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的首要目的和用途就是为人所用。而且建筑是个空间环境,是正面的抽象形象。而雕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人类为了追求更高的形体美而出现的艺术形式。雕塑是对自然、对生活的细致、具体的描述,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在形体语言上也表现出更多的生动和形象。

二、雕塑在建筑形体塑造上的体现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建筑形式日益自由,真正走向了雕塑性建筑。近代雕塑和建筑互相探索,互相影响,互相交融。将简洁的几何形式和自然形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变化和风格。而现代建筑在外观上越来越具有雕塑性的美感,总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工业化、重视几何形体美

在新建筑中,受到规则几何的影响而成的建筑俯拾皆是。一般都是某种几何体或者几种几何体之间的结合。设计的时候,也通常以一种或者几种几何体之间的结合来表现。但是,这些设计图大多没有具象的联想。受欧几米德的影响,建筑家们喜欢用几何关系研究建筑的形体美。他们发现,历史上的有些建筑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建筑本身符合了黄金分割点的比例,是由于几何关系在其中的作用。现代主义的设计师们反对古典形式的繁琐装饰。在他们的设计中,各种几何形体都可以应用,几何形体之间的组合多种多样,重复、相交、相切甚至是贯穿,但是他们相当注重控制“线”的问题。而且各种形式的形体的组合又会带来不同的感觉。著名的凯旋门就利用简单的几何形体,代表了现代主义以简约为美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构成不仅仅只是表现在视觉上,更是表现在内部整体的统一上。它的构成重点就是整体结构的和谐美观。由我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在外观上运用了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在内部也不断运用三角形空间。整个建筑的外观高低有致,浑厚简洁,是建筑形式几何美的高度表现。而同样是由贝聿铭设计的达拉斯迈耶交响乐团沿袭了贝聿铭一贯的几何雕塑造型的风格,运用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塑造出变化多端的内面,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而D·拉斯顿设计的伦敦国家剧院也是以三道高耸的柱体,采用非对称的表现方式,将建筑的浑厚形象变得更加丰满。

2.追求曲线美和自由美

雕塑在建筑形体塑造上还可以体现为追求塑造形体的曲线美和自由美。把建筑看作是还未经过雕塑的雕塑胚原型,以更自由的曲线进行雕刻,这种类型的建筑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赏。自然可以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设计师们有时从树木花草中提取出优美的曲线,使建筑充满了灵性和自然的感觉。位于法国东部的朗香教堂,建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外形极度扭曲,通过造型的扭曲造成的不稳定的感觉,营造出教堂的神秘感。这种扑朔迷离的感觉直触人的内心深处。而1973年建成的悉尼歌剧院的外形像是在碧海中飘荡着的风帆,流畅的线条、优美的造型征服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它也成为澳大利亚的象征。在古希腊,人们就已经开始认识自然的美,赞美自然的美。此后艺术风格不断发展,在19世纪又重新回归自然的美。当时著名的西班牙建筑师高迪将从自然中提取的线条运用到他的设计之中,将建筑和自然的美重新联系起来。

3.追求残缺美,彰显艺术魅力

古典建筑艺术的审美标准为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建筑中一些不规则的建筑形体以及建筑构图,如果以古典建筑的审美标准进行衡量,都是难以达标的建筑形体,然而从整体进行审视,正是由于这些不规则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艺术表现和艺术魅力。德国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十分端正的面孔是不会有特征表现的,但是这种面孔也不是绝对美的原型,只能说具有学究派特征而已,所以机械刻板、墨守成规的建筑形式虽然符合美学的定义,但这绝不是衡量建筑美的唯一标准。真正的建筑美应该属于不仅符合美学法则,而且还敢于创新的独特的建筑。雕塑与建筑同属造型艺术,雕塑艺术穿插在建筑形式上成为具有标志性的美。正如雕塑大师罗丹所说:“在自然中一般人的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所以那种简单精确、整齐有序的观念是不全面的。并且随着人们的观念转变、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审美观随之转变,审美的范畴也逐渐扩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同并欣赏不规则、不明确以及纷乱无序的“残缺”的建筑形体。

古典的建筑大都追求平衡和完整的美。但是建筑真正的美并不是通过人刻意去营造而能够达到的。建筑美应该是既尊重客观,又能勇敢地表达出新思想的美。随着文化的多元化交流与发展,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也逐渐趋于多元化。人们逐渐认识到,以往单纯地追求精确有序的美并不是全面的美,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建筑雕塑的残缺美注重重点部位的处理,但是这种“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增加建筑构造的复杂程度,也会造成建筑技术难度的增加和建筑费用的增加。而且,建筑的残缺美很难和建筑的所在地的文化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只能以艺术品的形式单独存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雕塑和建筑形体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雕塑和建筑形体共同属于造型艺术。现代建筑的发展离不开雕塑的发展。雕塑的发展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随着建筑的发展,建筑已经不仅仅是人们生存生活的基础设施,建筑已经发展成为能够表现精神力量,能够反映精神的艺术作品。建筑形体的雕塑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设计师们通过加强建筑本身的雕塑化来加强自己的表现力,增强建筑的现代化气息,丰富了建筑物的形象。

[1] 张力、姚红、赵威岩.《基本几何形与建筑的意义——博塔与西方建筑中的象征性几何传统》[J].世界建筑.2008(9):18-22

[2] Alexander Tzonis,Santiago Calatrava.The Poetics of Movement[M].London:Thames﹠Hudson,2009.

[3] 亚历山大·聪尼斯.《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当代建筑艺术的诗篇》[J].《世界建筑》2007(11):18-19

[4] [美]H·H·阿纳森著、周德农等译.《西方现代艺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2

[5] Heinrich Abercrombie,Stanley Abercrombie.The History of Postmodern Architecyure[M].The MFT Press.2008

[6] Burnouf T,Caron C,Radosevich M,et al.Properties of a concentrated minipool solvent-detergent treated cryoprecipitate processed in single-use bag systems[J].Haemophilia,2009,14(5):965-963

[7] [意]P·L·奈尔维.《建筑的艺术与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

猜你喜欢

形体雕塑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巨型雕塑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我的破烂雕塑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写实雕塑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