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心”说课设计方案
2012-01-29赵克芳王丰刚李亚光王振全
赵克芳 王丰刚 李亚光 王振全
(1河南省沈丘县人民医院小儿科,沈丘466300;2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漯河462000)
说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研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最初的教室边、走廊上三五成群即兴而说,发展到现在,已经具有一套相对完备的模式和要求,也成为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在教研活动、观摩课、教学比赛以及教师资格认定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它是在集体备课这一教研活动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1]。其基本涵义是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和教学研究人员系统介绍自己对某一门课程、某一章或某一节教材内容的理解,讲述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及其理论依据,同行进行评价,从而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现就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中“心”一节的说课设计与大家共同探讨。
1 说教材
1.1 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心”这一节内容是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体解剖学(主编为程田志教授)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是脉管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脉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运输就要解决动力和流向的问题,而心就是人体循环的动力器官[2,3]。这节课主要讲述了心的位置、形态特征、心的传导系统以及心的血管、体表投影等,本节课内容为后续内容“心的泵血功能”的学习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1.2 教学目标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要求,并结合我校制定的三年制护理专业课程标准和本部分内容的特点,我们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
1.2.1 知识目标 掌握心的位置、形态,心腔的结构,心及其瓣膜的体表投影;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支及其分布;熟悉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熟悉心包的结构;了解心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心大、中、小静脉的行程和流注。
1.2.2 能力目标 能够指出心脏的体表投影并明确其临床意义,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分组归纳总结心脏内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及其临床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让学生课后利用网络查阅常见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1.2.3 素质目标 强化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尊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情感,主动对家人及身边人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1.3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心的位置、形态;心各腔形态结构和特点。教学难点:心各腔形态结构特点。
2 说学情
本次课以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这样一群学生经过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扎实,对医学充满好奇、渴望,学习积极性较高,自主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强。但是解剖学开课时间是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接触医学,缺乏医学相关知识基础,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下掌握所有的知识点。
3 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教学重点分步递进,教学难点逐步化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需要教师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教会、学懂为目标。现选择如下的方法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3.1 图片视频为主的直观教学法 因为解剖学属于形态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可以直观地了解心的结构形态,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2 病案法 这种方法在导入课堂时非常有用。在课堂上课开始时以学生在影视作品中或者生活中见到的冠心病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小试牛刀,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
3.3 归纳法 适合于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心脏内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是学生记忆的难点,可以采用归纳法帮助学生记忆。
3.4 互动法 通过课堂上简单的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
3.5 歌诀法 心的体表投影歌诀总结如下:心脏体表有投影,四点四弧可围成;左右上点二肋间,胸骨旁距略不同;右下第六胸肋处,左下心尖见搏动。
4 说学法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积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信息收集法、情景模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类比记忆法。
4.1 信息收集法 让学生课后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料查阅常见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4.2 情景模拟法 分两组,找四位学生,每组两位学生,一位扮演护士,一位扮演需要进行心内注射术的患者。然后让同学为“护士”的操作打分。通过该学法训练,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同时,与患者沟通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5 说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按以下4个环节展开。
5.1 导入新课 在回顾脉管系统概述内容的基础上,以案例法-冠心病导入新课。以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部分用时2~3分钟。
5.2 讲授新课 结合多媒体课件,以讲授法为主,灵活选用教学方法,落实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讲授心脏的位置时,采用三维动画演示的方法,形象生动。讲解心脏外形时,借助于模型,比较直观。讲解心腔结构、心的传导系统时,借助于三维动画演示以及板书绘图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心的体表投影则借助于动画演示以及活体定位的方法,加强学生记忆。在讲解心的血管时,解决课堂一开始提出的冠心病的问题,做到课堂的前后呼应。总之,整个讲授立足于心脏的知识目标,适当结合临床,达到能力目标,培养素质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并详细讲解。本环节计划用时70~75分钟。
5.3 课堂小结 强化认识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堂内容并帮助他们记忆。所以本次课讲解结束以后,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将重难点内容再次进行强调,加深学生记忆。这部分用时3~5分钟。
5.4 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 结合本次课的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确定课后作业,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巩固知识点。最后提醒学生预习下次课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环节计划用时5分钟。
[1]鲁献蓉.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J].课程·教材·教法,2003,(7):25.
[2]程田志.人体解剖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153-164.
[3]Petra Kopf-Maier.Wolf-Heidegger's Atlas of Human Anatomy[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