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2012-01-29任春来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年4期
关键词:师生学科信息化

任春来

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任春来

2000年10月,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明确要求:“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1]。”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师生可以自由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丰富多样的多媒体读物、各具特色的网上资源,使教学环境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十多年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的硬件条件日臻成熟。2011年,山东省寿光市投资1 600余万元,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充实更新“班班通”设备,为全市七年级所有班更新配备电子白板,全面实现“班班通”工程,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信息技术这一最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准备了更充分的物质条件。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直到现在,多数中小学引进的众多设备仍处于“闲置”状态,大多数只是在各级检查评估、优质课、公开课中作为一种表演道具,学校、干部、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大多数仍然停留于书面材料。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仅体现在由纸质文件转化为电子版的能力,多数停留在课件制作评比和网络娱乐方面。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影响更大的是家庭、社会的网络环境,而不仅是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2]。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任重而道远。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定位于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我们认为,不同的师生观直接制约着教学中的话语运动状态。在传统的“教师优越—学生不足”论师生观的框架下,只能有以教师讲述、演示为主的传统的独白式教学,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为特征的,只有树立“有限的边界教师优越—学生不足”论师生观[3],才能真正认清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即教师和学生各有优越和不足。教师在知识、经验方面较多,正是由于经验模式的存在,所以在信息技术应用、新知识接受能力及思维发散方面出现不足。只有树立起有限的边界教师优越—学生不足论师生观,才有师生平等对话的可能,而这正是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师生间的交流、讨论、互动等方式应用的前提。

作为教学关系的双方,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是相互制约的。当教师发挥主动性时,学生必须保持相应的被动性,当学生发挥主动性时,教师则必须保持相应的被动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方式以主题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力,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智能认知工具,以信息技术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达到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而传统的授课方式依然是以讲授为主,在课堂上传递大量信息给学生,有时甚至没有过程,直接进行结果的解释。这样的方式固然可以增加课堂上传授的信息量,但是学生接受的却是应付考试的“填鸭式”教育。这种只要结果不问过程的教育模式的形成有着诸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主动性与学生被动性泛化的教学观根深蒂固,学生的主动性被压抑,个性被抹杀。也就是说,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角色必须完成由表演者向导演者的过渡。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求有合适的信息化环境

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们重视的只是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与应用,每年针对不断更新的教学软件组织教师培训,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要求,仅提高部分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必要提出构建信息化环境的问题。

1.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

有很多人认为信息技术素养只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事,事实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所有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必须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各个学科中而不是将其狭隘地局限在信息技术学科内,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一项认知技能来培养。“班班通”工程的实施,数字化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设为教育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实现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契机,大屏幕投影或电子白板为主的综合多媒体教室适合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室更有利于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中央电教馆“十二五”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研究课题的实验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教室、实验室的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进程。

2.家庭信息化环境建设

随着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已进入大多数家庭。但大多数家庭对家庭信息环境建设和家庭信息化教育的开展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有些家长因害怕孩子接触互联网而染上恶习,所以干脆禁止孩子碰计算机;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习计算机是好事,就不加引导任由孩子无目的地玩电脑甚至沉迷游戏;有的家长热衷于电脑游戏也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家长的学习与配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3.社会信息化环境建设

“十二五”规划中对信息化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电子政务重点转向公共服务,社会信息化应用有了巨大的发展机会,电子商务成倍增长,信息化规划的重点将由电子政务转向信息化的社会应用[4]。教育信息化作为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信息化环境的不断完善,社区、学校、家庭构成的教育虚拟社区将会日益成熟,为健全完善教育终身化体系提供必要条件。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传统教学媒体不是摒弃而是扬弃,是传承和发展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师需要在把握好知识目标的同时,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社会性。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加工和整理,分门别类地提供与学习有关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和多媒体的方法与技巧,培养他们获取资源、整理资源并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这些都使部分教师望而生畏。于是在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有的教师干脆不学不用,依旧“一支粉笔,一张嘴”,有的教师则整堂课使用多媒体,使自己成为一名放映员,课堂成为技术表演课。这是两个极端的现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些情况的出现需要我们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将传统教学媒体和网络多媒体的优点进行整合。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亟待解决的不仅仅是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更需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为其健康成长搭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教师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一种认知工具,这样才能让学生自发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才能有利于青少年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1] 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R].北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2000.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李春桥.丰富的人与教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4] 胡小明.让信息化更有效益—“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改进建议[J].信息化建设,2011,1.

2011-10-27

任春来,本科,在读硕士研究生,中教一级,主任。

山东省寿光市纪台镇中心学校电教中心。

猜你喜欢

师生学科信息化
【学科新书导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超学科”来啦
麻辣师生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