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应用研究※

2012-01-29施仁潮杨佳琦黄晓玲王松鹤张龙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1期
关键词:街道社区课题组社区卫生

施仁潮 杨佳琦 黄晓玲 王松鹤 张龙君

(1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杭州310012;2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杭州310005;3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百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宁波315000;4 浙江省上虞市中医院,上虞312300)

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中医药“三进”试点工作,着力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我省作为“‘三进’工作中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试点项目”试点地区之一,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同时将此项工作列为中医药科技计划,支持项目的实施。本文就项目实施中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应用谈点体会。

1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推广模式的建立

1.1 建设人才队伍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以“培养一批、引进一批、师承一批”为指导思想,以建立掌握中医药基本知识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人才队伍为目的,合理构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才梯队。课题组依托“浙江省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培训基地”,组织具有一定临床和带教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作为带教老师,组织社区医务人员参加中医药适宜技术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杭州市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站点配备一名中医执业医师,这些能西会中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能够独立从事针灸、推拿等6种以上基本操作技术,熟练运用中医药技术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馆医师轮流进入社区,开展中药饮片及针灸、理疗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该中心成为了全国中医药治未病试点单位、浙江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杭州市社区治未病中心。

1.2 确定推广技术 课题组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适宜技术以及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中,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实际情况,选择成熟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为规范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流程和使用效果,保证技术的合理应用,要求社区全科医生熟练掌握技术,明确技术的适应证,确保适宜技术的安全有效。如上虞市中医院结合课题实施,根据中医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强调加强中医药特色“专科、专病、专技”服务和建设,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诊治、护理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要求重点学科以“专科、专病、专技”来促学科发展,其他学科积极引进中医药特色疗法,针灸、推拿、康复科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鼓励护理人员应用中医药特色疗法开展护理工作,鼓励西医师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辨证施治原则开展中医药临床工作。

1.3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推广应用

1.3.1 中医健康教育 课题组重视宣传工作,强调开展中医健康教育,深入社区、家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制作中医药适宜技术宣传内容并及时更新宣传资料,普及社区居民的中医药保健知识。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普及中医“治未病”理念及中医药知识为重点,开展了点对点与点对面的健康教育与中医药知识培训,进社区举办中医药健康课堂达28场,发放中医健康处方2000余册,书籍500余册。宁波市江东区百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形式举办了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25场,面向社区卫技人员及社区群众的中医“三进”大讲堂15期,直接参与人员1200人次,利用电化教育设备放映各类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片80余次,覆盖人次超过2000人。

1.3.2 治未病理念的传播 米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九种体质辨识,运用100%纯中药配方,推广熏洗疗法、浴足疗法。对应个人体质,制定中医保健方法,提供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熏洗、浴足配方。在熏蒸过程中,专业中医师指导整个疗程,密切观察并及时询问对熏蒸的感受,疼痛缓解程度,有无不适等。通过浴足,活血、化瘀、通络,加强足部血液循环,减轻糖尿病足等疾病的发生发展,避免服药之苦,吸引了广大社区群众。上虞市中医院为普及中医药知识,医院选派医务人员深入社区、家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普及中医“治未病”理念及中医药知识为重点,开展点对点与点对面结合的健康教育与中医药知识培训,进工厂、进社区、进机关举办中医药健康课堂达18场。设立中医药知识专栏,由负责健康教育人员专职负责,制作中医药适宜技术宣传内容进行张贴并及时更新宣传资料,编著了中医养生健身手册,发放中医健康处方2000余份、中医健身知识手册1000余册。许多群众因此爱上了针灸、推拿、熏洗、捏脊、摩腹等中医药适宜技术。

1.3.3 参与公共卫生服务 为使中医药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米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中医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拱墅“1+1”模式,确立了中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根据个体健康状态的种类、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干预效果,确定中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分为三大类九项。第一大类是针对未病人群的中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二大类是针对欲病人群的中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大类是针对已病人群的中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责任医师团队网格化管理,入户为社区居民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进行体质辨识,提供体质调养方案。2011年,结合慢性病管理,为辖区4729名高血压病人、1199名糖尿病病人进行体质辨识及相应中医调适方案指导。在社区康复工作中,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熏蒸、中药足浴和理疗、功能训练进行肢残、中风后遗症等康复。

课题组还以中医服务为载体,不断延伸健康管理触角。以“中医养生”为主题,对广大群众进行体质辨识和健康风险评估,将健康讲座及健康义诊带入楼宇、社区,教授日常按摩保健方法。在儿童管理中,通过体质辨析,指导儿童家长开展体质经络调理,增加儿童体质。

各课题组还分别推出中医养生大课堂活动,通过知识讲座、印发宣传资料等中医药特色宣传形式,为社区居民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知识,指导社区居民进行自我养生保健。课题组共组织中医药健康宣讲30余次,受益人群达5000余人。这些活动有力地宣传了中医药适宜技术,保进了适宜技术在社区家庭的使用。

2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机构应用的体会

2.1 稳定技术队伍 提高人员素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社区初级卫生保健的职能,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是通过在职人员的不断学习、再培训的方式实现。目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待遇低,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直接影响到技术推广效果。因此,需要在人员编制、福利待遇等各方面给予保障,稳定人才队伍,使其能安心扎根社区、服务社区,以利于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期发展。在稳定队伍的同时,需要重视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指导。应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建立学习的自觉性,确保技术的真正掌握应用,提高中医药服务技能。

2.2 建立适宜技术推广机制和体制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采取“以病定技术”的方针,明确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使用范围,加强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合理应用的引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我们认识到,为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的合理应用,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宜技术筛选、引入、评价、创新等指标体系,使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规范、合理应用得到政策指导,进一步在应用过程中完善技术使用流程和提高效果。如课题组通过广泛调查、专家评议、筛选技术,以县区为单位组织推广,由专家对效益作出评估,保证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到扎实地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街道社区课题组社区卫生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培训掠影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街道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强化分析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课题组成员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参与街道社区未成年人服务大有作为
社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