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理念浅析
2012-01-29史晓云
史晓云
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理念浅析
史晓云
主要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理念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新形势下高职班主任应树立的工作理念。
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工作理念
班主任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同时,也是学校贯彻育人思想的具体操作者。班主任的工作状况将直接牵动学校的整体育人质量,而班主任具备先进、科学的工作理念,又是建设一流班主任队伍的前提。
一、树立“开放育人”的工作理念
受中职教育模式的影响和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目前高职院校部分班主任及其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模式,在这种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模式下,班主任及其教师仅注重学生的日常在校表现,工作的范围也仅局限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日常管理,而没有考虑学生毕业后,是否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也就是说,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思想仅在校内,而没有能够放眼社会。这种“封闭”型的班主任工作理念,往住导致学生在校时,老师认为是个好学生、好孩子的,一旦一走上社会,却很难适应。
可能有的班主任认为,班主任只对在校的今天的学生负责,而不对毕业后的明天的学生负责,也就是说,只对学生的今天负责,而不对学生的明天负责,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对的,但只是简单时间意义上的班主任责任。正如我们购买到伪劣商品,我们尚可找生产厂家或购买部门,要求索赔或退货,然而由我们教育失误而导致的学生不适应社会,被社会淘汰,也就是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是次品,那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主任又能赔些什么呢?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今天负责,也应对学生的明天负责。所以,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在校表现,更应考虑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是否能够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当今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种“封闭”型的班主任工作理念就理应被“开放育人”的班主任工作理念所取代。“开放育人”的班主任工作理念,要求班主任工作必须身在校内,而工作的指导思想、内容、方法、目标等,都应面向社会,接受社会的检验。
二、树立“班级稳定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并重的工作理念
受改革开放前高校“政治挂帅,秩序稳定优先”班主任工作理念的影响和束缚,加之,一些学校“稳定是压倒一切”在班主任耳边的反复唱响,久而久之,从客观上给班主任工作理念造成错觉,班主任们误认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只要班级稳定,学生在学校、在社会上不出影响较坏的事件,自已就算完成工作任务,达到学校要求。诚然班级稳定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最基本目标,但决不是我们工作的终极目标。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激动人心的变化。教育事业也如沐春风、蓬勃发展,时代的发展对高校班主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显然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班主任只求班级稳定那是远远不够的。素质教育最大的特点是赋予每个人最大发展的空间。超越直接的功利目的,着眼于人的潜能的开发与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可见,那种只求班级稳定的工作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也是相悖的。
班主任只求班级稳定是以学生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为工作原则,其本身就是班主任职业理想泯灭的一种表现。班级稳定是班级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学生全面协调而健康成长才,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这种“保姆看孩子”似的“班级稳定”型班主任工作理念,自然要被“班级稳定与学生健康成长”并重的班主任工作理念所取代。
三、树立“以外源压力为辅,以内源动力为主”的工作理念
“外源压力”型班主任工作理念是以制度和班主任手中权力对学生施压,来试图“外化”学生的行为;“内源动力”型班主任工作理念是以“理”为主、以“管”为辅,通过“内化”学生思想,达到“外化”学生行为目的。在中国大学精英教育阶段,学生工作模式以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刚性的管理为主,以柔性思想教育为辅,班主任依靠本本上的制度和手中的权力对学生强调自下而上的服从。这是典型的“外源压力”型班主任工作理念。
当前“以外源压力为主”的工作理念在具体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中仍较普遍的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受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些班主任相信“学生是弹簧你松他就弹”,相信强大的外源压力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外化”作用,以规范他们的行为。不可否认,学生在强大的外源压力的作用下,其外在行为会在一定期限内得到规范。思想支配行为,外压一旦减小或卸除,这种学生外在行为的规范也必将是昙花一现。外源压力犹如“一针镇静剂”,只管一时、不管长久,而且剂量过大,还会留下“后遗症”。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既是管理对象,又是管理主体,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要淡化权力意识,多一点感化与思想引导,少一点生硬与高压,尊重学生思想自主,坚持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则,化“外源压力”工作理念为“内源动力”工作理念。
四、树立“导师”型班主任工作理念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只是管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琐事,而且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显然这种“事务”型的班主任压抑了学生的自理、自治、自育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依赖、缺乏创造性。为此,我们班主任应本着一个原则,即学生能做的事班主任老师尽可能不做,特别是我们的工作对向是朝气蓬勃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则更应如此。只有这样,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才有可能得以培养。因而,整日忙于事务、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事务”型班主任,只能说其责任心强,但不能说他是一位好的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发展方向的总体设计者和班级学生的管理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所以班主任应该具有“导师”的思想、导师的风范,给学生学习、做人等诸多方面的指导,而不是简单的大包大揽。“导师”型的班主任工作,要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愉快、健康地成长。
五、树立“教育管理与服务”同步的工作理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90年代中后期高校开始实行学生缴费上学,此后,学生主体地位得已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成为一种消费,大学生越来越成为特殊的教育消费者,作为消费者的学生有权利要求高质量的教育,当然,学校也更加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顺应高教事业的发展,2006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定》可以看作是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道路上里程碑式的文件。其中对班主任职责作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简而概之为教育、管理、服务。该《规定》中对班主任工作职责的确定,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今,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基本内容是为学生服务,它要求学生事务管理要以服务学生为使命,向学生提供一系列专业服务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大学生是教育的消费者,是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主体,我们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放下架子,以平等、民主、平和的心态,在教育管理我们学生的同时,也成为我们学生真诚的服务者。
史晓云,女,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艺术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学生管理。
G710
A
1674-7747(2012)02-0069-02
[责任编辑 方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