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80例

2012-01-2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1期
关键词:痔核外痔内痔

王 革

(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医院,白山134300)

环状混合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对患者危害较大,治疗方面亦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临床手术治疗难度较大,若处理不当,容易导致肛门狭窄、肛门功能不良,或残留痔核而易复发,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是当前医学界公认的难治性肛肠疾病之一[1,2]。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6月近七年来,我科280例环状混合痔采取了外剥内扎注射疗法,经过临床观察及随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男152例,女128例;年龄21~58岁;病程1~20年,平均10年。所有病例均有间断性便血及肛门肿物脱出、不能回纳入肛门的临床表现,部分病历兼有肛门部肿痛不适、局部水肿及血栓形成。总住院天数7~13天,随访(3年内)治愈率达98%。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以碘伏消毒手术区,铺无菌单;选用椎管内麻醉或局麻(以0.5%利多卡因30ml于肛周袖式浸润麻醉),以稀碘伏棉球清洁肛管,适当扩肛,充分暴露,以长喇叭筒肛门镜仔细观察肛管及直肠下段之情况,根据痔核的部分、数目、大小及齿线上下、肛管、肛缘与病变的关系,设计手术方案。一般设计观察痔核分布情况分段,一般分成3~5段,用1:1消痔灵注射母痔,每区注射2~3ml,后用止血钳夹住痔核,尽量将内痔核黏膜夹入,不使其残留,以防复发,7号丝线贯穿结扎,结扎平面应和其他痔核上下分开以防止术后肛门狭窄。外痔如与内痔在同一方向,则在内痔下方作放射状切口,或根据其分布的位置设计切口,但应尽量避免在前后正中作切口。剥离切除外痔时,除了将切口处的痔核组织剥离切除干净外,还要将相邻切口间皮下的曲张静脉团块剥离切除干净。在作外痔切口时,要注意尽量保护肛管皮肤,切口间应留有1cm左右距离,对肛管较紧的患者,在左后方的放射状切口部位,挑出部分内括约肌予以切断,切断后肛管不再有箍状紧缩感,以容纳2~3指为度,但对年龄较大,反复内痔外脱,括约肌松弛者,不作内括约肌切断术,以免术后造成医源性大便失禁。术后创缘皮下注射复方利多卡因长效止痛剂。肛门镜插入肛门观察肛内创口有无活动性出血点,用碘伏棉球消毒直肠腔及创口,用凡士林沙条塞入肛门,宽胶布人字形加压固定。

1.3 术后治疗 术后静点头孢类抗菌素、甲硝唑2~3天,以预防感染;口服氨芬待因片等镇痛药物;控制排便24~48小时,每日便后用pp液或盐水坐浴,以生肌玉红膏沙条换药,直至结扎线脱落,创面愈合。如有便秘,排便困难,则口服麻仁润肠丸等。术后配合自拟中药熏洗方外用,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该处组织的充血,缓解炎性水肿,而且温热刺激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解除患处神经的压力,使肌肉等组织松弛,从而达到明显的消肿止痛作用[3]。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组病程14~20天。术后215例轻度疼痛,口服氨芬待因后疼痛缓解,23例疼痛较著;术后29例首次排尿困难,经取出肛内填塞物后排尿18例,导尿8例;术后伤口创缘水肿12例,经温盐水坐浴及电磁波照射治疗后水肿消除。

2.2 随诊复查 患者出院后25~60天复查,患者自述排便无异常,便后无出血,无排便困难,无肛门疼痛。肛检:患者肛门外观无异常,肛管无狭窄,肛门皮肤及直肠黏膜下端平整,无黏膜突出;肛周无潮湿,无瘙痒。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痔病的发生不外乎风、湿、燥、热,气血虚弱,脏腑阴阳失调而致气血不畅,肛门经络受阻,瘀血浊气下注。环状混合痔是较为难治的肛肠疾病之一,如果治疗方法不合理,容易出现肛管狭窄、排便不畅等术后并发症。对环状混合痔采用内痔与外痔部分分别处理的方法治疗,尽可能彻底地处理好内、外痔核,尽量保留肛管皮肤,创口之间留有1cm以上皮肤,避免了因肛管皮肤缺损导致的肛门狭窄,术后肛管皮肤得到较好的保护,肛管弹性较好。对内痔核采用1:1消痔灵注射,使内痔核提前脱落,减少了大出血的发生。7号丝线缝扎痔核,相邻两痔核结扎不在同一平面上,最大限度保留了肛管齿线区,具有高度敏感的感觉神经和较多的黏膜、皮肤,保持了肛管一定的周长,既避免了齿线区破坏过多引起的排便功能障碍、便秘、大便失禁的发生,又避免了肛管直径缩小和皮肤、黏膜切除过多,直接导致肛门狭窄。对肛管较紧患者,行内括约肌部分切除,并在创缘皮下注射长效止痛剂,不但对防止术后括约肌痉挛性疼痛、排便困难、大便疼痛起到满意的缓解作用,而且可减少并发症,促进创口愈合,缩短疗程。观察结果表明,通过本法治疗环状混合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肛管皮肤,保证术后肛管皮肤弹性,外剥内扎及注射术两种方法共用,取长补短,既可以有效地解决其便血、脱出等症状及体症,还可以避免手术切除肛管皮肤过多,导致术后病人肛门狭窄、排便不畅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280例,术后45例服用氨芬待因止痛药外,无1例注射止痛剂。

此种治疗方法操作难度不大,易于掌握,疗效确切,缩短了疗程,降低了治疗费用,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适于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1]张东铭.痔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1.

[2]季晓峰.改良外切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附60例临床分析[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156.

[3]李华南,江涛.药浴疗法的方法学思考[J].中医外治杂志,1999(1):6.

猜你喜欢

痔核外痔内痔
系统干预对外痔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加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藏药痔疮栓治疗外痔病的临床研究
老年重度混合痔应用PPH术结合外痔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内痔直肠下端黏膜环切吻合,肛垫悬吊术(PPH术)180 例的分析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比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Ⅳ度内痔的临床分析
∧形皮瓣痔核剥离注射肛垫固定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
便秘与内痔的关系:附261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