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机遇与挑战

2012-01-29王少坡孙力平于静洁李文朴张景丽马华继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年13期
关键词:专业型排水工程青年教师

王少坡 孙力平 于静洁 王 蕾 李文朴 张景丽 马华继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天津 300384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强调了高校和企业对人才的联合培养。在实施的层次上,该计划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要求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

我国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从1952年正式命名,至今已经在高校开设了60年,为水行业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级人才。多年以来,从传统意义上的水量输送,到以水质为核心的水工业概念的提出,该学科研究的对象和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1]。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对该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的需求,响应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出高质量的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人才,是给水排水工程学科需要考虑的紧迫问题。

1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1 工程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侧重于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相对薄弱[2],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由于实习经费紧张,导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困难,一般来说,一个企业作为高校的实习基地特别是对于和给水排水相关的企业单位,例如给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并不会带来什么效益,因此企业对于成为高校实习基地没什么积极性。许多企业之所以同意接纳高校学生到单位进行实习活动,常常是出于企业负责人和高校教师之间的个人关系。当企业或者高校因人事变动而影响到这种联系时,就会给后续的实践教学带来很大不便,因此,高校同企业之间如何建立长期、稳定的“官方”合作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对学生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制,这就对企业方的指导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内不乏具有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但在对于如何教育学生方面,却没有多少经验。另外,企业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要付出很多辛劳,相应的费用和报酬问题如何解决还有待于落实。

1.2 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环节相对薄弱

从本科生培养来说,目前针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一般比较完善,但对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由于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本身就不高,学生接触工程实践的机会也很少,即使到生产单位进行实习,也多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出于安全等多种因素的考虑,企业很少给在校学生提供实战的机会,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目前高校还多侧重于科学研究,涉及工程实践的课题较少。虽然国家推行了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模式[3],但是许多指导教师对此了解不深、重视不够,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对于两者没有区别对待,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受到的教育和参与的实践活动基本相同。特别是应届毕业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与以前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生相比,基本不具有专业实践的经验。但是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届全日制专业型硕士自入学开始,依然沿用学术型硕士的教学方法[4];进入到硕士毕业论文阶段后,多数和学术型硕士生一样从事基础研究等内容,结果是科研能力较强,工程能力较弱。

1.3 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亟须加强

许多教师由于本身工程实践经验匮乏,对于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中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不多,影响了对学生的指导。即使采用双导师制度,由于往往以校内导师为主,也会影响到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尤为欠缺。目前,大多数高校要求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单位人才的进入,多数给水排水相关企业单位(例如设计院、自来水公司、环保公司等)的待遇远远好于高校,企业的人才很少有愿意跳槽到高校的,使得高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变得凤毛麟角。早年进入高校的企业人员,经过在学校的教学工作后,既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又具有教学经验,但是这方面的人才在高校内十分少见。并且,由于行业的生产技术日新月异,曾经在企业工作过的教师,由于教学和科研的压力,多年不再和原行业接触,难免对行业最新工程技术了解得不够全面。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上课容易照本宣科,使得学生兴趣不大;另一方面由于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使得学生失去对工程实践知识了解的机会。

2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改革思路与措施

2.1 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高校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要努力寻求和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协商制定可操作性强的人才联合培养方案。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依托高校的科研教学平台,为企业培养人才,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政府管理部门甚至可以考虑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使企业将高校学生培养当作一种义务和责任[5],利用行政干预手段促使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深入合作。企业也要转变观念,不仅要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也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创造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毕竟从长远来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对整个行业和社会有利的事情。各级部门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要增加对高校实践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以保障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及高校同企业间长期合作的开展。

2.2 认真实施专业型研究生教育

高校要加强对专业型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切实按照国家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案,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例如,对于专业型市政工程研究生,要以工艺开发和应用类(水工程设计、水工艺调试等)的课题作为其毕业题目,并且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可以是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工艺开发,也可以是工业废水的预处理技术应用等,即解决给水排水工程行业实际问题的相关题目。对于导师的分工要明确,校内导师侧重于理论知识培养,校外导师侧重于实践能力培养,两者分工合作,并充分发挥专业型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共同来完成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学校要积极进行国际交流合作,特别是与国际水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开发,为学生提供接触国际给排水工程的机会,既可帮助海外企业在国内开拓市场,又可以促进学生国际化合作能力和工程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培养高素质给水排水工程人才,满足社会对各类给水排水工程研究生人才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着力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虽然采用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将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仍然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以老带新机制,发挥工程经验丰富老教师的作用,使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帮扶下快速成长;有意识地使青年教师多参与学生工程实践训练环节[6],例如多让青年教师参与水处理实践类应用课题或给排水工程项目,使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可以规定青年教师到市政设计院、污水处理厂等相关企业锻炼一到两年,并对其在企业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而有助于青年教师将给水排水工程问题带入课堂教学之中。在实践教学方面,要求教师不断更新完善教学方法,一些实验或设计环节可以结合给水排水实际工程问题来开展,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 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工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等相关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解决水的问题需要专门的高级人才,这为给水排水工程学科提供了机遇,也带了挑战。培养出高质量的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人才,不仅是给水排水工程学科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整个给水排水工程行业肩负的重要责任。只有集思广益、认真规划,校企通力合作,做好本学科体系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障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为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做出应有的贡献。

[1]聂梅生,李圭白,傅涛,崔福义.论水工业及其学科的产生与发展[J].给水排水,1997,23(4):57-59.

[2]张建锋,黄廷林.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5):93-96.

[3]顾越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江苏高教,2012(1):108-110.

[4]陈云飞,沈迪.对我国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教学方法之探析[J].文教资料,2011(10):189-190.

[5]鱼曼曼.“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官产学合作[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4):64-65.

[6]陈俊,张学洪,曾鸿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设教育,2011,5(9/10):66-68.

猜你喜欢

专业型排水工程青年教师
柔性接口铸铁排水管在建筑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市政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预防及控制对策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探讨
BIM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